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材及其所应用的吊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683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10
一种型材及其所应用的吊顶系统,包括框状主体,从框状主体向上延伸出第一上立臂,在第一上立臂的上端部还设置有开口朝向左侧的第一连接槽;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槽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横臂、位于下方的第二横臂以及连接在第一横臂与第二横臂右端的槽立臂,第一横臂左端设置有L形上槽口边,第二横臂上设置有倒L形下槽口边,上槽口边与下槽口边上下对齐,第二横臂向左延伸出下槽口边,从上往下看,第二横臂左端向左延伸的范围相对地大于第一横臂左端向左延伸的范围从而在竖立方向建立起回旋空间,还包括所述型材的吊顶系统。还包括所述型材的吊顶系统。还包括所述型材的吊顶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型材及其所应用的吊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饰型材及吊顶相关
,特别涉及一种型材以及应用该型材的吊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蜂窝板由于其自身双层结构的原因不但结构强度好而且制作成本低,现代吊顶装饰也越来越多使用蜂窝板材,但由于蜂窝板在切割成型后无需折弯加强工序,故此蜂窝板不适用于传统的龙骨扣接式安装结构。另一方面,由于蜂窝板的内层是折叠结构的,故此蜂窝板的断口是不平整的,如果让蜂窝板的边缘外露却十分不美观;为此如何实现既稳固又美观地安装蜂窝板成了吊顶系统安装中亟待解决难题。而常见的安装结构一般有螺丝固定与插槽连接两种,如公开号为CN11107509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铝蜂窝板复合板材吊顶系统,主要包括丝杆、连接件、龙骨型装饰条、蜂窝板材和收边线底座,天花板上固定有若干根丝杆,每根丝杆上均通过螺母固定有连接件,若干个龙骨型装饰条与连接件配合固定,蜂窝板材安装在相邻的两龙骨型装饰条的安装槽内,固定在墙体上的收边线底座通过螺丝分别与最外侧的蜂窝板材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有技术中通过插槽虽然能够实现蜂窝板的安装,但在实际安装时却具有安装顺序,例如在安装位于中部悬空的蜂窝板时,为了让蜂窝板能够稳定地插接到装饰条的安装槽中,蜂窝板需要在安装装饰条时一起进行安装,而在后期对蜂窝板进行拆装更换时,则需要先拆开装饰条才能拆下蜂窝板,十分不便;而通过螺丝连接虽然十分稳固,但这种安装方式一般只适用于收边线位置,因为螺丝头外露极不美观。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型材,包括框状主体,从所述框状主体向上延伸出第一上立臂,在所述第一上立臂的上端部还设置有开口朝向左侧的第一连接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横臂、位于下方的第二横臂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横臂与第二横臂右端的槽立臂,所述第一横臂左端设置有L形上槽口边,所述第二横臂上设置有倒L形下槽口边,所述上槽口边与下槽口边上下对齐,所述第二横臂向左延伸出所述下槽口边,从上往下看,所述第二横臂左端向左延伸的范围相对地大于所述第一横臂左端向左延伸的范围从而在竖立方向建立起回旋空间。
[0004]其中,所述框状主体,是沿轴向延伸的中空管状结构,是所述型材的主要构成部分,这种结构不但能减轻主体质量而且结构强度较好,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框状主体为截面呈四边形的方管,即所述框状主体包括左侧壁、右侧壁、上侧壁以及下侧壁;当然所述框状主体的具体形状也是多样的,例如还可以截面是多边形或者直边与弧边结合的管状。
[0005]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槽是设置在所述框状主体上方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槽通过所述第一上立臂连接于所述框状主体上,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槽能够连接角码或者下面
提及的吊码、固定夹;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朝向左侧,不但增大了所述型材的外观表面(即所述槽立臂可作为外观表面),同时所述第一横臂设置于上方形成了顶部支撑面,通过这个顶部支撑面能够用于支撑板材(例如蜂窝板、木板或塑胶板)。
[0006]其中,所述上槽口边与下槽口边,是布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处的限位结构,通过设置所述上槽口边与下槽口边让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上下两侧均具有限位作用;进一步的,呈L形的上槽口边与呈倒L形的下槽口边还在所述第一连接槽内形成向内凸出的倒钩。从而增强所述第一连接槽的连接效果
[0007]其中,所述回旋空间,是指从上下方向看所述第一横臂左端与所述第二横臂左端所在的竖立面之间的空间,所述回旋空间的大小可以以所述第二横臂的左端向左延伸超出所述第一横臂左端的距离来衡量;以具体实施例来说,当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左侧贴紧到竖直的墙体上时,所述第二横臂的左端会首先触碰到基准面,而所述第一横臂的左端则与墙体形成一定的间隙空间,这个间隙空间就是所述回旋空间。一般来说,所述回旋空间的大小可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横臂与第二横臂的向左延伸长度差来进行调节,通过调节所述回旋空间的大小可以实现连接不同厚度的固定夹。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09]一、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槽一方面让所述第二横臂形成顶部支撑面,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所述第一连接槽能够形成连接口用于连接吊码或固定板材的固定夹,从而形成改进的板材连接结构以实现既能固定板材又易于拆装的吊顶系统结构;
