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壤丘陵茶园套种粉葛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6378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壤丘陵茶园套种粉葛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2月~翌年1月,进行茶树修剪、翻耕和施肥,每亩茶园施适量硫酸钾复合肥和有机肥;3月10~20日,间隔一个茶行移栽粉葛,株距为0.30~0.38m,浇足定根水,粉葛移栽10~15d后,追施叶面肥2~3次;在粉葛苗长至15~20 cm长时,每株留1~2条粗壮藤蔓作为主蔓,抹去多余的藤蔓,并在每两株粉葛之间插1根竹竿进行竖直搭架;6月采用穴施方式追肥,每株追施适量硫酸钾肥后即时覆土;7月~10月采用人工修剪和多效唑化控相结合进行控藤,防止葛藤爬到茶蓬;待粉葛叶转黄后,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茶农农企增收的问题,促使红壤丘陵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陵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陵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壤丘陵茶园套种粉葛的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红壤丘陵茶园套种粉葛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在南方多种植于红壤丘陵区以形成茶园。南方红壤丘陵茶园土壤普遍存在
ꢀ“
酸、黏、板、蚀”的突出问题,加之不合理的茶园耕作施肥管理,更容易造成茶园土壤结构破坏、土壤酸化、茶叶品质下降,影响了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0003]同时,红壤丘陵区茶园种植结构单一,产出率低,不能有效利用红壤区的光热资源,且夏秋茶品质较低,尚无较大的经济效益,不能有效解决茶农农企增收的问题。
[0004]因此,目前缺乏一种既能改良茶园土壤结构、土壤酸化以及提高夏秋茶品质,又能充分利用茶园光、热、水、土等资源提高茶园整体效益的方法。这严重制约了红壤丘陵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0005]粉葛(Pueraria thomsonii Benth)属豆科,是一种多年生的藤本落叶植物,是国家卫生部批准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粉葛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等功效,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粉葛作为一种特色经济作物,根系发达且与土壤形成具有固氮功能的根瘤菌,能有效改良土壤,还是红壤资源合理利用的优势特色先锋作物。粉葛在医疗、保健食品、水土保持等诸多领域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对促进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乡村振兴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壤丘陵茶园套种粉葛的种植方法,利用粉葛的生物学特性及茶园光、热、水、土等资源,解决了茶园土壤结构差、种植结构单一、夏秋茶品质低等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红壤丘陵茶园套种粉葛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茶园冬耕施肥(12月~翌年1月):在茶行间进行茶树修剪、翻耕和施肥,每亩茶园施用40~50kg硫酸钾复合肥和100~150kg有机肥;S2、粉葛移栽(3月10~20日):间隔两个茶蓬(一个茶行)移栽粉葛,以便茶叶采摘管理,株距为0.30~0.38m,浇足定根水,粉葛移栽10~15d后,追施叶面肥2~3次,间隔时间为7d;S3、抹芽和搭架(4月~5月):在粉葛苗长至15~20 cm长时,每株留1~2条粗壮藤蔓作为主蔓,抹去多余的藤
蔓,并在每两株粉葛之间插1根2.5~3.0米长的竹竿进行竖直搭架;S4、粉葛根部追肥(6月):采用穴施方式追肥,每株追施25~30 g硫酸钾肥,施肥后做到即时覆土;S5、控藤(7月~10月):采用人工修剪(手动和机动绿篱剪)和多效唑化控相结合进行控藤,防止葛藤爬到茶蓬;S6、采收(11月~12月):待粉葛叶转黄后为采收最佳时期,此时块根淀粉含量最高,即可采收。
[0008]S7、在上一年空闲的茶行种植粉葛,并重复步骤S1~S6。
