一种防止反坡隧道二次衬砌背后空洞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6859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止反坡隧道二次衬砌背后空洞的装置,包括外管件、顶盖、排气管、衬套、多个导电装置、供电装置以及显示装置。外管件可拆卸连接在台车顶部面板上,外管件上端可拆卸连接有顶盖,顶盖的直径大于外管件的直径,顶盖的四周开设有第一排气孔。外管件内部竖直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上端固定有衬套,衬套上开设有与顶盖上开设的排气孔相对的第二排气孔。每个导电装置均包括固定在外管件侧壁上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每个导电装置均与供电装置和显示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能排除封闭空间内空气,使混凝土浇筑顺畅,另一方面可观测混凝土浇筑实时位置,保证混凝土浇筑饱满,消除空洞同时防止二衬台车爆模事故发生。消除空洞同时防止二衬台车爆模事故发生。消除空洞同时防止二衬台车爆模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反坡隧道二次衬砌背后空洞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用具
,特别涉及一种防止反坡隧道二次衬砌背后空洞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二次衬砌是隧道工程施工在初期支护内侧施作的模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与初期支护共同组成复合式衬砌。二次衬砌指在隧道已经进行初期支护的条件下,用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内层衬砌,以达到加固支护、美化外观的作用。
[0003]在反坡隧道二衬施工中,混黏土浇筑达到一定高度后,二衬台车堵头板(低处)封闭,拱顶部分混凝土浇筑时,在混凝土顶面、已施工二衬端头及防水板之间容易形成封闭空间,随着混凝土浇筑,封闭空间内空气压力逐步增大,导致二衬混凝土浇筑困难,若盲目加大泵压,容易造成混凝土将台车打爆模的事故发生,故反坡隧道二衬施工在该区域很容易形成空洞。
[0004]而现有技术中处理二衬施工形成空洞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二次注浆; 2、拱顶顺台车向安装排气兼溢浆管。但是二次注浆需后期投入大量的人员及机械进行,而拱顶加溢浆管耗费一定材料,但是也存在混凝土不好控制,发生爆模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反坡隧道二次衬砌背后空洞的装置,安装在台车顶部面板上,一方面能排除封闭空间内空气,使混凝土浇筑顺畅,另一方面可观测混凝土浇筑实时位置,保证混凝土浇筑饱满,消除空洞同时防止二衬台车爆模事故发生。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防止反坡隧道二次衬砌背后空洞的装置,包括:
[0008]外管件,竖直放置;外管件下端可拆卸连接在台车顶部面板上,外管件上端贯穿台车顶部面板上开设的第一通孔;
[0009]顶盖,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外管件上端;所述顶盖的直径大于所述外管件的直径,顶盖的四周开设有第一排气孔;
[0010]排气管,竖直放置在所述外管件内部;
[0011]衬套,固定在所述排气管上端;所述衬套外径与所述顶盖内径适配,衬套上开设有与所述顶盖上开设的第一排气孔相对的第二排气孔;
[0012]导电装置,数量为多个,沿纵向等间距固定在所述外管件上,每个导电装置均包括:正电极,固定在所述外管件的侧壁上;负电极,固定在所述外管件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正电极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0013]供电装置,与每个所述导电装置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电连接;
[0014]显示装置,与所述导电装置的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电连接。
[0015]上述外管件的侧壁上沿纵向设有等间距的第一刻度线,每个所述导电装置分别与
一第一刻度线的任一刻度对应。
[0016]上述显示装置包括:
[0017]显示框,其上开设有与所述外管件上设有的第一刻度线相对应的第二刻度线;
[0018]发光件,数量为多个,每个发光件分别固定在第二刻度线的任一刻度上,并且每个发光件分别与该第二刻度线所对应的第一刻度线上固定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电连接。
[0019]上述顶盖与衬套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衬套转动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均包括:
[0020]凸起,固定在所述顶盖内;
[0021]凹槽,与所述凸起配合,并且凹槽开设在所述衬套的上边沿;当凸起卡在凹槽一侧时,衬套上开设的第二排气孔与顶盖上开设的第一排气孔相对;当凸起卡在凹槽另一侧时,衬套将顶盖上开设的第一排气孔封堵。
[0022]上述第一排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排气孔绕所述顶盖的中心轴线呈圆周均布;所述第二排气孔的数量也为多个,每个第二排气孔分别与一第一排气孔相对。
[0023]上述排气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外管件的长度,排气管下端伸出外管件内部。
[0024]上述外管件的上端固定有隔板,隔板中心开设有允许所述排气管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外管件的下端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连接在台车顶部面板上,连接板中心开设有允许所述排气管穿过的第二通孔。
