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水网圩区-圩外系统滞蓄关系优化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554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原水网圩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原水网圩区

圩外系统滞蓄关系优化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文
,具体涉及一种平原水网圩区

圩外系统滞蓄关系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世界上的多数平原水网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河流纵横,河网高度发育且没有明确的流域出口,蓄泄关系复杂,同时地势低洼,因此防洪除涝问题突出。当前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0003]为了防洪排涝,建设了诸多圩区和城市防洪大包围,圩区(包括城市防洪大包围)建设通过筑堤、建闸、设排涝站排水等方法,防止圩外河道洪水侵袭,排除圩区内部涝水。但大量的圩区建设改变了区域洪涝水自然蓄泄特性及其在圩外河网、圩内河网的时空分配特征,当降水强度较大时圩区集中向圩外排水,圩外骨干河道排水能力有限,往往导致圩外河网水位抬升迅速,增加区域整体的防洪风险。
[0004]对于某个平原水网圩区

圩外水网系统来说,一场降雨下该区域洪涝水风险大小主要表现为河网水位的高低,局部时段区域河网水位偏高、洪涝风险较大,除受降雨量大等非人为可控因素的影响外,更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原水网圩区

圩外系统滞蓄关系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采集研究区域的历史水文和降雨数据,并基于所述历史水文和降雨数据识别场次降雨涨水期,建立典型历史情景集合并分类,基于河网

圩区拓扑关系,建立水文水动力模型,通过水文水动力模型计算模拟各个典型历史情景下河网水位、河网外排水量,以及各时刻下圩内与圩外河网的槽蓄量;S2、构建平原水网区蓄泄特征的表征指标,所述表征指标包含典型历史情景下的区域蓄泄比SDR
j
、区域蓄泄比SDR、圩外河网单位面积滞蓄水量AS1、圩内河网单位面积滞蓄水量AS2和防洪风险指数R;S3、基于典型历史情景下区域外排水量和槽蓄量的计算结果,计算典型历史情景j下的区域蓄泄比SDR
j
,分别绘制典型历史情景下区域蓄泄比SDR
j
与初始水位Z
(j,1)
、累计降雨量P
j
的关系图,SDR
j
=f(Z
(j,1)
,P
j
);并进行区域蓄泄比SDR与上述水文要素的相关性检验,通过相关性检验后,以各个(Z
(j,1)
,ln(SDR
j
))为参数建立区域蓄泄比SDR~水文要素的关系,建立蓄泄比SDR与水文要素的关系式;S4、确定圩内、圩外单位面积滞蓄水量比的阈值C
AS
;计算各典型历史情景下圩外单位面积滞蓄水量AS1、圩内单位面积滞蓄水量AS2、圩内与圩外单位面积滞蓄水量比AS2/AS1,并进一步确定圩内与圩外单位面积滞蓄水量比AS2/AS1的阈值C
AS
;S5、模拟预测实时情景圩区

圩外系统滞蓄关系,并根据预测计算的实时情景防洪风险指数R,区域蓄泄比SDR~水文要素的关系,圩内与圩外单位面积滞蓄水量比AS2/AS1与阈值C
AS
的比较,判断是否需要优化实时情景下的圩区

圩外系统滞蓄关系;S6、针对防洪风险指数R>0同时圩内与圩外单位面积滞蓄水量比AS2/AS1<阈值C
AS
的实时情景,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圩区进行聚类分析,再通过增加不同类型圩区调蓄水深H
s
的方式来优化圩区

圩外系统滞蓄关系,以降低防洪风险指数R。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原水网圩区

圩外系统滞蓄关系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C
AS
的确定方法如下:在聚类分析后生成的各类典型历史情景中,取满足防洪风险指数R=0的若干典型历史情景中圩内与圩外单位面积滞蓄水量比AS2/AS1的均值作为该类情景下的C
AS
,式中,k为表示情景类别的自然数,C
AS,k
为第k类情景对应的圩内与圩外单位面积滞蓄水量比阈值,j为表示情景序号的自然数,AS
1,k,j
为属于k类情景下的情景j的圩外河网单位面积滞蓄水量,AS
2,k,j
为属于k类情景下的情景j的圩内河网单位面积滞蓄水量,R
k,j
为k类情景中情景j的防洪风险指数,D
k
为k类情景中满足防洪风险指数R
k,j
=0的情景个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原水网圩区

圩外系统滞蓄关系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识别场次降雨涨水期,建立典型历史情景集合的过程,具体为:输入历史降雨、水位数据,场次降水开始的时刻记为t1,
t1时刻水位站i的水位记为Z
1,i
,区域河网的平均水位记为Z1,Z1取各Z
1,i
的算术平均值,场次降水中河网水位达到峰值的时刻记为t2,t2时刻对应的水位为峰值水位Z
max
,从t1到t2的降水过程定义为一个场次降水事件的涨水期,t1、t2满足以下条件:t1之前特定时段

t内平均降雨强度小于1mm/d;t1~t2时段内单日最大降雨量P
1d
≥10mm;由此建立河网初始水位Z1、场次降水涨水期降雨量P的二维情景集合{Z1,P}。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原水网圩区

圩外系统滞蓄关系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对建立的情景集合进行分类,具体为: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构建的典型历史情景集合进行分类,聚类样本为构建的若干历史情景,聚类指标为初始水位均值Z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原水网圩区

圩外系统滞蓄关系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水文水动力模型构建及计算,具体为:收集平原水网区地形、下垫面、水系、圩区、水文站点资料;构建预研究区域的圩区与圩区、圩区与河网的拓扑关系;基于上述拓扑关系,查找独立圩区、嵌套圩区与可分割圩区;将可分割圩区拆分成等效为独立圩区的若干个子圩区,并将所述子圩区插入所述独立圩区形成的集合;查找所述嵌套圩区的层级,并基于层级关系,标定内部圩区为二级圩区、三级圩区至N级圩区;判断是否属于可分割圩区的方法是,内部圩区与外部圩区共边(圩堰),且内部圩区包含于外部圩区;判断是否属于嵌套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李莉李琛王元元陆志华钱旭白君瑞张怡李勇涛潘明祥韦婷婷蔡梅李蓓
申请(专利权)人: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