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可转债估值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424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可转债估值的方法:依据股性挑选出因子:转股溢价率:(转债现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可转债估值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转债投资
,特别地是一种对可转债估值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证券市场投资中,股票无疑是最热门、最为人所知的投资品种;但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投资品种,可转债就是其中之一。可转债全名可转换债券,是指持有者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按一定比例或价格将之转换成一定数量的另一种证券的债券。可转换债券是债券持有人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票的债券。如果债券持有人不想转换,则可以继续持有债券,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场出售变现。如果持有人看好发债公司股票增值潜力,在宽限期之后可以行使转换权,按照预定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成为股票,发债公司不得拒绝。该债券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公司的债券利率,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可以降低筹资成本。可转换债券持有人还享有在一定条件下将债券回售给发行人的权利,发行人在一定条件下拥有强制赎回债券的权利。
[0003]对于可转债这一新兴的投资品种,很多投资者可能比较陌生,成为了众多投资者的投资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探寻了一些主流的投资方法。有些投资者可能直接把可转债当作普通债券按年化收益率来进行估值投资;也有投资者直接把它当作股票按价格来进行投资。现有的方案把可转债当成普通债券按债券进行估值,则没用考虑可转债的股性;把可转债当成股票进行估值,则没用考虑可转债的债性;这些估值方法并不完全利用可转债下跌风险有限,上涨收益无限的独特优势基于以上背景和要求,我们急需一种能对可转债进行估值的方法来对可转债进行投资。而本方案创造了一种兼具可转债的股票和债券双重特性的估值方法。合理的利用了可转债攻守兼备的投资属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可转债估值的方法,兼具可转债的股票和债券双重特性的估值方法,合理的利用了可转债攻守兼备的投资属性。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对可转债估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S1、依据股性挑选出因子:
[0008]转股溢价率:转股溢价率越低,则可转债的股性就越强,就越容易跟随上涨;
[0009]计算公式:(转债现价

面值/转股价格*正股现价)/(面值/转股价格*正股现价);
[0010]步骤S2、正股MA30偏离率:正股现价与30日移动平均均线偏离程度;价格偏移越高,说明股票强势,可转债更容易跟随股票上涨;
[0011]计算公式:(当日正股现价

30日内移动平均均线)/30日内移动平均均线;
[0012]步骤S3、价格比率:价格比率越低,价格就越低,则可转债的上涨空间越大;计算公式:转债价格/100;
[0013]步骤S4、剩余规模率:剩余规模率越低,可转债的规模越小,炒作上涨的所需的资
金就越少,越容易上涨;
[0014]计算公式:转债剩余规模/总规模;
[0015]步骤S5、依据债性挑选出因子:
[0016]纯债价值率:纯债价值率代表着可转债的债性,值越高,则代表在熊市抗跌性越强,可转债的防守能力越高;
[0017]计算公式:到期本息/(1+市场利率)/100;
[0018]步骤S6、根据配比,架设每个因子占比20%计算公式如下:
[0019]转债估值因子=0.2*转股溢价率+0.2*正股MA30偏离率+0.2*价格比率+0.2*剩余规模率+0.2*纯债价值率;
[0020]计算出每个可转债的转债估值因子数据,再由小到大排序,则对可转债进行筛选排名估值。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并不偏重于可转债的某一个因子,而是若干个因子配比使用,充分考虑到了可转债股性与债性的平衡。也可以在不同的市场阶段,使用不同的因子配比,既能够在牛市的时候享受股性带来的高收益,又可以在熊市的时候使用债性来保证本金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一种对可转债估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步骤S1、依据股性挑选出因子:
[0027]转股溢价率:转股溢价率越低,则可转债的股性就越强,就越容易跟随上涨;
[0028]计算公式:(转债现价

面值/转股价格*正股现价)/(面值/转股价格*正股现价);
[0029]步骤S2、正股MA30偏离率:正股现价与30日移动平均均线偏离程度;价格偏移越高,说明股票强势,可转债更容易跟随股票上涨;
[0030]计算公式:(当日正股现价

30日内移动平均均线)/30日内移动平均均线;
[0031]步骤S3、价格比率:价格比率越低,价格就越低,则可转债的上涨空间越大;
[0032]计算公式:转债价格/100;
[0033]步骤S4、剩余规模率:剩余规模率越低,可转债的规模越小,炒作上涨的所需的资金就越少,越容易上涨;
[0034]计算公式:转债剩余规模/总规模;
[0035]步骤S5、依据债性挑选出因子:
[0036]纯债价值率:纯债价值率代表着可转债的债性,值越高,则代表在熊市抗跌性越强,可转债的防守能力越高;
[0037]计算公式:到期本息/(1+市场利率)/100;
[0038]步骤S6、根据配比,架设每个因子占比20%计算公式如下:
[0039]转债估值因子=0.2*转股溢价率+0.2*正股MA30偏离率+0.2*价格比率+0.2*剩余规模率+0.2*纯债价值率;
[0040]计算出每个可转债的转债估值因子数据,再由小到大排序,则对可转债进行筛选排名估值。
[0041]本专利技术创造了一种兼具可转债的股票和债券双重特性的估值方法。合理的利用了可转债攻守兼备的投资属性,本专利技术并不偏重于可转债的某一个因子,而是若干个因子配比使用,充分考虑到了可转债股性与债性的平衡。也可以在不同的市场阶段,使用不同的因子配比,既能够在牛市的时候享受股性带来的高收益,又可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可转债估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依据股性挑选出因子:转股溢价率:转股溢价率越低,则可转债的股性就越强,就越容易跟随上涨;计算公式:(转债现价

面值/转股价格*正股现价)/(面值/转股价格*正股现价);步骤S2、正股MA30偏离率:正股现价与30日移动平均均线偏离程度;价格偏移越高,说明股票强势,可转债更容易跟随股票上涨;计算公式:(当日正股现价

30日内移动平均均线)/30日内移动平均均线;步骤S3、价格比率:价格比率越低,价格就越低,则可转债的上涨空间越大;计算公式:转债价格/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聪曾赞达罗文杰柯年军卢树文周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经传多赢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