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及供生活热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3611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到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及供生活热水系统。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其包括:光伏电池组件、集热板、流道区和出流区。冷却流体通过流道区入口进入,经过主干管分流进入各个支管,该过程流道内流体与集热板进行换热,通过流道区出口流出后,受到重力作用进入出流区,在出流区中汇合一并从出口管道流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新型结构流道安装于集热板下表面对光伏电池组件进行散热,降低光伏电池组件温度,提高组件的电效率,同时被加热的流体可以用于供生活热水系统,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新型流道结构新颖,相比现有蛇形、螺旋形等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光伏电池温度分布更为均匀,流道出口压降较小,所需泵功较小,可以提高组件综合效率;所述新型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可应用于供生活热水系统,结合控制策略对系统运行进行调控,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率。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率。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及供生活热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的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及供生活热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故太阳能、氢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一系列清洁能源成为研究热点。太阳能因其取之不竭、无污染等特点,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太阳能技术。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2020年累积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3GW,位居全球第一。
[0003]然而,太阳能光伏电池效率不高一直是困扰太阳能大力发展的原因之一,目前市面上光伏组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光电转换效率约为10%,其余的大部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的形式,其中有一部分太阳能通过热辐射对光伏电池进行加热,使得光伏组件自身温度升高。光伏组件温度升高导致组件的发电效率进一步下降,且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会导致组件加速老化,减少使用寿命。此外,现有光伏光热组件大多数基于空冷或水冷的强制换热装置,需要使用风机或水泵,而长时间持续运行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11);集热板(12):所述集热板上表面设置所述光伏组件(11);流道区(13):所述流道区上表面设置所述集热板(12),所述流道区包括一主干管(132)和若干支管(133);一所述主干管与若干所述支管的一端互相垂直,呈“干”字型,所述主干管的两侧分别与若干所述支管互相导通,所述主干管的一端为流道区入口(131),若干所述支管的另一端为流道区出口(135),即所述流道区有一个入口和若干个出口;出流区(14):所述出流区位于所述流道区(13)的下方,所述出流区包括背板(141)、保温承台(142)、边框(143)和出口管道(144);所述背板上表面设置所述保温承台,所述保温承台外周设置所述边框,所述背板上表面与所述集热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和所述边框高度相同,所述边框包括第一边框(143

1)、第二边框(143

2)、第三边框(143

3)和第四边框(143

4),所述第二边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三边框连接,所述第四边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三边框连接,所述第一边框的内壁与所述保温承台的一端相抵,所述第二边框、所述第三边框和所述第四边框与所述保温承台之间形成一10

15mm空隙(145),所述第三边框外侧设置所述出口管道,所述出口管道与所述空隙相互导通,所述边框的高度与所述保温承台和所述流道区的高度之和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133)的行数应与光伏组件阵列(113)的行数相同,确保每根支管都能覆盖到光伏组件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133)截面积沿垂直于所述主干管(132)方向逐渐减小,坡度为1%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133)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可填充高导热固体块(136),如膨胀石墨、导热硅胶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区出口(135)与所述保温承台(142)的两端保持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11)、所述集热板(12)、所述流道区(13)和所述出流区(14)通过外边框(15)包裹并通过紧固螺栓(16)固定。7.一种供生活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6中任一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1)、保温水箱(2)、蓄水箱(3)、循环泵(4)、辅助热源(5)和控制模块(6);所述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效益饶大千胡长兴李威
申请(专利权)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