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监测土体浸润线的可更换测压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440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监测土体浸润线的可更换测压管,包括主管道,主管道包括内层管、中层管和外层管,中层管套设于内层管外,外层管套设于中层管外;内层管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第一不透水段和第一透水段,第一透水段上设置第一透水孔;中层管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第三不透水段和第二透水段,第二透水段上设置第二透水孔;外层管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第五不透水段和第三透水段,第三透水段上设置第三透水孔;内层管和中层管之间设置有反滤料和封堵体,第一透水段、第二透水段和第三透水段均位于封堵体的下方;主管道的底端设置有底座,中层管的底端和内层管的底端均与底座连接。该测压管有利于防止测压管堵塞。利于防止测压管堵塞。利于防止测压管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监测土体浸润线的可更换测压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渗流检测
,尤其是一种用于监测土体浸润线的可更换测压管。

技术介绍

[0002]渗流监测是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埋设测压管是监测渗流的重要手段。传统测压管的工作原理为,将底端设置有透水花管段的测压管埋设于渗流区域,地下水会通过上述花管段进入测压管内部,并沿测压管内部上升一定高度,测压管内部水位的高度将反应被监测区域的水头大小。
[0003]传统结构型式的测压管虽然应用广泛,但实际应用效果却不理想,实际使用过程中测压管很容易发生堵塞现象,堵塞导致测压管反应迟钝,甚至导致测压管失效,而且堵塞后很难清洗修复。测压管堵塞失效问题在很多水利工程中普遍存在,已成为行业通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监测土体浸润线的可更换测压管,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监测土体浸润线的可更换测压管,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包括内层管、中层管和外层管,所述中层管套设于所述内层管外,所述外层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监测土体浸润线的可更换测压管,包括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包括内层管(1)、中层管(2)和外层管(3),所述中层管套设于所述内层管外,所述外层管套设于所述中层管外;所述内层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不透水段(11)和第一透水段(12),所述第一透水段上设置有第一透水孔;所述中层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三不透水段(21)和第二透水段(22),所述第二透水段上设置有第二透水孔;所述外层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五不透水段(31)和第三透水段(32),所述第三透水段上设置有第三透水孔;所述内层管和所述中层管之间设置有反滤料(4)和封堵体,所述第一透水段、第二透水段和所述第三透水段均位于所述封堵体的下方;所述主管道的底端设置有底座(25),所述中层管的底端和所述内层管的底端均与所述底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监测土体浸润线的可更换测压管,其特征在于,封堵体包括第一封堵体(51)和第二封堵体(52),所述第一封堵体和所述第二封堵体之间形成密封的夹层,所述第一封堵体位于所述主管道的顶部,所述第二封堵体位于所述第一封堵体的下方,所述第一透水段、第二透水段和所述第三透水段均位于所述第一封堵体的下方;所述中层管的底端和所述内层管的底端均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反滤料位于所述底座和和所述第一封堵体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监测土体浸润线的可更换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不透水段、第三不透水段和第五不透水段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透水段、第二透水段和第三透水段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监测土体浸润线的可更换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孔为多个,周向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水段上;所述第二透水孔为多个,周向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水段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庆华赵津磊周亚军许雪梅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