[0009]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肥为菜籽饼、谷壳灰或商品有机肥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粉葛移栽前用生根壮苗剂溶液浸蘸葛苗下端,生根壮苗剂溶液为生根壮苗剂30g+水15kg。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50g+尿素100g+水15g。
[0012]进一步地,步骤S5中,多效唑有效成分含量15%,剂型为可湿性粉剂,使用方法为多效唑35g+水15g,施用面积在2亩左右。
[0013]上述方案中,利用粉葛的生物学特性有效改善茶园土壤结构和土壤酸化,提高夏秋茶品质,粉葛种植效益,夏秋茶单次机采产量与不套种粉葛茶园无明显差异,且明显提高了红壤丘陵茶园的光能利用率。
[0014]上述方案,能有效解决茶农农企增收的问题,促使红壤丘陵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粉葛在人工采收后统一冬耕并经过17天自然沉降后0~45cm层的土壤紧实度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7]实施例1一种红壤丘陵茶园套种粉葛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茶园冬耕施肥(12月~翌年1月):在茶行间进行茶树修剪、翻耕和施肥,每亩茶园施用40~50kg硫酸钾复合肥和100~150kg有机肥(菜籽饼、谷壳灰或商品有机肥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S2、粉葛移栽(3月10~20日):粉葛移栽前用生根壮苗剂溶液浸蘸葛苗下端,生根壮苗剂溶液为生根壮苗剂30g+
水15kg;间隔两个茶蓬(一个茶行)移栽粉葛,以便茶叶采摘管理,株距为0.30~0.38m,浇足定根水,粉葛移栽10~15d后,追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50g+尿素100g+水15g)2~3次,间隔时间为7d;S3、抹芽和搭架(4月~5月):在粉葛苗长至15~20cm长时,每株留1~2条粗壮藤蔓作为主蔓,抹去多余的藤蔓,并在每两株粉葛之间插1根2.5~3.0米长的竹竿进行竖直搭架;S4、粉葛根部追肥(6月):采用穴施方式追肥,每株追施25~30g硫酸钾肥,施肥后做到即时覆土;S5、控藤(7月~10月):采用人工修剪(手动和机动绿篱剪)和多效唑化控相结合进行控藤,防止葛藤爬到茶蓬;其中,多效唑有效成分含量15%,剂型为可湿性粉剂,使用方法为多效唑35g+水15g,施用面积在2亩左右;S6、采收(11月~12月):待粉葛叶转黄后为采收最佳时期,此时块根淀粉含量最高,即可采收。
[0018]S7、在上一年空闲的茶行种植粉葛,并重复步骤S1~S6。
[0019]茶园套种粉葛模式不影响夏秋茶鲜叶产量(单次机采产量),显著提高茶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含量,且显著降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无显著差异,结果见表1。表明茶园套种粉葛后,粉葛对茶叶的遮阴效果明显改善茶叶品质。
[0020]表1产量及茶叶品质如图1所示,茶园套种粉葛模式可通过葛种植和采挖能改善土壤紧实度,有效活化耕作层。
[0021]如表2所示,茶园套种粉葛模式可明显改善茶园土壤酸化,且不消耗地力。
[0022]表2土壤指标情况种植模式一:粉葛株距为0.38m,茶蓬宽度为1.1m,茶行宽度为0.5m,粉葛种植密度为3.1m
×
0.38m。
[0023]表3茶园套种葛模式中粉葛成本收益分析
表4加工成葛粉的成本收益分析种植模式二:粉葛株距为0.34m,茶蓬宽度为1.1m,茶行宽度为0.5m,粉葛种植密度为3.1m
×
0.34m。...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壤丘陵茶园套种粉葛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12月~翌年1月,茶园冬耕施肥:在茶行间进行茶树修剪、翻耕和施肥,每亩茶园施用40~50kg硫酸钾复合肥和100~150kg有机肥;S2、3月10~20日,粉葛移栽:间隔两个茶蓬即一个茶行移栽粉葛,株距为0.30~0.38m,浇足定根水,粉葛移栽10~15d后,追施叶面肥2~3次,间隔时间为7d;S3、4月~5月,抹芽和搭架:在粉葛苗长至15~20 cm长时,每株留1~2条粗壮藤蔓作为主蔓,抹去多余的藤蔓,并在每两株粉葛之间插1根2.5~3.0米长的竹竿进行竖直搭架;S4、6月,粉葛根部追肥:采用穴施方式追肥,每株追施25~30 g硫酸钾肥,施肥后做到即时覆土;S5、7月~10月,控藤:采用人工修剪(手动和机动绿篱剪)和多效唑化控相结合进行控藤,防止葛藤爬到茶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绍浪孙永明黄欠如黄尚书王斌强吴艳成艳红张昆王馨悦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