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低碳的装配式模块化村镇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540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低碳的装配式模块化村镇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初沉箱、缺氧箱、好氧箱、二沉箱和深度处理箱;所述初沉箱、缺氧箱和好氧箱沿着水平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初沉箱和缺氧箱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接通,所述缺氧箱和好氧箱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接通;所述二沉箱设置于初沉箱、缺氧箱和好氧箱的下方,所述二沉箱与好氧箱之间通过第三连接管接通,所述深度处理箱设置于二沉箱的下方,所述深度处理箱与二沉箱之间通过第四连接管接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吸取生物膜法的优点,耦合生物转盘、活性污泥和机械曝气技术,采用一体化布置,实现各个处理单元模块化、集成化装配,减少占地面积,具有绿色低碳、高效节能的效果。高效节能的效果。高效节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低碳的装配式模块化村镇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低碳的装配式模块化村镇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时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引起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村环境治理任务迫在眉睫。一方面农村污水排放属于点源污染,基木无管道收集系统,就近排入河道现象普遍;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人口密度较低,排放面源较大,且经济水平相对较低,污水无法集中进行大规模处理。
[0003]目前,农村水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主要受限于其产生和排放的基本特性,具体体现在水量小、波动大、污染物构成简单、污水来源多、负荷分布不均、收集设施不健全,严重影响农村的生活环境和饮用水安全。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治理不能复制城市污水的管理模式和处理工艺。从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发展来看,处理工艺的选择不应仅满足于出水水质的达标排放要求,还应结合农村生活污水产生和排放的特点,同时考虑到投入和运行的经济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收集模式和适宜处理工艺,开发农村生活污水高效、低成本、资源化利用的处理技术,是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防治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低碳的装配式模块化村镇污水处理系统,以实现处理单元模块化、集成化装配,占地面积小,在处理污水时能够达到绿色低碳和高效节能的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智能低碳的装配式模块化村镇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初沉箱、缺氧箱、好氧箱、二沉箱和深度处理箱;
[0007]所述初沉箱、缺氧箱和好氧箱沿着水平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初沉箱和缺氧箱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接通,所述缺氧箱和好氧箱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接通;
[0008]所述缺氧箱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设有若干块沿着第一转轴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缺氧刮泥转盘;
[0009]所述好氧箱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有好氧刮水转盘组件,所述好氧刮水转盘组件的外侧壁上覆盖有一层网罩,所述网罩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与好氧刮水转盘组件外侧壁相垂直的刮水曝气装置;
[0010]所述二沉箱设置于初沉箱、缺氧箱和好氧箱的下方,所述二沉箱与好氧箱之间通过第三连接管接通,所述深度处理箱设置于二沉箱的下方,所述深度处理箱与二沉箱之间通过第四连接管接通;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初沉箱内部设有预沉区和斜板沉淀区,所述预沉区的底部和斜板沉淀区的底部相通,所述预沉区底部设有第一消能坎,所述斜板沉淀区内部设有斜板装置。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缺氧刮泥转盘底端与缺氧箱的底端内壁之间的距离为20

50mm。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缺氧刮泥转盘的周向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沿着缺氧刮泥转盘的周向方向设置的刮泥勺,所述刮泥勺上设有勺柄,所述刮泥勺通过勺柄固定于缺氧刮泥转盘上。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刮泥勺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孔径为2

4mm的第一微孔。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好氧箱的体积为缺氧箱体积的两倍以上。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好氧刮水转盘组件包括若干块沿着第二转轴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好氧刮水转盘,若干个所述刮水曝气装置均固定于网罩上对应于好氧刮水转盘的位置处,且沿着好氧刮水转盘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刮水曝气装置包括固定于网罩上的曝气柱、固定于曝气柱上的刮水盒以及固定于刮水盒上的羽毛纤维,所述曝气柱和刮水盒均为内部中空的结构,且所述曝气柱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微孔,所述刮水盒远离好氧刮水转盘组件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羽毛纤维的一端固定于刮水盒内,另一端穿过开口延伸出刮水盒外。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管上位于缺氧箱的一端以及第二连接管上位于好氧箱的一端均为水平的中空半圆柱形结构,且该中空半圆柱形结构的相对两侧边上均设有若干个三角形的溢流堰。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深度处理箱底端对应于第四连接管下方的位置处设有第二消能坎,所述深度处理箱内部沿着远离第二消能坎的方向依次设有砾石段、沸石段、活性炭段、蓄水段和出水端,所述砾石段内填充有粒径为10

