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制砂混凝土用保水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2817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外加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制砂混凝土用保水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机制砂混凝土用保水型聚羧酸减水剂,共聚组分包括不饱和聚醚大单体和不饱和一元羧酸,以及甲基丙烯酸甲基烯丙酯和不饱和酯化单体中的一种或两种;其中,所述不饱和酯化单体为咖啡酸和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制砂混凝土用保水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外加剂
,特别涉及一种机制砂混凝土用保水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机制砂替代天然砂用作混凝土细骨料已经成为混凝土行业发展趋势,机制砂已经在全国大面积使用。机制砂作为混凝土的细集料,既可解决天然砂资源短缺问题,又能降低运输成本,保护环境。机制砂与天然砂相比,由于自身的理化特性(颗粒表面粗糙、棱角多、级配差及表面能大)导致由其配制的混凝土存在流动性与粘聚性差的问题,易泌水离析,这与混凝土需要高流动性与高粘聚性来满足良好的泵送施工性能相悖。
[0003]工程应用中经常会考虑将聚羧酸减水剂与各种调节粘度的化学外加剂复配使用,如黄原胶、温轮胶、纤维素醚等,它们能够增加拌合物的粘度,在很小掺量时即具有较好的增粘作用,对混凝土粘度的改善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明显减少混凝土抓底、泌水现象的发生。但从实际工程来看,大多数粘度调节剂与聚羧酸减水剂存在相容性问题。一方面,粘度调节剂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贮存过程中容易出现絮凝、分层现象,导致贮存稳定性变差;另一方面,粘度调节剂的掺入会影响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性,严重时甚至会降低混凝土流动性。
[0004]针对以上问题,目前已经有不少研究者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制备增稠、保水型聚羧酸减水剂以解决混凝土泌水、抓底等问题。
[0005]公开号为CN105948563A、公开日为2016年09月21日的专利文件,公开号为CN105924030A、公开日为2016年09月07日的专利文件和公开号为CN 105949409A、公开日为2016年09月21日的专利文件分别公开了含壳聚糖的醚类、酯类和醚酯共聚类的三种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直接使用壳聚糖参与共聚反应,生产出的减水剂能够明显改善混凝土易离析、泌水现象。
[0006]公开号为CN106116226A,公开日为2016年11月16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改善和易性、包裹性的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在分子侧链中引入了含鼠李糖、羟基及羧基的多糖。
[0007]上述专利分别通过引入壳聚糖、鼠李糖及含羟基和羧基的多糖作为增粘保水的功能性侧链,成功地制备了增粘保水型的聚羧酸减水剂。然而,前两者的分子结构中无碳碳双键,虽然羟基也能被引发形成自由基参与共聚,但聚合活性远远不如碳碳双键,聚合转化率低。此外,壳聚糖和含羟基和羧基的多糖分子量高、水溶性差,接枝率低,而鼠李糖的分子量偏低,引入量偏少时,增粘保水效果不显著,反之又会影响减水剂的吸附分散。
[0008]公开号为CN104176969A、公开日为2014年12月03日的专利文件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一种聚羧酸保水剂,其设计的醚类保水剂与常规聚羧酸减水剂差异性小,保水性能一般。
[0009]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开发一种适用于机制砂混凝土的保水性能优异聚羧酸减水剂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减水剂保水性能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机制砂混凝土用保水型聚羧酸减水剂,其中,共聚组分包括不饱和聚醚大单体和不饱和一元羧酸,以及甲基丙烯酸甲基烯丙酯和不饱和酯化单体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1]其中,所述不饱和酯化单体为咖啡酸和γ

环糊精通过酯化反应制得。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咖啡酸和γ

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5~2.5。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不饱和酯化单体的制备过程为:将咖啡酸和γ

环糊精加入到反应器中,同时加入催化剂、阻聚剂和带水剂,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100~140℃,反应结束后即得咖啡酸

γ

环糊精不饱和酯化单体。优选地,酯化反应的时间为4~9h。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催化剂为甲苯磺酸、醋酸钠和硫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
[0015]所述阻聚剂为N

亚硝基

N

苯基羟胺铝、4

氧代

2,2,6,6

四甲基
‑4‑
哌啶和N,N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中的至少一种;
[0016]所述带水剂为石油醚、环己烷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
[0017]在一实施例中,以咖啡酸、γ

环糊精、催化剂、阻聚剂和带水剂的总质量为总物料量,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总物料量的1wt%~2wt%,所述阻聚剂的用量为总物料量的0.5wt%~2wt%,所述带水剂的用量为总物料量的10wt%~20wt%。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不饱和聚醚大单体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异戊烯基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00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不饱和聚醚大单体的分子量为2000~4000。
[00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不饱和一元羧酸为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
[00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不饱和聚醚大单体、不饱和一元羧酸、不饱和酯化单体和甲基丙烯酸甲基烯丙酯的质量比为100:7~14:0~3:0~2。
[0022]在一实施例中,当只添加不饱和酯化单体,无添加甲基丙烯酸甲基烯丙酯时,所述不饱和聚醚大单体和不饱和酯化单体的质量比为100:1~3;
[0023]当只添加甲基丙烯酸甲基烯丙酯,无添加不饱和酯化单体时,所述不饱和聚醚大单体和甲基丙烯酸甲基烯丙酯的质量比为100:0.5~2;
[0024]当不饱和酯化单体和甲基丙烯酸甲基烯丙酯均有添加时,所述不饱和聚醚大单体、不饱和酯化单体和甲基丙烯酸甲基烯丙酯的质量比为100:1~3:0.5~2。
[002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共聚组分还包括氧化剂、还原剂和链转移剂。
[00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氧化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钠和过氧化氢中的至少一种。
[002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还原剂为抗坏血酸、Bruggolite FF6、次磷酸钠、甲醛次硫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
[002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链转移剂为2

巯基乙醇、2

巯基乙酸、3

巯基丙醇、3

巯基丙酸、磷酸三钠、甲酸钠、乙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002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不饱和聚醚大单体、氧化剂、还原剂和链转移剂、不饱和一元
羧酸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00:0.6~1.5:0.1~0.5:0.3~0.8。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任意所述的机制砂混凝土用保水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将不饱和聚醚大单体和不饱和一元羧酸,以及甲基丙烯酸甲基烯丙酯和不饱和酯化单体中的一种或两种进行共聚反应得到;
[0031]其中,所述不饱和酯化单体为咖啡酸和γ

环糊精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制砂混凝土用保水型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共聚组分包括不饱和聚醚大单体和不饱和一元羧酸,以及甲基丙烯酸甲基烯丙酯和不饱和酯化单体中的一种或两种;其中,所述不饱和酯化单体为咖啡酸和γ

环糊精通过酯化反应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制砂混凝土用保水型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咖啡酸和γ

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5~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制砂混凝土用保水型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酯化单体的制备过程为:将咖啡酸和γ

环糊精加入到反应器中,同时加入催化剂、阻聚剂和带水剂,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温度为100~140℃,反应结束后即得咖啡酸

γ

环糊精不饱和酯化单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制砂混凝土用保水型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甲苯磺酸、醋酸钠和硫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阻聚剂为N

亚硝基

N

苯基羟胺铝、4

氧代

2,2,6,6

四甲基
‑4‑
哌啶和N,N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带水剂为石油醚、环己烷和甲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广兴尹键丽麻秀星郭元强林添兴肖伟方云辉桂苗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