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航摄仪的机身壳体、机身、相机及航摄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4706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航摄仪的机身壳体、机身、相机及航摄仪,所述机身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后端顶侧的外部顶角中,包括为倒角的外部顶角。所述机身基于所述机身壳体,所述相机基于所述机身,所述航摄仪基于所述相机。采用本技术方案,在云台尺寸一定的情况下,便于提升航摄仪的拍摄角度。便于提升航摄仪的拍摄角度。便于提升航摄仪的拍摄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航摄仪的机身壳体、机身、相机及航摄仪


[0001]本技术涉及拍摄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航摄仪的机身壳体、机身、相机及航摄仪。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航拍、测绘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为实现多角度拍摄和宽视场覆盖,在实际作业中,相机常被挂载于三轴云台上,以通过三轴云台转动获得更多和更宽的拍摄视角。
[0003]区别于传统地面云台,航拍过程中飞行器上搭载设备为飞行器上的负载,为获得更长的续航里程,在对这些搭载设备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因为结构体积增大带来的飞行重量增加、风阻增大等问题。
[0004]航摄仪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三轴云台一般通过横滚电机、俯仰电机、航向电机分别调节镜头的横滚角、俯仰角、以及航向角。
[0005]对现有航摄仪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无疑对推动航摄仪行业的发展和航摄仪的运用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提出的对现有航摄仪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无疑对推动航摄仪行业的发展和航摄仪的运用具有积极意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航摄仪的机身壳体、机身、相机及航摄仪,采用本技术方案,在云台尺寸一定的情况下,便于提升航摄仪的拍摄角度。
[0007]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用于航摄仪的机身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后端顶侧的外部顶角中,包括为倒角的外部顶角。
[0009]现有航拍实际作业中,航拍用相机一般挂载于三轴云台上,通过三轴云台转动获得更多的拍摄视角。同时,相机在云台上的挂载特点一般采用双侧悬臂式结构,该挂载方式的特点为:云台的横滚臂为双拐点弯折杆结构,一般包括中间臂段和位于中间臂段两侧的侧臂段,各侧臂段均通过一个拐点与中间臂段相连,中间臂段的中部通过横滚电机与航向臂相连,各侧臂段的自由端均提供一个载荷仪器安装座,载荷仪器以两侧约束的方式安装于横滚臂上。区别于传统相机单侧固定具有的单侧开放式空间,此种形式的横滚臂为载荷仪器提供位于两侧臂段之间的安装空间。
[0010]同时,云台的结构特点以及相机与云台的装配特点为:为使得云台上各电机能以较小的力矩输出即能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相机的安装位置优选采用:云台各轴的旋转中心线均穿过旋转部的重心。
[0011]同时考虑到航摄过程中飞行重量和风阻要求,云台尺寸不宜设置得过大。此情况下,当拍摄视角预期较大、相机机身较大时,在云台转动过程中,相机机身会与云台轴臂发
生干涉,特别是在以下情况下最为明显:为达到拍摄目的,俯仰电机带动镜头拍摄端朝下运动,此时,相机处于镜头端为下端、机身为上端的状态,进一步的,当横滚电机工作执行横滚动作时,根据横滚方向,当如横滚臂向左转动时,机身右端后侧上顶角容易受到航向臂的干涉;当如横滚臂向右转动时,机身左端后侧上顶角容易受到航向臂的干涉。
[0012]综上,现有技术中,针对航摄领域云台以及相机各自的结构特点以及装配特点,由于机身后端顶侧两侧的顶角非常容易与云台的航向臂产生干涉,故在规划相机的拍摄视角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容易出现达不到想要的拍摄视角的情况,这对航线规划、飞行高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0013]本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航摄仪用相机机身壳体的改进方案。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为:在机身壳体上,设置为壳体本体后端顶侧的外部顶角中,包括为倒角的外部顶角。即相对于现有技术,对对应的一个或两个外部顶角采用倒角设计,以实现:在云台尺寸以及机身主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即保持云台小尺寸设计以及机身内部容纳能力的前提下,通过采用为倒角的外部顶角,使得机身在横滚电机的作用下左、右转动时,机身转动轨迹半径减小,从而达到提升俯仰电机转动角度以及横滚电机可转动角度的目的。以上角度值提升后,可通过云台对相机的姿态调整到更大的拍摄角度,不仅可提升拍摄角度可选范围,同时从航拍目的上,便于对飞行器进行航线和飞行高度规划。