20mm的砾石,所述沸石段内填充有粒径为5

8mm的沸石,所述活性炭段内填充有粒径为2

3mm的活性炭颗粒。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专利技术的初沉箱、缺氧箱、好氧箱、二沉箱和深度处理箱采用一体化布置,各个处理单元模块化、集成化装配,减少占地面积,同时各个模块单元之间采用连接管接通,大大减少了施工现场的作业量,具有绿色低碳、高效节能的效果;
[0023]2、本专利技术在好氧箱内部设置的刮水曝气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污水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传质速度,提高好氧箱内部废水的处理效率;
[0024]3、本专利技术在缺氧箱内部设置的刮泥勺则能够有效的提高活性淤泥与污水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缺氧箱内对于污水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低碳的装配式模块化村镇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刮泥勺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刮水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符号说明:
[0030]初沉箱1,预沉区1

1,斜板沉淀区1

2,第一消能坎1

3,斜板装置1

4,缺氧箱2,第一转轴2

1,缺氧刮泥转盘2

2,刮泥勺2

3,勺柄2

4,第一微孔2

5,好氧箱3,第二转轴3

1,网罩3

2,好氧刮水转盘3

3,曝气柱3

4,刮水盒3

5,羽毛纤维3

6,第二微孔3

7,开口3

8,二沉箱4,深度处理箱5,第二消能坎5

1,砾石段5

2,沸石段5

3,活性炭段5

4,蓄水段5

5,出水端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低碳的装配式模块化村镇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沉箱(1)、缺氧箱(2)、好氧箱(3)、二沉箱(4)和深度处理箱(5);所述初沉箱(1)、缺氧箱(2)和好氧箱(3)沿着水平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初沉箱(1)和缺氧箱(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6)接通,所述缺氧箱(2)和好氧箱(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7)接通;所述缺氧箱(2)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

1),所述第一转轴(2

1)上固定设有若干块沿着第一转轴(2

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缺氧刮泥转盘(2

2);所述好氧箱(3)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3

1),所述第二转轴(3

1)上固定设有好氧刮水转盘组件,所述好氧刮水转盘组件的外侧壁上覆盖有一层网罩(3

2),所述网罩(3

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与好氧刮水转盘组件外侧壁相垂直设置的刮水曝气装置;所述二沉箱(4)设置于初沉箱(1)、缺氧箱(2)和好氧箱(3)的下方,所述二沉箱(4)与好氧箱(3)之间通过第三连接管(8)接通,所述深度处理箱(5)设置于二沉箱(4)的下方,所述深度处理箱(5)与二沉箱(4)之间通过第四连接管(9)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低碳的装配式模块化村镇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箱(1)内部设有预沉区(1

1)和斜板沉淀区(1

2),所述预沉区(1

1)的底部和斜板沉淀区(1

2)的底部相通,所述预沉区(1

1)底部设有第一消能坎(1

3),所述斜板沉淀区(1

2)内部设有斜板装置(1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低碳的装配式模块化村镇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刮泥转盘(2

2)的底端与缺氧箱(2)的底端内壁之间的距离为20

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低碳的装配式模块化村镇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刮泥转盘(2

2)的周向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沿着缺氧刮泥转盘(2

2)的周向方向设置的刮泥勺(2

3),所述刮泥勺(2

3)上设有勺柄(2

4),所述刮泥勺(2

3)通过勺柄(2

4)固定于缺氧刮泥转盘(2

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低碳的装配式模块化村镇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勺(2

3)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孔径为2

4mm的第一微孔(2

5)。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斌刘清泉王乐阳潘卓兮奚道国祖白玉赵晶晶陈凡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