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机、车辆、充电方法及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机、车辆、充电方法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车辆中的车载充电机(on board charger,OBC)可以将电网侧提供的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对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OBC通常包括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模块、母线电容、及直流转直流模块。PFC模块对三相交流电进行整流,整流后的电能经由母线电容输出至直流转直流模块,直流转直流模块对母线电容处的电能进行功率变换后对电池充电。
[0003]PFC模块可以调整输入直流母线电容的波形,减少谐波,减少无功功率。在一些充电场景中,电网侧仅能提供单相交流电。因此要求OBC能够既具备使用三相交流电对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的能力,也具备使用单相交流电对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的能力。现有OBC使用单相交流电对车辆的电池充电时,直流母线电容处的电流纹波较大,充电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机、车辆、充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因数校正模块、母线电容模块、模式切换模块;其中,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第一端耦合至正极母线,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第二端耦合至负极母线;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第三端耦合至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的第一端,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的第二端耦合至所述母线电容模块的第一端,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的第三端耦合至零线;所述母线电容模块的第二端耦合至所述正极母线,所述母线电容模块的第三端耦合至所述负极母线;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用于对接收的目标交流电进行整流,所述目标交流电为三相交流电或者单相交流电;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交流电为所述三相交流电时,将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母线电容模块的第一端导通,使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所述正极母线、所述母线电容模块、以及所述负极母线形成充电回路;或者,在所述目标交流电为所述单相交流电时,将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零线导通,使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所述正极母线、所述母线电容模块、所述负极母线、所述零线形成充电回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切换开关;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动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第三端耦合,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固定端与所述母线电容模块的第一端耦合,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二固定端与所述零线耦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模块包括第二切换开关和第三切换开关: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一端耦合至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第三端,另一端耦合至所述母线电容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一端耦合至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第三端,另一端耦合至所述零线。4.如权利要求1
‑
3任一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容模块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与所述母线电容模块的第一端耦合,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与所述母线电容模块的第二端耦合;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与所述母线电容模块的第一端耦合,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极与所述母线电容模块的第三端耦合。5.如权利要求1
‑
3任一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包括多相支路;每相支路中,所述每相支路的第一端用于接收交流电,所述每相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第三端之间设置有依次耦合的电感、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电感与所述第一开关耦合的第一端通过第一二极管耦合至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第一端,以及通过第二二极管耦合至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第二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切换模块;所述输入切换模块分别与每相支路的第一端耦合;
所述输入切换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三相交流电,并向每相支路提供所述三相交流电中的一相交流电;或者接收所述单相交流电,并向所述多相支路中的任意一相支路提供所述单相交流电。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相支路包括第一相支路、第二相支路以及第三相支路;所述输入切换模块包括第一相输入端、第二相输入端、第三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宁波,顾师达,梁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