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电电路及其驱动方法、电子烟
[0001]本申请涉及供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供电电路、供电电路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通常是用恒功率直流电对小电器产品进行电源控制,也就是说供电电路提供给小电器产品中各种加热组件,均是恒定电压和恒定电流。
[0003]在此恒定电压和恒定电流的情况下,加热组件的受热情况不太理想,小电器产品不能在加热装置的最优状态下工作,不仅影响小电器产品的使用性能,而且导致加热装置的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供电电路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烟,能够使加热装置均匀受热,提升小电器产品的使用性能,延长加热装置的寿命。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微处理器、电压控制模块、正反接电流生成模块和加热模块;
[0006]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电压控制模块和所述正反接电流生成模块;
[0007]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用于将电源电压调节至第一目标电压和第二目标电压,并将所述第二目标电压耦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微处理器、电压控制模块、正反接电流生成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电压控制模块和所述正反接电流生成模块;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用于将电源电压调节至第一目标电压和第二目标电压,并将所述第二目标电压耦合至所述正反接电流生成模块,所述第一目标电压用于控制所述正反接电流生成模块的开断;所述正反接电流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目标电压生成正接电流和反接电流,并将所述正接电流和所述反接电流在所述第二目标电压的同一个信号周期内的不同预设时长耦合到所述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用于产生工作电流并据此进行加热,所述工作电流包括所述正接电流和所述反接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接电流生成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控制模块和第二开关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导通,根据所述第二目标电压产生所述正接电流,并将所述正接电流耦合到所述加热模块,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为所述第二目标电压在同一个电压信号周期内预设的第一个时长;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导通,根据所述第二目标电压产生所述反接电流,并将所述反接电流耦合到所述加热模块,所述第二预设时长为所述第二目标电压在同一个电压信号周期内的第二个预设时长,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的时长总和不超过所述同一个电压信号周期的时长阈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加热模块的一端相连;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地,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加热模块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开关控制元件,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元件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三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元件的第二极接地,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元件的第三极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加热模块的另一端相连;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地,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加热模块的一端相连;第二开关控制元件,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元件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元件的第二极接地,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元件的第三极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模块包括:升压控制电路,用于将所述电源电压升压后得到所述第一目标电压,并将所述第一目标电压分别传输给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模块,所述升压控制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三极以及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三极分别相连,所述升压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供电电源相连;
功率变换电路,用于调制所述电源电压至所述第二目标电压,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以及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分别相连,所述功率变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接电流生成模块包括第三开关控制元件、第三开关控制子模块、第四开关控制子模块以及变压器;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元件用于将所述第二目标电压耦合至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子模块、所述第四开关控制子模块以及所述变压器;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子模块用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导通,根据所述第二目标电压产生所述正接电流,并将所述正接电流耦合到所述变压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为所述第二目标电压在同一个电压信号周期内预设的第一个时长;所述第四开关控制子模块用于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导通,根据所述第二目标电压产生所述反接电流,并将所述反接电流耦合到所述变压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为所述第二目标电压在同一个电压信号周期内预设的第二个时长,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的时长总和不超过所述同一个电压信号周期的时长阈值;所述变压器用于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将所述正接电流耦合到所述加热模块,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将所述反接电流耦合到所述加热模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模块包括:正接升压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子模块的导通和断开,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将所述电源电压升压后得到所述第一目标电压,并将所述第一目标电压传输给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子模块,所述正接升压控制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子模块的一端相连,所述正接升压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一端相连;反接升压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四开关控制子模块的导通和断开,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将所述电源电压升压后得到所述第一目标电压,并将所述第一目标电压传输给所述第四开关控制子模块,所述反接升压控制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控制子模块的一端相连,所述反接升压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一端相连;开关升压控制电路,用于将所述电源电压升压后得到所述第一目标电压,并将所述第一目标电压传输给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元件,所述开关升压控制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元件的一端相连,所述开关升压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一端相连;开关功率变换电路,用于调制所述电源电压至所述第二目标电压,所述开关功率变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元件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开关功率变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一端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子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地,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主线圈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三极与所述正接升压控制电路的所述一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控制子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反接升压控制电路的所述一端相连,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二主线圈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三极与所述反接升压控制电路的所述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元件包括第七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变压器的所
述第一主线圈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主线圈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开关功率变换电路的所述一端相连,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三极与所述开关升压控制电路的所述一端相连;所述变压器的所述第一主线圈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主线圈的另一端相连接于第一连接点,所述变压器的副线圈的一端与所述加热模块的一端相连,所述变压器的副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模块的另一端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线圈与副线圈的同名端为第一同名端,所述第二主线圈与所述副线圈的同名端为第二同名端,其中,所述第一主线圈的所述第一同名端设置于所述第一主线圈的高电势的一端,所述高电势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主线圈的所述第二同名端设置于所述第二主线圈的低电势的一端,所述低电势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主线圈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相连接的一端,所述副线圈的所述第一同名端与所述第二同名端均位于所述副线圈的任意相同的一端。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至所述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元件、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元件为金属半场效晶体管或者三极管。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晶体管至第七晶体管为金属半场效应晶体管或者三极管。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6至9、11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为加热电阻。13.一种供电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微处理器、电压控制模块、正反接电流生成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控制电压控制模块和所述正反接电流生成模块;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用于将电源电压调节至第一目标电压和第二目标电压,所述第一目标电压用于控制所述正反接电流生成模块的开断;所述正反接电流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目标电压生成正接电流和反接电流;所述加热模块用于产生工作电流并据此进行加热,所述工作电流包括所述正接电流和所述反接电流;其中,所述驱动方法包括:所述电压控制模块将所述第二目标电压耦合至所述正反接电流生成模块;所述正反接电流生成模块将所述正接电流和所述反接电流在所述第二目标电压的同一个信号周期内的不同预设时长耦合到所述加热模块。1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涛,李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