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膈肌疝预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588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膈肌疝预防装置,该装置包括片状主体,所述片状主体具有柔性特征;所述片状主体的中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穿过食管、小肠或袖状胃;所述片状主体的边缘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片状主体固定于膈肌上。在该装置置入体内后,能够有效的预防膈肌疝,降低膈肌疝的发病率,同时,能够有效的预防上消化道手术过程中切开或者切除贲门后,导致的术后胃食管返流现象,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膈肌疝预防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膈肌疝预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膈肌疝是上消化道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小肠等腹腔脏器通过膈肌裂孔向上移动至胸腔,导致消化道梗阻等症状的疾病。症状轻则表现为慢性梗阻症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症状重则可能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因此,急需一种膈肌疝预防装置,以在上消化道手术后及时的预防膈肌疝。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膈肌疝预防装置,能够在上消化道手术后及时的预防膈肌疝。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膈肌疝预防装置,该装置包括片状主体,所述片状主体具有柔性特征;所述片状主体的中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穿过食管、小肠或袖状胃;所述片状主体的边缘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片状主体固定于膈肌上。
[0005]可选地,所述片状主体为分体式结构;其中,所述片状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补片和第二补片,所述第一补片和所述第二补片围合形成所述通孔。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补片靠近所述第二补片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补片靠近所述第一补片的一侧皆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补片和所述第二补片,并将所述第一补片和所述第二补片固定于膈肌上。
[0007]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相对设置的多组通孔。
[0008]可选地,所述片状主体为一体式结构。
[0009]可选地,所述通孔的边缘部采用可收缩材料制成。<br/>[0010]可选地,所述片状主体为四边形,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四边形的顶角。
[0011]可选地,所述片状主体为网状结构。
[0012]可选地,所述网状结构的网孔直径为0.1mm~1cm。
[0013]可选地,所述片状主体的材质为聚丙烯,所述聚丙烯表面包覆聚茶多酚膜及纳米银颗粒,所述纳米银颗粒吸附在所述聚茶多酚膜表面或聚茶多酚膜中。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上消化道手术结束后,将上述膈肌疝预防装置置入体内,将食管或小肠或袖状胃穿过该装置上的通孔,并将该装置固定于膈肌上,能够有效的预防膈肌疝,降低膈肌疝的发病率,同时,在该装置置入体内后,能够有效的预防上消化道手术过程中切开或者切除贲门后,导致的术后胃食管返流现象,提高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膈肌疝预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膈肌疝预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1:片状主体;2:通孔;3:固定部;4:连接部;11:第一补片;12:第二补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0021]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22]参照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膈肌疝预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片状主体1,片状主体1具有柔性特征;片状主体1的中间设有通孔2,通孔2用于穿过食管、小肠或袖状胃;片状主体1的边缘设有固定部3,固定部3用于将片状主体1固定于膈肌上。
[0023]在本实施例中,片状主体1可以为四边形,也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对于片状主体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制。若片状主体1为四边形,其大小可以为(3

5)cm X(3

5)cm之间,若片状主体为圆形,直径可以为3

5cm之间,片状主体1的大小可以包绕食管、小肠或袖状胃,封闭膈肌裂口即可。
[0024]其中,片状主体1具有柔性特征,该柔性特征可以确保片状主体1在置入体内后,与膈肌更好的贴合,与膈肌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不易对体内其他部位造成伤害。该柔性特征的片状主体1具体可以为片状结构,也可以为网状结构,或者其他可以实现柔性特征的结构。该片状主体1可以由聚酯类、聚丙烯类、聚乳酸类等材料制成,也可以由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如聚醚氨脂类,聚四氟乙酰、聚氨酯等制成,或者其他类型的材料制成。例如,片状主体1可以为聚酯类材料制成的网状结构,也可以为聚醚氨脂类材料制成的网状结构,或者为聚四氟乙酰材料制成的片状结构,可以实现片状主体1具有柔性特征的任意方式均可,对此,本专利技术不做限制。
[0025]其中,片状主体1的中间设有通孔2,通孔2可以为梭形口或圆形口,通孔2用于穿过食管、小肠或袖状胃,实现片状主体1包绕食管、小肠或者袖状胃,封闭膈肌裂口。
[0026]其中,片状主体1的边缘设有固定部3,固定部3用于将片状主体1固定于膈肌上,防止片状主体1在体内窜动,对体内其他部位造成伤害。固定部3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粘结
点,或者其他可以实现将片状主体1固定于膈肌上的方式。
[0027]优选地,固定部3为通孔,当固定部3为通孔时,该通孔可以为5mm大小的通孔,也可以为4mm大小的通孔,或者6mm大小的通孔,对此,本专利技术不做限制。该通孔为针孔预留通道,通过该针孔预留通道将片状主体1缝于膈肌上。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上消化道手术结束后,将上述膈肌疝预防装置置入体内,将食管、小肠或袖状胃穿过该装置上的通孔,并将该装置固定于膈肌上,能够有效的预防膈肌疝,降低膈肌疝的发病率,同时,在该装置置入体内后,能够有效的预防上消化道手术过程中切开或者切除贲门后,导致的术后胃食管返流现象,提高生活质量。
[0029]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片状主体1为分体式结构;其中,片状主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补片11和第二补片12,第一补片11和第二补片12围合形成通孔2。
[0030]其中,片状主体1为分体式结构,即将片状主体1沿通孔2的径向分割为第一补片11和第二补片12,第一补片11和第二补片12相互连接,第一补片11和第二补片12围合后形成通孔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膈肌疝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片状主体(1),所述片状主体(1)具有柔性特征;所述片状主体(1)的中间设有通孔(2),所述通孔(2)用于穿过食管、小肠或袖状胃;所述片状主体(1)的边缘设有固定部(3),所述固定部(3)用于将所述片状主体(1)固定于膈肌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膈肌疝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主体(1)为分体式结构;其中,所述片状主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补片(11)和第二补片(12),所述第一补片(11)和所述第二补片(12)围合形成所述通孔(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膈肌疝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片(11)靠近所述第二补片(12)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补片(12)靠近所述第一补片(11)的一侧皆设置有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补片(11)和所述第二补片(12),并将所述第一补片(11)和所述第二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欢卫勃曹博徐兴铭赵瑞阳李航航崔昊刘贵宾宋立强高兢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