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468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室内机。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组件的一部分连接,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一连接组件绕第一旋转中心转动;第二连接组件的一部分与第一连接组件的另一部分连接,导风板与第二连接组件的另一部分连接,导风板具有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第二驱动部的输出端与导风板连接,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导风板绕第二旋转中心转动以进行导风作业;其中,第一驱动部驱动导风板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的过程中,第一旋转中心与第二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地设置。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室内机成本过高的问题。室内机成本过高的问题。室内机成本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室内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室内机的送风量和送风角度直接决定了室内机的热舒适性。导风板作为室内机送风系统的核心部件,对提升室内机的热舒适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由于单导风板或双导风板结构本身存在的运动局限性室内机送风角度有限,从而导致了室内机存在制冷、制热舒适性差的问题。空调器在工作过程中,室内机经导风板吹出的冷风或热风均直接吹向用户,降低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同时室内机在制热过程中不能快速地提高房间内的温度,降低了空调器的制热效率。此外,现有技术中室内机内的气流在导流过程中的阻力损失大,导致室内机达到同样的制冷或制热效果时所需的电能消耗更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0004]现有技术中(CN111059748A)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导风装置。该导风装置采用推出式的导风板,该导风板设有导风筋条,使得空调器在制冷或制热状态下导风筋条引导气流沿所需要的方向流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但这样设置使得导风装置结构十分复杂,同时加大了导风装置的整体尺寸,进而影响了室内机的整体长度,导致室内机整体成本增加。
[0005]现有技术中(CN209355454U)公开了一种空调导风组件与空调器,该导风组件扩大了导风板的导风角度,从而使得经导风板吹出的气流更加均匀地分布于房间内,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但是该导风板采用固定半径的转动方式,运动方式单一,同时这样设置限制了导风板旋转中心的可运动范围,导风板不能运动到最合适的制冷、制热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室内机成本高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一连接组件,第一驱动部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组件的一部分连接,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一连接组件绕第一旋转中心转动;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的一部分与第一连接组件的另一部分连接,导风板,导风板与第二连接组件的另一部分连接,导风板具有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的输出端与导风板连接,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导风板绕第二旋转中心转动以进行导风作业;其中,第一驱动部驱动导风板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的过程中,第一旋转中心与第二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地设置。
[0008]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一驱动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并具有夹角地设置,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第一旋转中心为第一连接件的旋转中心。
[0009]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一体设置。
[0010]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与第一驱动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曲柄,第一曲柄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连接,第一曲柄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第一连杆的轴线与第一曲柄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相垂直地设置,第一曲柄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的连接处靠近第一驱动部的输出端所在的一侧设置。
[0011]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摇杆,第一摇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二驱动部与第一摇杆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驱动部的输出端与导风板连接,第二旋转中心为第二驱动部的输出端的旋转中心。
[0012]进一步地,第一摇杆包括:摇杆座,摇杆座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摇杆座的第二端具有容纳腔,第二驱动部设置于容纳腔内;摇杆盖,摇杆盖与摇杆座相连接,摇杆盖与容纳腔的侧壁之间围设成封闭空间。
[0013]进一步地,导风板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安装基础连接,第一限位件位于第一驱动部与第一摇杆之间,第一限位件的朝向第一摇杆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一摇杆的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结构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凸起。
[0014]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结构为弧形槽。
[0015]进一步地,第一限位件设置有供第一驱动部的输出端穿过的第一通孔。
[0016]进一步地,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三连接组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组件连接,第一连接件可带动第三连接组件转动,第三连接组件的旋转中心为第一连接件的旋转中心;第四连接组件,第四连接组件的一部分与第三连接组件连接,第四连接组件的另一部分与导风板连接,第三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相对地设置,第二驱动部驱动导风板相对第四连接组件转动,第四连接组件的旋转中心与第二旋转中心同轴地设置。
[0017]进一步地,导风板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与安装基础连接,第二限位件位于第四连接组件的外侧,第二限位件朝向第四连接组件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第四连接组件设置有与第二限位结构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凸起。
[0018]进一步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第二曲柄,第二曲柄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二曲柄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接组件连接。
[0019]进一步地,第四连接组件包括:第二摇杆,第二摇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曲柄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摇杆的第二端与导风板连接,第二摇杆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
[0020]进一步地,第二限位结构为弧形限位槽。
[0021]进一步地,第二限位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轴套,第一连接件与轴套连接。
[0022]进一步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第一减速机与安装基础连接,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与第一减速机连接,第一减速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
[0023]进一步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减速机,第二电机的驱动端与第二减速机连接,第二减速机的输出端与导风板连接。
[002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导风板组件,导风板组件为上述的导风板组件。
[0025]进一步地,室内机包括面板体,导风板组件的第一驱动部与面板体连接,室内机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内机的出风口处的气流经导风板导向
后沿水平方向吹出,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内机的出风口处的气流经导风板导向后沿竖直方向吹出。
[0026]进一步地,导风板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旋转中心与第二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为Y0,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旋转中心与第二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为Y1,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一旋转中心与第二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为Y2,其中,Y0<Y1<Y2。
[0027]进一步地,导风板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第一摇杆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的夹角为α0,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第一摇杆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的夹角为α1,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第一摇杆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的夹角为α2,其中,α0<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部(10);第一连接组件(20),所述第一驱动部(1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0)的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1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0)绕第一旋转中心(110)转动;第二连接组件(30),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0)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0)的另一部分连接;导风板(40),所述导风板(40)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0)的另一部分连接,所述导风板(40)具有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第二驱动部(50),所述第二驱动部(50)的输出端与所述导风板(40)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50)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40)绕第二旋转中心(120)转动以进行导风作业;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部(10)驱动所述导风板(40)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旋转中心(110)与所述第二旋转中心(1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0)包括:第一连接件(21),所述第一连接件(21)与所述第一驱动部(1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连接件(22),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连接并具有夹角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0)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中心(110)为所述第一连接件(21)的旋转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2)一体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1)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驱动部(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22)包括第一曲柄,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0)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曲柄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相垂直地设置,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连接处靠近所述第一驱动部(10)的输出端所在的一侧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0)包括:第一摇杆(31),所述第一摇杆(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50)与所述第一摇杆(3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50)的输出端与所述导风板(40)连接,所述第二旋转中心(120)为所述第二驱动部(50)的输出端的旋转中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杆(31)包括:摇杆座(311),所述摇杆座(3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摇杆座(311)的第二端具有容纳腔(312),所述第二驱动部(5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312)内;摇杆盖(313),所述摇杆盖(313)与所述摇杆座(311)相连接,所述摇杆盖(313)与所述容纳腔(312)的侧壁之间围设成封闭空间。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60),所述第一限位件(60)与安装基础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60)位于所
述第一驱动部(10)与所述第一摇杆(31)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60)的朝向所述第一摇杆(31)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61),所述第一摇杆(31)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61)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凸起(31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61)为弧形槽。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60)设置有供所述第一驱动部(10)的输出端穿过的第一通孔。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三连接组件(70),所述第一连接件(21)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7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1)可带动所述第三连接组件(70)转动,所述第三连接组件(70)的旋转中心为所述第一连接件(21)的旋转中心;第四连接组件(80),所述第四连接组件(80)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70)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组件(80)的另一部分与所述导风板(40)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组件(70)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0)相对地设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雄肖庆赖孝成陈振明越飞李明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