[0010]二、所述第二横臂左端向左延伸的范围相对地大于所述第一横臂左端向左延伸的范围,一方面是让所述第二横臂的左端形成连接支撑点,现配合所述型材的框状主体的侧壁形成两点连接结构,这很好地提高所述型材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所述型材在贴紧基准面后,让所述第二横臂的左端与基准面之间形成所述回旋空间,这为后面安装固定夹提供了安装空间,为所述吊顶系统实现紧固板材提供条件。
[0011]三、在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处设置倒钩状的上槽口边与下槽口边,这大大增强所述第一横臂与第二横臂的表面摩擦系数,让卡接在第一连接槽的构件不易脱出,这也为所述吊顶系统实现紧固所述板材提供条件,同时也让所述型材在通过吊码连接到屋顶时更为稳固。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框状主体包括左侧壁与上侧壁,所述第一上立臂的下端部连接于所述上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二横臂的左端向左延伸到与所述框状主体的左侧壁相平齐。这样,当所述型材的左侧贴靠到左侧基准面时,所述型材通过所述左侧壁与所述第二横臂的左端作为两处支撑部,有利于让所述型材能够平整稳定地贴靠在基准面上。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从所述框状主体的上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上立臂,所述第二上立臂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一上立臂的右侧,所述第二上立臂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上立臂,所述第一上立臂、第二上立臂与上侧壁界定了灯槽。在所述第一上立臂上设置有灯带定位线。这让安装于所述灯槽中的灯带定位方便且保证安装效果平直。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框状主体还包括下侧壁,在所述下侧壁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下立臂,所述下立臂底端连接有向左横向延伸的下横臂,所述下横臂、下立臂与所述下侧壁形成开口朝向左侧的第二连接槽。所述下横臂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横臂的左端
相平齐。这样,当所述型材的左侧贴靠在左侧基准面时,所述第二横臂的左端也正好贴靠在基准面上,有利于减少所述型材的底部边缘与基准面之间的间隙,提高安装的整体美观性。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上立臂上还设置有螺钉定位槽。通过所述螺钉定位槽能够减少紧固螺钉时产生的上下滑动偏移。
[0016]由于所述型材具有以上优点,故此可以将所述型材应用于一种吊顶系统中,包括板材、吊顶螺杆以及连接于所述吊顶螺杆上的吊码,还包括所述型材,所述型材通过螺钉固定于墙体或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槽连接于所述吊码上,所述板材搭接于所述型材的第一横臂的上表面,还包括固定夹,所述固定夹的下端部连接于所述型材的第一连接槽中,所述固定夹的上端部紧压在所述板材的上表面上,连接在所述固定夹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的壁体穿过所述第一横臂左侧的回旋空间。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材,包括框状主体,从所述框状主体向上延伸出第一上立臂,在所述第一上立臂的上端部还设置有开口朝向左侧的第一连接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横臂、位于下方的第二横臂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横臂与第二横臂右端的槽立臂,所述第一横臂左端设置有L形上槽口边,所述第二横臂上设置有倒L形下槽口边,所述上槽口边与下槽口边上下对齐,所述第二横臂向左延伸出所述下槽口边,从上往下看,所述第二横臂左端向左延伸的范围相对地大于所述第一横臂左端向左延伸的范围从而在竖立方向建立起回旋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状主体包括左侧壁与上侧壁,所述第一上立臂的下端部连接于所述上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二横臂的左端向左延伸到与所述框状主体的左侧壁相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材,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框状主体的上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上立臂,所述第二上立臂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一上立臂的右侧,所述第二上立臂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上立臂,所述第一上立臂、第二上立臂与上侧壁界定了灯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型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上立臂上设置有灯带定位线。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状主体还包括下侧壁,在所述下侧壁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下立臂,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锦绣明天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