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615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由成像系统的入光侧至成像系统的出光侧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材料为玻璃材料;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为凹面,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为凹面,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九透镜,第九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凸面;其中,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之间满足:TTL/ImgH<1.3。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成像系统存在性能较差的问题。成像系统存在性能较差的问题。成像系统存在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移动终端拍照技术的好坏已经很大程度决定其受大众的欢迎程度,高像素、大光圈、超薄的镜头因其拍照清晰,外观好看成为厂商竞相追逐的热点,高像素意味着拍照更清晰,大光圈在暗室或者夜间,光照比较小的环境拍照性能较好,超薄可以将手机镜头和手机更好的融为一体,摄像头部分不会凸出,使得整机效果更好。而目前的成像系统的性能不太好。
[000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成像系统存在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成像系统存在性能较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由成像系统的入光侧至成像系统的出光侧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材料为玻璃材料;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为凹面,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为凹面,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九透镜,第九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凸面;其中,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之间满足:TTL/ImgH<1.3。
[0006]进一步地,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1.8。
[0007]进一步地,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1.3。
[0008]进一步地,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OV满足:FOV>80
°

[0009]进一步地,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满足:f>8.0mm。
[0010]进一步地,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1.5<(R2+R1)/(R2

R1)<2.0。
[0011]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

4.0≤f2/(R3+R4)<

2.5。
[0012]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三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之间满足:3.5<f3/R5<6.0。
[0013]进一步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之间满足:

11.0<f7/f8<

7.0。
[0014]进一步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第九透镜的有效焦距f9之间满足:4.5<f6/f9<6.0。
[0015]进一步地,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与第三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之间满足:2.0<R5/R4<5.0。
[0016]进一步地,第四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9之间满足:1.5<R8/R9<2.5。
[0017]进一步地,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0与第六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1之间满足:

3.0<R11/R10<

1.0。
[0018]进一步地,第六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2与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3之间满足:

1.5<R13/R12<

1.0。
[0019]进一步地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4与第八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5之间满足:

12.0<R14/R15<

8.5。
[0020]进一步地,第六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2.0<R11/R12<3.5。
[0021]进一步地,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89之间满足:7.0<T89/T78<10.5。
[0022]进一步地,第九透镜的边缘厚度ET9与第九透镜在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9之间满足:0.5<ET9/CT9<2.0。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由成像系统的入光侧至成像系统的出光侧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材料为玻璃材料;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为凹面,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为凹面,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九透镜,第九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凸面;其中,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至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1.3。
[0024]进一步地,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1.8。
[0025]进一步地,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OV满足:FOV>80
°

[0026]进一步地,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满足:f>8.0mm。
[0027]进一步地,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1.5<(R2+R1)/(R2

R1)<2.0。
[0028]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

4.0≤f2/(R3+R4)<

2.5。
[0029]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三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之间满足:3.5<f3/R5<6.0。
[0030]进一步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之间满足:

11.0<f7/f8<

7.0。
[0031]进一步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第九透镜的有效焦距f9之间满足:4.5<f6/
f9<6.0。
[0032]进一步地,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与第三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之间满足:2.0<R5/R4<5.0。
[0033]进一步地,第四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9之间满足:1.5<R8/R9<2.5。
[0034]进一步地,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成像系统的入光侧至所述成像系统的出光侧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材料为玻璃材料;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九透镜,所述第九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凸面;其中,所述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至所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之间满足:TTL/ImgH<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至所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所述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OV满足:FOV>8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满足:f>8.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一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1.5<(R2+R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王浩邢天祥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