[0025]上述供电装置为电源,电源固定在所述显示框上。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7]1、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反坡隧道二次衬砌背后空洞的装置,安装在台车顶部面板上,一方面能排除封闭空间内空气,使混凝土浇筑顺畅,另一方面可观测混凝土浇筑实时位置,保证混凝土浇筑饱满,消除空洞同时防止二衬台车爆模事故发生。
[0028]2、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反坡隧道二次衬砌背后空洞的装置,在反坡隧道施工后二衬背后无孔洞,不需要注浆处理。同时混凝土浇筑更安全,降低爆模风险。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外管件上固定多个导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外管件与顶盖可拆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衬套固定在排气管上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技术安装在台车顶部面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外管件;2、顶盖;3、第一排气孔;4、排气管;5、衬套;6、第二排气孔;7、正电极;8、负电极;9、显示框;10、发光件;11、隔板;12、连接板;13、凸起;14、凹槽;15、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38]实施例1:
[0039]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反坡隧道二次衬砌背后空洞的装置,包括竖直放置的外管件1,外管件1下端可拆卸连接在台车顶部面板上,外管件1上端贯穿台车顶部面板上开设的第一通孔。外管件1上端可拆卸连接有顶盖2,顶盖2的直径大于所述外管件1的直径,顶盖2的四周开设有第一排气孔3。外管件1内部设有竖直放置的排气管4,排气管4上端固定有衬套5,衬套5外径与所述顶盖2内径适配,衬套5上开设有与所述顶盖 2上开设的第一排气孔3相对的第二排气孔6。外管件1上沿纵向等间距固定有多个导电装置,每个导电装置均包括正电极7和负电极8,正电极7固定在外管件1的侧壁上;负电极8固定在外管件1的侧壁上并与正电极7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每个导电装置的正电极7和负电极8均与供电装置电连接,每个导电装置的正电极7和负电极8均与显示装置电连接。
[0040]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反坡隧道二次衬砌背后空洞的装置,安装在台车顶部面板上,一方面能排除封闭空间内空气,使混凝土浇筑顺畅,另一方面可观测混凝土浇筑实时位置,保证混凝土浇筑饱满,消除空洞同时防止二衬台车爆模事故发生。
[0041]实施例2:
[0042]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所述外管件1的侧壁上沿纵向设有等间距的第一刻度线,每个所述导电装置分别与一第一刻度线的任一刻度对应。
[0043]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框9和多个发光件10。显示框9上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反坡隧道二次衬砌背后空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件(1),竖直放置;外管件(1)下端可拆卸连接在台车顶部面板上,外管件(1)上端贯穿台车顶部面板上开设的第一通孔;顶盖(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外管件(1)上端;所述顶盖(2)的直径大于所述外管件(1)的直径,顶盖(2)的四周开设有第一排气孔(3);排气管(4),竖直放置在所述外管件(1)内部;衬套(5),固定在所述排气管(4)上端;所述衬套(5)外径与所述顶盖(2)内径适配,衬套(5)上开设有与所述顶盖(2)上开设的第一排气孔(3)相对的第二排气孔(6);导电装置,数量为多个,沿纵向等间距固定在所述外管件(1)上,每个导电装置均包括:正电极(7),固定在所述外管件(1)的侧壁上;负电极(8),固定在所述外管件(1)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正电极(7)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供电装置,与每个所述导电装置的正电极(7)和负电极(8)电连接;显示装置,与每个所述导电装置的正电极(7)和负电极(8)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反坡隧道二次衬砌背后空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件(1)的侧壁上沿纵向设有等间距的第一刻度线,每个所述导电装置分别与一第一刻度线的任一刻度对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反坡隧道二次衬砌背后空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框(9),其上开设有与所述外管件(1)上设有的第一刻度线相对应的第二刻度线;发光件(10),数量为多个,每个发光件(10)分别固定在第二刻度线的任一刻度上,并且每个发光件(10)分别与该第二刻度线所对应的第一刻度线上固定的正电极(7)和负电极(8)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文贾文冬鲁海青王飚王军伟郑晓龙雷小龙齐浩林姚柯彭香雪李新传成文辉张玉博雍国武才付长亭焦卫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