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非法行医行为识别与监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602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非法行医行为识别与监督方法,属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已启动的行医APP;激活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层;激活人工神经网络的第一中间层;根据在线时长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每个行医APP的语义交互记录,激活所述人工神经网络的第二中间层;在行医APP活跃时间段内,基于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是否存在非法行医行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执行所述方法的服务器监管平台,监管平台连接多个行医APP的数据中心服务器,数据中心服务器用于获取安装有行医APP的行医终端的任务进程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基于可配置的动态人工神经网络实现在线行医行为的异常与非法识别并给出监管提示。并给出监管提示。并给出监管提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神经网络的非法行医行为识别与监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智能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非法行医行为识别与监督方法以及实现所述方法的后台服务器监管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行医或者医疗行为,逐渐从传统的线下诊疗发展到线上,给医疗体系带来变革,由网络信息技术和生物医学技术融合而成的移动医疗正以一种全新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渗透进百姓的生活,并逐渐成为各大投资商和科技公司竞相追逐的热点。
[0003]然而,合法医疗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非法医疗也同样可以。传统的非法行医,有场地、有行踪,查处有迹可循。但互联网上的非法行医则不同,它有隐匿的身份,有相对封闭的环境,并且通常在表象上是经过预先审批、注册和等级的“合法”形式,体现为各种医疗健康软件(APP)及在线诊疗平台等“互联网在线寻医问药”模式。由于准入机制缺乏,网络行医监管缺位。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导致患者无法准确判断网络坐诊“医生”的真实身份,严重影响网络问诊的质量和安全。
[0004]如何实现在线行医过程中的非法行为识别与监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非法行医行为识别与监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按照第一周期检查行医终端的任务进程表,将所述任务进程表与预置的终端行医备案表进行比对,确定已启动的行医APP;S200:根据所述已启动的行医APP的数量,激活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层;S300:针对输入层的每一个节点,根据每个行医APP的在线时长,激活所述人工神经网络的第一中间层;S400:根据在线时长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每个行医APP的语义交互记录,激活所述人工神经网络的第二中间层;S500:在行医APP活跃时间段内,基于所述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是否存在非法行医行为;若存在非法行医行为,则发出监督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非法行医行为识别与监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0还包括:识别出存在非法行医行为的行医APP和涉及非法行医的语义交互记录以及该存在非法行医行为的行医APP的活跃时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非法行医行为识别与监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0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基于非法行医行为信息更新所述人工神经网络;所述非法行医行为信息包括存在非法行医行为的行医APP和涉及非法行医的语义交互记录以及该存在非法行医行为的行医APP的活跃时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非法行医行为识别与监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医终端包括桌面终端和移动终端;所述行医终端上安装有多种行医APP;所述行医APP在发布前执行APP备案,记录至所述终端行医备案表中。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非法行医行为识别与监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中间层和输出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竹霓刘兴惠李至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纬横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