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395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一种连接器,用于连接导线,该连接器包括: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包括适于穿过导线的开口;设置在上壳体中的锁定装置,适于夹持在穿过该开口的导线上;以及设置在下壳体中的导电端子;其中,上壳体在被施加力时可相对于下壳体移动,以使得导电端子刺破导线的外绝缘皮以连接导线的导体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器可以为插入的导线提供预锁定功能,可以在将导线安装在连接器的外壳的过程中提供良好的导引,并且该连接器可适用于连接不同尺寸线径的导线。适用于连接不同尺寸线径的导线。适用于连接不同尺寸线径的导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连接器,更具体地,涉及具有锁定装置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绝缘刺破技术被广泛地用于将导线连接至连接器的相应导电端子,通过连接器自身刺破导线的外绝缘皮实现导电端子与电性导体部分接触来实现线到线的连接,省去了剥除导线外绝缘皮的工序。例如,现有的刺破式连接器(IDC,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包括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的绝缘外壳,导线插入穿过设置有导电端子的下壳体,通过下压上壳体带动导线下行,使导电端子刺破导线的外绝缘皮并与电性导体部分接触实现导通。然而,当导线插入连接器的绝缘外壳中时,由于不能提供夹持力,会造成导线容易从连接器退出,并且导线在绝缘外壳中的位置不固定,容易误操作,可能无法实现正常的连接或造成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的刺破式连接器缺乏夹持力,导线容易从连接器退出,并且导线在连接器的外壳中的位置不固定,容易误操作,可能无法实现正常的连接或造成接触不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
[0004]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用于连接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适于穿过导线的开口;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中的锁定装置,适于夹持在穿过所述开口的导线上;以及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中的导电端子;其中,所述上壳体在被施加力时可相对于所述下壳体移动,以使得所述导电端子刺破所述导线的外绝缘皮以连接所述导线的导体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基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基部上的一对夹持臂部,所述一对夹持臂部之间形成插入腔,所述插入腔限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一对夹持臂部适于夹持在经由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插入到所述插入腔中的导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在邻近所述插入腔的第二开口处连接到所述一对夹持臂部中的至少一个夹持臂部的外壁,用于支撑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臂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小于所述第一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导线的导引结构,其中:所述导引结构设置在所述一对夹持臂部的至少一个夹持臂部的内壁上;和/或所述导引结构设置在所述基部上并位于所述一对夹持臂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结构包括沿着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延伸的、间隔排列的第一多个突起肋,所述第一多个突起肋包括至少一对突起肋,所述至少一对突起肋中的每对突起肋之间的宽度小于所述导线的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洋王黎明李欣欣唐泽斌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