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载地锚反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455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载地锚反力装置,包括千斤顶、长的主梁、短的次梁和地锚组件,千斤顶竖直设置在地基上的测试点,主梁水平设置在千斤顶的上方,并且千斤顶的顶部作用点与主梁的中心处相对齐,其中在千斤顶的顶部设有与主梁直接接触的承压板,次梁水平设置在主梁的两端,次梁与主梁之间相垂直,位于主梁的两端的次梁之间互相对称,地锚组件包括反力地锚、连接杆和锚具,反力地锚的下端固定在地基中,连接杆的下端连接在反力地锚的上端,连接杆的上端通过锚具连接在次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小巧轻便、安全稳定、周转率高的特点。安全稳定、周转率高的特点。安全稳定、周转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载地锚反力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静载地锚反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许多大型建设项目的场地地层以粉土、粘性土居多,地基处理后需进行大量的静载试验检测。
[0003]静载试验是指在试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试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试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0004]现有的静载试验通常采用堆载法,即在试桩上堆载经过计算好的堆载物,利用堆载物的质量载荷下压试桩来进行试验,随着地基基础工艺发展,复合地基及试桩的单桩承载力越来越大,所需要的试验载荷也越来越大,采用堆载法所需要的堆载物也越来越多,这些堆载物运输、组装时间长,导致单次试验成本过高、周期长,而且堆叠的堆载物一旦发生倾斜,便容易倒塌,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载地锚反力装置,具有小巧轻便、安全稳定、周转率高的特点。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载地锚反力装置,包括千斤顶、长的主梁、短的次梁和地锚组件;
[0007]千斤顶竖直设置在地基上的测试点;
[0008]主梁水平设置在千斤顶的上方,并且千斤顶的顶部作用点与主梁的中心处相对齐,其中在千斤顶的顶部设有与主梁直接接触的承压板;
[0009]次梁水平设置在主梁的两端,次梁与主梁之间相垂直,位于主梁的两端的次梁之间互相对称;
[0010]地锚组件包括反力地锚、连接杆和锚具,反力地锚的下端固定在地基中,连接杆的下端连接在反力地锚的上端,连接杆的上端通过锚具连接在次梁上。
[00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两条主梁,两条主梁之间呈十字形,两条主梁的中心处重合。
[00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三条主梁,三条主梁之间呈工字形,其中两条主梁的中心位于剩余一条主梁上,并且该两条主梁关于该剩余一条主梁的中心处对称。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承压板为方形板,承压板的边长大于次梁的长度。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每一主梁的端部均具有两条以上的次梁,位于次梁两端的地锚组件关于主梁的中轴线对称。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反力地锚的上端预制有螺纹套筒,连接杆为螺纹钢。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杆的上端向上伸出次梁,锚具旋在连接杆上并与次梁抵接。
[00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反力地锚包括锚叶和锚杆,锚叶为圆锥型螺旋叶片,锚杆的底部为圆锥型封堵结构。
[0018]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静载地锚反力装置具有小巧轻便、安全稳定、周转率高的特点,同时在相同时间内,能数倍提高工作效率;
[0020]本技术的静载地锚反力装置安装简便,无需大型吊车和堆载配重块,有效减少搬运量并且能够大幅降低劳动强度;
[0021]本技术的静载地锚反力装置特别适用于检测工作量大的场地,节约成本约一半以上;
[0022]本技术的静载地锚反力装置能够根据承载力具体数值调节地锚的数量,应用十分灵活,尤其适用于强夯地基及CFG桩复合地基。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静载地锚反力装置的布局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静载地锚反力装置中反力地锚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图3中反力地锚与连接杆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0]实施例1
[0031]一种静载地锚反力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千斤顶1、长的主梁2、短的次梁3、反力地锚4、连接杆5和锚具6,其中反力地锚4、连接杆5和锚具6组成地锚组件;
[0032]千斤顶1竖直设置在地基(以处理后的粉土层为例)上的测试点;
[0033]主梁2水平设置在千斤顶1的上方,并且千斤顶1的顶部作用点与主梁2的中心处相对齐,在千斤顶1的顶部设有与主梁2直接接触的承压板7,其中承压板7优选为图2示出的正方形板,并且承压板7的边长大于次梁3的长度,在其他方案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承压板7的边长设置为小于或等于次梁3的长度。
[0034]次梁3水平设置在主梁2的两端,次梁3与主梁2之间相垂直,位于主梁2的两端的次
梁3之间互相对称;
[0035]具体的,每一主梁2的端部均具有两条以上的次梁3,例如图1、图2示出具有三条阵列的次梁3的情况,以提供足额承载力。
[0036]其中位于次梁3两端的地锚组件关于主梁2的中轴线对称,每一地锚组件中,反力地锚4的下端固定在地基中,连接杆5的下端连接在反力地锚4的上端,连接杆5的上端通过锚具6连接在次梁3上。
[0037]再具体的,如图4所示,反力地锚4的上端预制有螺纹套筒8,连接杆5为螺纹钢,连接杆5的下端旋入螺纹套筒8中,连接杆5的上端向上伸出次梁3,锚具6旋在连接杆5上并与次梁3抵接。
[0038]本实施例中的反力地锚4优选包括锚叶401和锚杆402,锚叶401为圆锥型螺旋叶片,锚杆402的底部为圆锥型封堵结构,使用时例如利用小型挖机驱动液压马达、通过万向连接头的方式与反力地锚4连接,以将反力地锚4拧入地下,以起到锚固作用。
[0039]本实施例所提供反力结构简单,装卸容易,对中灵活,安全系数高,适用于下锚容易的黏土、粉质黏土或粉土地基。
[0040]实施例2
[004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载地锚反力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包括两条主梁,两条主梁之间呈十字形,两条主梁的中心处重合。
[0042]实施例3
[004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载地锚反力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包括三条主梁,三条主梁之间呈工字形,其中两条主梁的中心位于剩余一条主梁上,并且该两条主梁关于该剩余一条主梁的中心处对称。
[0044]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技术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技术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载地锚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千斤顶、长的主梁、短的次梁和地锚组件;所述千斤顶竖直设置在地基上的测试点;所述主梁水平设置在所述千斤顶的上方,并且所述千斤顶的顶部作用点与所述主梁的中心处相对齐,其中在所述千斤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主梁直接接触的承压板;所述次梁水平设置在所述主梁的两端,所述次梁与所述主梁之间相垂直,位于所述主梁的两端的所述次梁之间互相对称;所述地锚组件包括反力地锚、连接杆和锚具,所述反力地锚的下端固定在地基中,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反力地锚的上端,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通过所述锚具连接在所述次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载地锚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所述主梁,两条所述主梁之间呈十字形,两条所述主梁的中心处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载地锚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条所述主梁,三条所述主梁之间呈工字形,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涛丁冰张长城许培智闫新陆刘晓煜谢茂平魏晓军杨睿屈怡希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