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4482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10:0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耕机,包括机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机架上的动力装置、耕耘装置和行走装置;动力装置包括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与耕耘装置相连,动力输出轴用于实现对耕耘装置的动作驱动;耕耘装置包括设置在动力输出轴上的刀具组件;行走装置包括手推机构和滚动机构,滚动机构包括一端与机架相连的轮架、设置在轮架另一端的深度限位杆,以及设置在深度限位杆一端的车轮组件;当深度限位杆相对轮架处于第一安装位置时,深度限位杆背离地面且车轮组件与地面接触;当深度限位杆相对轮架处于第二安装位置时,深度限位杆朝向地面且插入地下并形成耕耘装置的深度限位。本申请提供的微耕机结构紧凑,转运轻便,耕耘时耕深易于控制。耕耘时耕深易于控制。耕耘时耕深易于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耕机


[0001]本申请涉及耕地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微耕机。

技术介绍

[0002]微耕机是一种小型的耕地机械,其大多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微耕机广泛适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园等。配上相应机具可用于抽水、发电、喷药、喷淋等作业,还可牵引拖挂车进行短途运输。微耕机可以在田间自由行使,便于用户使用和存放,省去了大型农用机械无法进入山区田块的烦恼,是广大农民消费者替代牛耕的最佳选择。
[0003]现有的微耕机虽然比起牛耕更加的方便高效,但广大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现有微耕机仍然存在如下缺陷:
[0004]1)推动行走吃力且操作不方便,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多数微耕机全部是转速较高的垂直轴电动机结构,在操作过程中,尤其是转弯时整机容易被曳引倾倒,且垂直轴电动机结构重心高机体不稳定,整机易窜跳,操作手感差,用户需时刻维持微耕机的整机平衡,劳动强度高。
[0005]2)功率损失大能耗高,现有微耕机的传动结构不合理,一般在传动结构中采用涡轮蜗杆实现动力传递,传递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动力装置、耕耘装置和行走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与耕耘装置相连,所述动力输出轴用于实现对耕耘装置的动作驱动;所述耕耘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出轴上的刀具组件,所述刀具组件被驱动的沿所述动力输出轴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行走装置包括手推机构和滚动机构,所述手推机构包括一端与机架相连的手推架;所述滚动机构包括一端与机架相连的轮架、设置在轮架另一端的深度限位杆,以及设置在深度限位杆一端的车轮组件;当所述深度限位杆相对轮架处于第一安装位置时,所述深度限位杆背离地面且车轮组件与地面接触;当所述深度限位杆相对轮架处于第二安装位置时,所述深度限位杆朝向地面且插入地下并形成耕耘装置的深度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限位杆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用以与所述轮架相连的安装位,当所述深度限位杆通过其上的一个所述安装位与轮架相连时,所述深度限位杆背离地面且车轮组件与地面接触;当所述深度限位杆通过其上的另一个所述安装位与轮架相连时,所述深度限位杆朝向地面且插入地下并形成耕耘装置的深度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限位杆包括第一支杆及与所述第一支杆一体设置的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形成夹角;所述第一支杆靠近第二支杆的端部设置有一个所述安装位,所述第一支杆背离第二支杆的端部与所述车轮组件相连;所述第二支杆靠近第一支杆的端部设置有四个所述安装位;一个所述安装位包括相邻设置的两个安装孔,所述深度限位杆和轮架通过与所述安装孔适配的销轴固定相连,所述销轴上插设有夹簧;当所述深度限位杆通过第一支杆上的安装位与轮架相连时,所述深度限位杆背离地面且车轮组件与地面接触;当所述深度限位杆通过第二支杆上的安装位与轮架相连时,所述深度限位杆朝向地面且插入地下并形成耕耘装置的深度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杆靠近第一支杆的端部设置有四个所述安装孔,所述四个安装孔形成四个所述安装位,四个所述安装位中与所述第一支杆间距最小的安装位形成所述深度限位杆的最大深度限位,四个所述安装位中与所述第一支杆间距最大的安装位形成所述深度限位杆的最小深度限位;当所述深度限位杆朝向地面且插入地下时,所述深度限位杆与机架的连接部靠近地面或与地面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微武然然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墨蓝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