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患者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3713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20
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患者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对患者翻身、拍背操作麻烦的问题;包括床板,床板上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放置有两个活动板,活动板前后端分别固定有加强杆,床板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前后两端分别铰接有摆杆,摆杆自由端经中间杆与对应侧的加强杆自由端铰接连接,床板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两个V型杆,V型杆长边自由端与中间杆的中部铰接连接,V型杆的短边自由端经连杆与加强杆的固定端铰接连接;两个活动板上分别设有头部挡块、颈部挡块及腹部挡块;让位槽内设有可前后移动的滑块,滑块上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上端固定有内凹的扣碗;本发明专利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工作量。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患者护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神经重症护理
,特别是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患者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蛛网膜下腔出血为神经科较常见的危重疾病,护理要点为:1、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后有脑膜刺激症状,头疼剧烈,有的影响神智,还会导致恶心、呕吐等,告知患者勿头部过度活动,防止再次出血;2、患者卧床休息,按时给患者翻身拍背,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通畅,防止褥疮形成;3、给予营养支持疗法或者输液或者流食、半流食,以清淡、好消化的饮食为主,大便要通畅,不能便秘。
[0003]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翻身时应注意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线上,避免颈部扭曲导致脑干移位,造成肝功能衰竭,出现呼吸抑制或引起心率和呼吸功能的急剧变化,造成患者突然死亡,目前在对意识障碍的患者翻身时,需要几个医护人员共同配合,使患者头、颈、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将患者翻转至侧卧位,同步操作要求较高,操作麻烦,且翻身后,手动或辅助拍背工具对患者进行拍背,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占用医资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患者护理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床板(1)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放置槽,放置槽内放置有两个左右相对的活动板(2),活动板(2)前后端分别固定有加强杆(3),每相邻的两个加强杆(3)前后交错且形成一个X形,床板(1)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4),两个转轴(4)的转动方向相反且不可同步转动,两个加强杆(3)位于两个转轴(4)之间,转轴(4)前后两端分别铰接有摆杆(5),摆杆(5)自由端经开口朝上且V型的中间杆(6)与对应侧的加强杆(3)自由端铰接连接,床板(1)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两个左右相对且开口朝下的V型杆(7),V型杆(7)位于摆杆(5)与加强杆(3)之间,V型杆(7)长边自由端与中间杆(6)的中部铰接连接,V型杆(7)的短边自由端经连杆(8)与加强杆(3)的固定端铰接连接;所述的两个活动板(2)上分别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头部挡块9、颈部挡块(10)及腹部挡块(11),颈部挡块(10)位于头部挡块(9)的后方且位于腹部挡块(11)的前方,两个头部挡块(9)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颈部挡块(10)之间的距离且小于两个腹部挡块(11)之间的距离;所述的活动板(2)上开设有两个前后方向且左右相对的让位槽,让位槽侧壁上连通有前后方向的导向槽(12),导向槽(12)包括竖槽和前低后高的连通槽,两个相邻的连通槽经竖槽连通,导向槽(12)前后两个自由端经直槽(13)连通,直槽(13)前侧的深度大于其后侧的深度,让位槽内设有可前后移动的滑块(14),滑块(14)上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滑杆(15),滑杆(15)上端固定有内凹的扣碗(16),滑杆(15)上设有左右方向的弹簧伸缩杆(17),弹簧伸缩杆(17)的自由端与导向槽(12)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患者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右侧的所述活动板(2)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倒L型的连接板(18),右侧的加强杆(3)固定在连接板(18)远离活动板(2)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患者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板(1)前侧开设有开口朝右的阶梯槽,转轴(4)前端伸入阶梯槽内且设有圆盘(19),圆盘(19)外缘面上设有多个拨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翻娜师丽丽尤晴郭俊丽刘静原小华焦佩佩霍伟娜
申请(专利权)人: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