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溶洞检测
,尤其是一种可以极其方便的准确测得地下溶洞中心点的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喀斯特溶洞发育的地区,建设各方为了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及时间进行工程场地的初步勘探、详细勘探及桩位的超前钻探等探测,目的是查明场地及桩位下的溶洞及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事实上,即使通过工程场地初、详勘及每根桩在成桩前采用1
‑
2孔超前钻探,但由于钻孔毕竟是一孔之见,也难以杜绝复杂条件下的灰岩场地,仍存在大量的地下溶洞未被揭露及基础桩成桩后仍存在半边嵌岩,半边溶洞的安全隐患。
[0003]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跨孔电磁波CT、跨孔弹性波CT等方法来勘查两个钻孔剖面间的溶洞分布特征。溶洞探测主要是采用地面电阻率法,通过联合剖面装置、测深装置等装置来进行测量。随着科技进步,最近更多的使用地面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反射波法、探地雷达等方法测量,但因这些方法均在地面沿测线探测,地下溶洞一般埋藏于地下20
‑r/>30m,故只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的步骤如下:(1)在待探测的地段上,施工设置至少3个探测孔;(2)在探测孔中设置探测设备;(3)按探测孔中测点逐个进行探测,收集探测数据,处理后形成等值线剖面图;(4)通过各个探测孔中的等值线剖面图相应位置的异常特征得出探测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孔为4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孔的间距为5
‑
10m,且探测孔深度≥(需要探测段最大深度+2倍最大探测孔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设备为地质探测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设备的最大供电极距AO=BO值≥1.7倍最大探测孔间距。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探测孔的径向视电阻率ρ
s
等值线剖面图进行异常特征分析,若四个探测孔的径向视电阻率ρ
s
等值线剖面图在同一探测深度H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业灿,林本海,严大千,符剑,林宗涛,唐仁,张苑辉,赵晋武,
申请(专利权)人:林本海严大千符剑林宗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