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心双拉杆钢框架支撑大跨玻璃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3597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穿心双拉杆钢框架支撑大跨玻璃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幕墙系统安装在主体结构上,幕墙系统包括大跨支撑结构和安装于大跨支撑结构上的玻璃面板系统;大跨支撑结构包括实腹钢框架和穿设在实腹钢框架中的穿心双拉杆系统;实腹钢框架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立柱和水平设置的横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按照要求进行主体结构施工;二:对施工安装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三:安装实腹框架的立柱;四:安装横梁及穿心双拉杆系统;五:在设计指定位置对穿心拉杆系统进行张拉;六:安装玻璃面板系统。该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具有大幅简化施工程序,确保大跨结构安装精度,加强结构牢固度,为该幕墙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施工技术的特点。技术的特点。技术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心双拉杆钢框架支撑大跨玻璃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幕墙
,特别涉及一种穿心双拉杆钢框架支撑大跨玻璃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玻璃幕墙作为一种现代感强烈、轻盈通透、节能环保的外墙围护与装饰系统,被广泛应用各类城市建筑。
[0003]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大批气势恢弘、精美绝伦城市建筑不断涌现,该类建筑大都具有独具匠心的造型和接轨国际的先进设施,在服务城市发展的同时,往往兼具了城市地标的属性。伴随着城市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建筑外装饰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各类不同形式的大尺度玻璃幕墙层出不穷,幕墙结构体系愈加复杂,设计施工难度成倍增加。
[0004]传统的大尺度玻璃幕墙主要有拉索(拉杆)点连接式、吊挂式、肋驳接式、框架(桁架)式。上述玻璃幕墙形式各有优缺,拉索(拉杆)点连接式采用的承力索桁架占用空间较大,结构复杂,后期维护难度大;吊挂式幕墙的面玻璃较大,生产施工困难,成本高昂;肋驳接式侧向稳定性不好,玻璃面板分格较小;框架(桁架)式,结构尺寸与幕墙尺度呈正比,龙骨尺寸大,结构线条复杂、厚重,影响美观,通透性不佳。
[0005]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大跨幕墙体系,该幕墙系统具有适用跨度大、高度高、安全美观;结构通透性好、轻盈美观、科技感强烈;与同尺度幕墙相比,结构厚度小、有效增大室内可利用空间的效果的特点。
[0006]由于该类幕墙结构跨度大、高度高,钢框架构件截面小,变形控制要求高;拉杆系统构造复杂、机加工构件多,安装精度要求高;幕墙结构为大跨钢框架与预应力穿心双拉杆混合受力机制,施工过程如何精确实现设计传力要求是确保该幕墙结构安全性的关键环节,上述诸多难点,决定了传统的幕墙施工工艺难以满足该类新型大跨幕墙系统的设计施工要求。
[0007]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出一种穿心双拉杆钢框架支撑大跨玻璃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心双拉杆钢框架支撑大跨玻璃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该幕墙系统具有适用跨度大、高度高、安全美观;结构通透性好、轻盈美观、科技感强烈;与同尺度幕墙相比,结构厚度小、有效增大室内可利用空间的效果的特点;该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具有:
[0009](1)巧妙利用大跨横梁与钢拉杆混合安装的方式控制施工阶段大跨结构挠度,施工过程无需额外支撑,无需对大跨横梁进行分段加工及分段安装,提高横梁平直度,减少现场焊缝,大幅降低加工及安装难度。
[0010](2)施工安装仅需借助小型吊装机械及曲臂作业车,无需搭设大面积脚手架,提高施工安全性,减少施工措施投入。
[0011](3)通过适用、简便的成套张拉装置完成拉杆系统循环张拉,简化传统复杂的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精确实现设计思想,确保结构安全性。
[0012](4)为该类幕墙提供了成套施工技术,有利于该类新型幕墙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0013]一种穿心双拉杆钢框架支撑大跨玻璃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幕墙系统安装在主体结构上,幕墙系统包括大跨支撑结构和安装于大跨支撑结构上的玻璃面板系统;大跨支撑结构包括实腹钢框架和穿设在实腹钢框架中的穿心双拉杆系统;实腹钢框架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立柱和水平设置的横梁;
[0014]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一:按照要求进行主体结构施工;
[0016]步骤二:对大跨玻璃幕墙系统施工安装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确定穿心双拉杆系统张拉力及大跨横梁施工预起拱值;
[0017]步骤三: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测量放线,首先安装实腹框架的立柱,调整立柱的垂直度和角度;
