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拦污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577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拦污栅装置。所述拦污栅装置包括与河道底部固定的构造柱、以及用于拦截河道垃圾的拦污件,所述构造柱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拦污件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构造柱之间,且所述拦污件与所述构造柱的位置状态为:所述拦污件安装在所述构造柱上的高度位置可调;或者,所述拦污件相对于构造柱的顶部可逆向于河流的方向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拦污栅装置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易维护且能有效拦截河道垃圾。易维护且能有效拦截河道垃圾。易维护且能有效拦截河道垃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拦污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拦污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除了灌溉、发电之外,还实现了防洪、城市供水、调水、鱼业、旅游、生态与环境等综合应用,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而拦污栅作为水利水电行业常用的一种机械对拦截河道垃圾、保护泵站机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4530554U公示的一种纵河闸站用拦污栅槽,专利公告号CN204034418U公示的用于发电机组的循环水系统等等。
[0003]河道垃圾的多样性变化及规范的要求越变严格,现有的拦污栅结构已不能满足现行使用要求,如出现不能有效拦截河道垃圾的现象,结构复杂、成本高且维护难度大等问题,因此需要对拦污栅的结构进行创新改进,以不断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拦截河道垃圾的拦污栅装置。
[0005]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拦污栅装置包括与河道底部固定的构造柱、以及用于拦截河道垃圾的拦污件,所述构造柱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拦污件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构造柱之间,且所述拦污件与所述构造柱的位置状态为:所述拦污件安装在所述构造柱上的高度位置可调;或者,所述拦污件相对于构造柱的顶部可逆向于河流的方向转动。
[0006]上述方案中,拦污件相对于构造柱可分别实现两种位置状态,一是通过将拦污件设置的位置为灵活可调,能满足不同河道情况的垃圾拦截;二是通过拦污件的可转动结构,利于清理堆积在拦污栅装置上的垃圾;有效拦截河道垃圾。
[0007]优选的,所述拦污件为六边形网格的栅网,所述构造柱的高度方向上排布设置多个挂钩,所述拦污件与所述挂钩连接。通过挂接实现的可拆卸结构,不仅以能够实现拦污件高度位置的可调,还能易于更换拦污件,实现方便维护;另外,采用六边形网格的栅网,相较于现有栅网,拦污效果更好。
[0008]优选的,所述拦污件的底部与构造柱的底部平齐,所述拦污件的顶部与构造柱的顶部平齐。
[0009]优选的,所述拦污件为自一个构造柱向另一个构造柱平行间隔排布的格栅板,所述格栅板的顶部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构造柱上。
[0010]优选的,所述拦污栅装置还包括下挡板,所述下挡板安装在两个构造柱的底部之间,且所述下挡板与构造柱的一个侧面平齐。
[0011]优选的,所述拦污件的中部设有串接格栅板的第二转轴。
[0012]优选的,所述拦污件上设有与所述构造柱的数量一一对应的孔道,所述构造柱套装于所述孔道中;所述拦污件相对于构造柱在高度方向上位移。
[0013]优选的,所述拦污件内设有使拦污件一部分漂浮于水平、一部分沉在水里的重量块。
[0014]优选的,所述拦污件包括第一挡件、第二挡件和栅网,所述第一挡件套装在两个构造柱上并位于构造柱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二挡件套装在两个构造柱上并位于第一挡件的上方;所述栅网连接于两个构造柱以及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之间。
[0015]优选的,所述构造柱、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上均设有与所述栅网挂接的挂钩。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挡件的重量大于第二挡件的重量。
[0017]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一、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易维护且能有效拦截河道垃圾;
[0019]二、易于清理拦污栅装置上的沉积垃圾;易于更换栅网;
[0020]三、根据不同河道的现状,实现不同的拦污栅结构的替换,个性化定制,使用满足要求。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的拦污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二的拦污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三的拦污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四的拦污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图6中的第一挡件和栅网的连接示意图。
[0028]附图中:1、构造柱;2、拦污件;21、孔道;3、第一转轴;4、下挡板;5、第二转轴;6、第一挡件;7、第二挡件;8、栅网;9、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30]实施例一
[00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拦污栅装置包括构造柱1和拦污件2,所述构造柱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拦污件2设于两个所述构造柱1之间。
[00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拦污件2为六边形网格的栅网,如图1、图2所示,所述构造柱1的高度方向上排布设置多个挂钩9。所述挂钩9的一端与构造柱1固定,另一端延伸设有弯钩,所述拦污件2与所述挂钩9的弯钩挂接。
[0033]所述拦污件2的底部与构造柱1的底部平齐,所述拦污件2的顶部与构造柱1的顶部平齐,即两者高度相等。所述挂钩9设置的位置至少需要在构造柱1的底部和顶部设置,中间部分设置的位置和数量保证栅网不与水流发生摆动即可。当拦污件2需要更换时,从挂钩9上卸下重新安装新的拦污件2即可,易于更换,且具有便捷性。
[0034]在本实施例中,拦污件2采用挂钩9的挂接方式,即能实现栅网在构造柱1上的高度可调,也能实现栅网的下端沿上端的挂接点逆向于河流的方向转动,以清理垃圾。
[0035]实施例二
[0036]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拦污栅装置包括构造柱1和拦污件2,所述构造柱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拦污件2设于两个所述构造柱1之间。
[00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拦污件2为自一个构造柱1向另一个构造柱1平行间隔排布的格栅板,所述格栅板的顶部通过第一转轴3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构造柱1上。即,所述第一转轴3的两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构造柱1的内部。
[0038]所述格栅板的中部通过第二转轴5将其连接为一个整体,以增加整体刚度。在两个构造柱1的底部之间设有下挡板4,如图4所示,所述下挡板4与构造柱1的一个侧面平齐。即下挡板4与构造柱1之间形成能够收容拦污件2的容腔。所述格栅板的转动方向为沿第一转轴3相对于下挡板4远离或靠近的方向转动。
[0039]在本实施的拦污栅装置安装时,将设有下挡板4的一侧远离水流方向的位置,这样,当水流冲击格栅板时,因下挡板4的阻挡作用,避免格栅板随水流摆动,起到较好的拦污作用。因使用时垃圾不断堆积,需对拦污栅装置进行清理时,则将格栅板向远离下挡板4的方向旋出。清理完成后,再将格栅板复位,继续投入拦污使用中。
[0040]实施例三
[0041]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拦污栅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拦污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河道底部固定的构造柱(1)、以及用于拦截河道垃圾的拦污件(2),所述构造柱(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拦污件(2)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构造柱(1)之间,且所述拦污件(2)与所述构造柱(1)的位置状态为:所述拦污件(2)安装在所述构造柱(1)上的高度位置可调;或者,所述拦污件(2)相对于构造柱(1)的顶部可逆向于河流的方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污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污件(2)为六边形网格的栅网,所述构造柱(1)的高度方向上排布设置多个挂钩(9),所述拦污件(2)与所述挂钩(9)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污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污件(2)为自一个构造柱(1)向另一个构造柱(1)平行间隔排布的格栅板,所述格栅板的顶部通过第一转轴(3)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构造柱(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拦污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挡板(4),所述下挡板(4)安装在两个构造柱(1)的底部之间,且所述下挡板(4)与构造柱(1)的一个侧面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拦污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污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春光李鹏曹彦斌郭丰生吴悠张景范力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