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4594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所述导管系统包括导管远端尖端、远端球囊、中间球囊、近端球囊、导管中段、管座;所述导管远端尖端和管座位于导管两端;所述远端球囊、中间球囊、近端球囊、导管中段依次位于远端尖端和管座中间;所述中间球囊两端设置有中间球囊远端显影环和中间球囊近端显影环;所述远端球囊中设置有远端球囊显影环;所述近端球囊中设置有近端球囊显影环。本申请使血管狭窄病变有了更有针对性、更高效的治疗,为医疗工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操作设备,为病人减轻了治疗痛苦期以及降低治疗中植入的支架对人体产生的负面影响,真正意义上实现介入无植入治疗理念。植入治疗理念。植入治疗理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人体组织支架,具体地说是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血管狭窄指的是人体动静脉血管,包好冠脉、外周、颅内等血管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血管内膜上,逐渐堆积成粥样的脂类斑块。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斑块增多甚至钙化造成血管腔内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下游血管和肌体缺血,产生对应临床表现。如果该狭窄发生在冠脉则会产生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以及心绞痛,严重者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或心肌坏死;如果发生在外周,则会产生皮肤表皮温度降低、肌肉萎缩,产生间歇性的跛行甚至发生远端肢体的坏死或截肢。如果发生在颅内,则会产生头晕、晕厥甚至脑组织损伤和脑功能障碍。
[0003]随着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针对血管狭窄病变的技术日渐多样化,其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球囊成形术、支架植入术以及使用药物球囊等技术。
[0004](1)球囊导管用于许多外科手术应用中,用于球囊成形术,甚至包括用在待治疗部位的远端或近端用以阻塞血流。使用过程中,必须控制球囊的充盈压力以避免球囊过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系统包括导管远端尖端(1)、远端球囊(2)、中间球囊(3)、近端球囊(4)、导管中段(5)、管座(6);所述导管远端尖端(1)和管座(6)位于导管两端;所述远端球囊(2)、中间球囊(3)、近端球囊(4)、导管中段(5)依次位于远端尖端(1)和管座(6)中间;所述中间球囊(3)两端设置有中间球囊远端显影环(9a)和中间球囊近端显影环(9b);所述远端球囊(2)中设置有远端球囊显影环(7);所述近端球囊(4)中设置有近端球囊显影环(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系统还包括以管座(6)为轴线对称分布的第一接头(17)、第二接头(18)、第三接头(19),第四接头(20)、第五接头(21)、第六接头(22)以及中间接头(16);所述中间接头(16)与导管远端尖端(1)贯通;所述第一接头(17)与中间球囊(3)中的第一端口(8)贯通,为中间球囊(3)充盈和回缩的提供通道;所述第二接头(18)和第五接头(21)分别与第四端口(14)和第五端口(15)贯通;所述第三接头(19)和近端球囊(4)中的第三端口(13)贯通;所述第四接头(20)和远端球囊(2)中的第一端口(8)贯通;所述第六接头(22)通过导管中段(5)到达中间球囊(3)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中段(5)为一个包含7个腔道的导管,其中第一腔道(6a)为导丝通过的腔道,第二腔道(17a)为中间球囊的充盈和回缩腔道,第四腔道(19a)和第五腔道(20a)分别为远端球囊(2)与近端球囊(4)的充盈和回缩腔道,第三腔道(18a)和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林鹏程增兵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