[0018]步骤四:安装横梁及穿心双拉杆系统;
[0019]步骤五:在设计指定位置对穿心拉杆系统进行张拉;
[0020]步骤六:安装玻璃面板系统。
[0021]本专利技术的幕墙支撑结构采用实腹大跨钢框架与穿心双拉杆共同工作,充分利用高强钢拉杆的高强度、高韧性、可施加预应力的特性;结合了实腹钢框架的特性,增强大跨钢框架提供面内外刚度,满足超高大跨幕墙结构的安全及抗震性能要求。
[0022]根据该结构配套进行施工,该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具有巧妙利用永久结构件控制施工阶段大跨结构挠度;根据实际主体结构,对大跨玻璃幕墙系统施工安装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确定穿心双拉杆系统张拉力及大跨横梁施工预起拱值,提前演练施工步骤从而保证施工的准确,降低错误率。
[0023]先安装实腹框架,保证该后续施工过程无需额外支撑,无需借助大面和脚手架。安装实腹框架的立柱,调整立柱的垂直度和角度,从而保证后续结构安装的准确;在设计指定位置对穿心拉杆系统进行张拉,通过张拉给予拉杆一定张力,加强拉杆与实腹框架的连接能力,提高拉杆的支撑强度,也可避免因拉力过大出现长时间使用出现拉杆断裂的情况发生。
[0024]进一步,在步骤三完成后,安装门洞结构;门洞结构设置在实腹钢框架上,门洞由水平横向设置的门头梁和竖直纵向设置的门头柱构成;门头梁与立柱连接。
[0025]如需安装门洞,则在该步进行。
[0026]进一步,立柱顶端部通过柱顶销轴节点装置与主体结构连接;立柱下端部通过柱底插芯节点装置与主体结构连接;立柱中间柱身通过柱身销轴节点装置与主体结构连接;步骤三中,将立柱顶部销轴节点装置、柱身销轴节点装置固定完成,立柱下端部的插芯随立柱一起安装,待立柱垂直度、角度调节到位后,将插芯与主体结构焊接固定。
[0027]立柱底部与主体结构采用轴孔连接,使得立柱可相对主体结构旋转具体的,立柱底部通过插芯节点与基础预埋平连接,以释放立柱轴向自由度并限制立柱扭转。
[0028]进一步,步骤四中,横梁及穿心双拉杆系统安装由上至下进行,每吊装一根横梁,先采用倒链临时固定,防止大跨横梁跨中下挠;根据施工全过程仿真模拟分析得到的横梁预起拱值,采用倒链调整当前横梁的平直度及起拱度;调整到位后将当前横梁与上一根横梁间的拉杆安装到位并锁紧;然后卸载、拆除倒链,将倒链悬挂至当前横梁,转入下一根区格横梁及拉杆系统安装。
[0029]进一步,实腹钢框架还包括设置在两横梁之间,连接两横梁的跨中立柱;在步骤四完成后,进行安装跨中立柱。
[0030]通过设置跨中立柱增加结构牢固度。
[0031]进一步,步骤五中,首先对边跨拉杆系统进行初张拉,后对中间跨拉杆系统进行初张拉,相邻跨拉杆系统初张拉完成后,从边跨开始对拉杆系统进行终张拉。
[0032]穿心双拉杆系统包括若干根竖直设置的拉杆,拉杆沿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拉杆贯穿实腹钢框架中的横梁并与横梁固定;每根拉杆由若干节处于同一竖直线上的拉杆段通过穿心节点装置拼接形成,穿心节点装置与横梁连接;横梁上预设穿心孔;步骤五中,通过调节穿心节点装置对穿心拉杆系统进行张拉。
[0033]张拉采用反力架套箍于张拉区格的上、下横梁,以液压千斤顶顶压上横梁的方式进行,随张拉过程对张拉区格的拉杆进行固定。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心双拉杆钢框架支撑大跨玻璃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幕墙系统安装在主体结构上,幕墙系统包括大跨支撑结构和安装于大跨支撑结构上的玻璃面板系统;大跨支撑结构包括实腹钢框架和穿设在实腹钢框架中的穿心双拉杆系统;实腹钢框架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立柱和水平设置的横梁;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要求进行主体结构施工;步骤二:对大跨玻璃幕墙系统施工安装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确定穿心双拉杆系统张拉力及大跨横梁施工预起拱值;步骤三: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测量放线,首先安装实腹框架的立柱,调整立柱的垂直度和角度;步骤四:安装横梁及穿心双拉杆系统;步骤五:在设计指定位置对穿心拉杆系统进行张拉;步骤六:安装玻璃面板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心双拉杆钢框架支撑大跨玻璃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完成后,安装门洞结构;门洞结构设置在实腹钢框架上,门洞由水平横向设置的门头梁和竖直纵向设置的门头柱构成;门头梁与立柱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心双拉杆钢框架支撑大跨玻璃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立柱顶端部通过柱顶销轴节点装置与主体结构连接;立柱下端部通过柱底插芯节点装置与主体结构连接;立柱中间柱身通过柱身销轴节点装置与主体结构连接;步骤三中,将立柱顶部销轴节点装置、柱身销轴节点装置固定完成,立柱下端部的插芯随立柱一起安装,待立柱垂直度、角度调节到位后,将插芯与主体结构焊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心双拉杆钢框架支撑大跨玻璃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横梁及穿心双拉杆系统安装由上至下进行,每吊装一根横梁,先采用倒链临时固定,防止大跨横梁跨中下挠;根据施工全过程仿真模拟分析得到的横梁预起拱值,采用倒链调整当前横梁的平直度及起拱度;调整到位后将当前横梁与上一根横梁间的拉杆安装到位并锁紧;然后卸载、拆除倒链,将倒链悬挂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海叶翔郭卫国童小波王华萍冯银海王垒张磊王翔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柯桥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