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仙花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小白鼠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3649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诱捕器,尤其涉及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小白鼠诱捕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捕鼠效率较高,且不会污染环境的生物技术研究用小白鼠诱捕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小白鼠诱捕器,包括有框架、旋转块、第一弹簧、第一楔形块、第二弹簧、诱捕机构和报警机构,框架上转动式设有旋转块,旋转块两侧均与框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框架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第一楔形块与框架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框架上设有诱捕机构,框架顶部设有报警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报警机构,可以提醒人们本设备是否抓住小白鼠。鼠。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小白鼠诱捕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诱捕器,尤其涉及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小白鼠诱捕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小白鼠中的小白鼠的基因序列和人类的差不多,许多实验需要统计学分析,小白鼠价格便宜,在药理学、生理学、毒理学、解剖学等学科实验中经常用到。但是养殖时为了提高养殖效果与产量,大都营造一个比较真实的养殖环境供白鼠生活,所以,需要实验时先要抓捕小白鼠。以往捕捉小白鼠多采用手抓的方式进行,小白鼠易于受到惊吓,逃脱,这样抓捕效率低,采用手抓的方式进行,极易被小白鼠抓伤,影响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
[0003]因此,需研发一种捕鼠效率较高,且不会被小白鼠抓伤的生物技术研究用小白鼠诱捕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设备捕鼠效率较低,且利用药物毒死小白鼠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捕鼠效率较高,且不会被小白鼠抓伤的生物技术研究用小白鼠诱捕器。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小白鼠诱捕器,包括有:框架、旋转块、第一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小白鼠诱捕器,其特征是,包括有框架(1)、旋转块(2)、第一弹簧(3)、第一楔形块(4)、第二弹簧(5)、诱捕机构(6)和报警机构(7),框架(1)上转动式设有旋转块(2),旋转块(2)两侧均与框架(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3),框架(1)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4),第一楔形块(4)与框架(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5),框架(1)上设有诱捕机构(6),框架(1)顶部设有报警机构(7)。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小白鼠诱捕器,其特征是,诱捕机构(6)包括有第一固定块(61)、钩子(62)、第二固定块(63)、第一连接块(64)和第三弹簧(65),框架(1)一侧设有4个第一固定块(61),第一固定块(61)一侧之间设有绳子,绳子一端设有钩子(62),框架(1)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块(63),第二固定块(63)一侧滑动式设有第一连接块(64),第一连接块(64)一侧与绳子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块(64)与第二固定块(63)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65)。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小白鼠诱捕器,其特征是,报警机构(7)包括有第一转杆(71)、铃铛(72)、支撑块(73)、第一齿条(74)、第二楔形块(75)、第四弹簧(76)和第一齿轮(77),框架(1)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杆(71),第一转杆(71)上部设有2个铃铛(72),框架(1)内上设有支撑块(73),支撑块(73)顶部滑动式设有第一齿条(74),第一齿条(74)一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楔形块(75),第二楔形块(75)顶部与第一齿条(74)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76),第一转杆(71)一侧设有第一齿轮(77),第一齿轮(77)与第一齿条(74)配合。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小白鼠诱捕器,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开合机构(8),开合机构(8)包括有移动板(81)、把手(82)和第五弹簧(83),框架(1)上对称滑动式设有移动板(81),移动板(81)一侧均设有把手(82),移动板(81)两侧均与框架(1)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83)。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小白鼠诱捕器,其特征是,还包括有传动机构(9),传动机构(9)包括有第三固定块(9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仙花
申请(专利权)人:温仙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