[0014]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航摄仪具体运用上,可采用横滚电机单方向转动满足拍摄角度需求,而针对被取景对象,如仅采用单方向转动虽然对航线规划等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具体航摄目的可通过具体的航线规划完成。故以上为倒角的外部顶角可为两个外部顶角中的其中一个。考虑到航摄仪使用的便捷性,宜将两个外部顶角均设置成倒角。
[0015]更为具体的,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上倒角可为对应外部顶角上的缺口,也可为如下所提出的采用锥台状结构,即对机身壳体后端边缘进行整体倒角,所需要的顶角位置倒角为以上整体倒角在顶角位置的局部。
[0016]作为所述机身壳体的进一步技术方案:
[0017]为提升航摄仪使用的便捷性,实现在横滚电机作用下左、右摆动时,均可利用所述倒角降低机身壳体的轨迹半径,设置为:所述壳体本体后端顶侧的两个外部顶角均为倒角。
[0018]由于机身壳体在使用过程中,其因为热应力会产生一定的热变形,为提升机身壳体使用寿命,设置为:所述倒角为表面为曲面的倒圆角。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倒圆面与机身壳体的背面以及各侧面均光滑过渡。
[0019]作为一种从整体加工上,如在大批量生产时,通过采用模具且便于脱模的方式获得相应形式的机身壳体,同时使得机身后端各边缘位置均具有防干涉优势,设置为:所述壳体本体的后端外形为后端端部尺寸最小的锥台状。
[0020]本方案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航摄仪的机身,包括机身壳体,所述机身壳体为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机身壳体。本方案为基于所述机身壳体的具体运用,采用本机身形式,可通过云台对相机的姿态调整到更大的拍摄角度,不仅可提升拍摄角度可选范围,同时从航拍目的上,便于对飞行器进行航线和飞行高度规划。
[0021]作为与以上提升拍摄角度构思匹配的,且为一种通过优化机身壳体内内部构件设置方式,以便于减小机身壳体后端尺寸的方案,设置为:还包括设置于机身壳体内部的主板模块;
[0022]所述主板模块为包括若干块主板的层叠式主板模块。本方案中,采用层叠式主板布局解决主板占用面积,以缩小机身长度尺寸、宽度、厚度尺寸中的任意一个或几个,提高机身转动的抗干涉性。
[0023]作为一种基于所述层叠式主板模块方案,可缩小机身长度尺寸、宽度尺寸,同时便于通过设定主板的排布形式,将机身壳体的后端设置为端部尺寸最小的锥台状以提升机身抗干涉性能的技术方案,设置为:组成主板模块的主板在机身的前后方向上间隔排列;
[0024]在主板模块中,沿着机身的前后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主板均为:位于后方的主板向前的投影全部落在前方主板的边缘以内。
[0025]作为一种基于所述层叠式主板模块方案,可缩小机身长度尺寸、宽度尺寸,同时便于通过设定主板上功能模块的排布形式,将机身壳体的后端设置为端部尺寸最小的锥台状以提升机身抗干涉性能、提高部分发热量大的功能模块的散热性能的技术方案,设置为:组成主板模块的主板在机身的前后方向上间隔排列;
[0026]还包括搭载于主板模块上的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包括用于数据传递的接口模块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航摄仪的机身壳体,包括壳体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7)后端顶侧的外部顶角中,包括为倒角(8)的外部顶角;所述壳体本体(7)的后端外形为后端端部尺寸最小的锥台状。2.一种用于航摄仪的机身,包括机身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壳体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航摄仪的机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机身壳体内部的主板模块;所述主板模块为包括若干块主板的层叠式主板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航摄仪的机身,其特征在于,组成主板模块的主板在机身的前后方向上间隔排列;在主板模块中,沿着机身的前后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主板均为:位于后方的主板向前的投影全部落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龙程登桀杜博文于静高飞云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睿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