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泥治理工程菌固化颗粒投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4441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59
一种底泥治理工程菌固化颗粒投放装置,包括船体和多个投放单元。船体下端设有行进组件。每个投放单元包括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五直线机构,其滑动端设有竖直设置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下端装配有投放组件,投放组件包括多个投放仓,投放仓下端装配有隔块,投放仓外周侧一端开设有投放窗,密封盖内穿设有用于连接空气压缩机的增压管,增压管外周侧设有多组增压口,密封盖内穿设的窄板一端设有多个开关板,投放单元还包括升降组件,底部投放仓下端设有底座,底座下端设有尖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深入底泥内部,逐级投放工程菌固化颗粒,实现较好的底泥原位治理效果,且能够减少投放时的颗粒损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泥治理工程菌固化颗粒投放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底泥污染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底泥治理工程菌固化颗粒投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大量废水排入城市河道,对河道水体产生严重的污染。大量污染物沉积在河道底泥中,在水体环境变化后,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成为河道水体二次污染源,对城市河道的有效治理产生重大影响。在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底泥污染成为主要污染源,当环境温度改变,底泥中的污染物质将会重新释放进入上覆水体,影响水体水质,目前常用的底泥治理通常会用到工程菌固化颗粒。
[0003]然而,目前投放工程菌固化颗粒是直接将其投入水中,颗粒沉到水底后覆盖底泥,用这种方式从水面投放颗粒时,颗粒在水体中会有一定损耗,另外,对于底泥较厚的水域,仅通过从表层投入工程菌固化颗粒,底泥原位治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底泥治理工程菌固化颗粒投放装置,可深入底泥内部,逐级投放工程菌固化颗粒,实现较好的底泥原位治理效果,且能够减少投放时的颗粒损耗,提高资源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泥治理工程菌固化颗粒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其下端设有行进组件;多个投放单元(3),设于船体(1)上端,每个投放单元(3)包括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五直线机构(31),其滑动端设有竖直设置的旋转电机(32),旋转电机(32)的输出轴一端设有密封盖(33),密封盖(33)下端装配有投放组件,其包括多个投放仓(34),投放仓(34)下端装配有隔块(35),投放仓(34)外周侧一端开设有投放窗(342),密封盖(33)内穿设有用于连接空气压缩机的增压管(36),增压管(36)外周侧设有多组增压口(361),密封盖(33)内还穿设有窄板(37),窄板(37)一端设有多个与投放窗(342)匹配的开关板(371),投放单元(3)还包括用于升降增压管(36)和窄板(37)的升降组件,底部投放仓(34)下端设有底座(39),底座(39)上端面开设有用于放置增压管(36)和窄板(37)的开口,底座(39)下端设有尖锥(39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治理工程菌固化颗粒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电机(32)的输出轴一端设有旋转部(321),其下端面设有若干竖杆(322)和一第一吊杆(323),密封盖(33)设于竖杆(322)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治理工程菌固化颗粒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投放仓(34)下端一侧贯穿开设有半圆开口(341),投放仓(34)内周侧设有若干第一磁块(343),隔块(35)一端开设有若干与第一磁块(343)匹配的第二磁口(353),第一磁块(343)与第二磁口(353)的磁极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治理工程菌固化颗粒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盖(33)上端面中心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334),密封盖(33)上端面还开设有第二通孔(335),滑轨(344)与第二通孔(335)匹配,隔块(35)上端面开设有与第一通孔(334)匹配的第三通孔(351),增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菲菲刘学阳简龙骥郑进向文良李建谭青云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