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肢形型刚组合支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281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肢形型刚组合支撑系统,涉及基坑支撑技术领域,支撑系统包括第一层支撑系统与第二层支撑系统,第一层支撑系统与第二层支撑系统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成整体,在第一层支撑系统与第二层支撑系统上均连接有钻孔桩,钻孔桩分别通过工字型传力件与第一层支撑系统中的八字撑中的H型型钢支撑以及第二层支撑系统中的型钢围檩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高强螺栓将多根型钢连接形成一道支撑,相较于传统支撑,其节点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各部件可在工厂进行预制,现场进行快速安装定位、准确同时保证其施工速度,同时三肢形型刚组合支撑系统后期拆卸过程方便简捷。支撑系统后期拆卸过程方便简捷。支撑系统后期拆卸过程方便简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肢形型刚组合支撑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撑
,具体为一种三肢形型刚组合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各类地下空间的开发,以缓解地面道路压力过大造成的长期拥堵的现象,提高人民群众的出行效率。这类地下工程施工的关键点就是深基坑施工,在城市建设中,部分基坑深度已经达到30m以上,而且城市中的基坑周边环境复杂,有着大量临近建筑物,同时存在着复杂的地下管线,因此对基坑工程中支护结构的安全与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坑工程常见的支撑类型主要有混凝土支撑与钢支撑,其中钢支撑又分为钢管支撑和型钢支撑。对于深基坑来说,混凝土支撑的缺陷在于其在基坑完成后需要全部拆除,会增加施工难度,同时也会产生大量噪声与粉尘,而且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太长,对工期影响较大。而钢管支撑的支撑节点强度较低,刚度相对较小,且存在工艺精度不足,安全性、稳定性不高等缺陷。
[0003]综上所述,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技术存在有以下缺陷:传统支撑存在强度较低,刚度相对较小,且存在工艺精度不足,安全性、稳定性不高等缺陷。针对上述不足之处,需要设计一种三肢形型刚组合支撑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肢形型刚组合支撑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问题,该型钢组合支撑是采用高强螺栓将多根型钢连接形成一道支撑,相较于传统支撑,其节点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同时各构件可在工厂进行预制,现场进行快速安装定位。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肢形型刚组合支撑系统,所述支撑系统包括第一层支撑系统与第二层支撑系统,所述第一层支撑系统与第二层支撑系统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成整体;所述第一层支撑系统包括对称设置的冠梁、设置在冠梁内侧的八字撑、设置在八字撑之间的型钢组合对撑以及连接在八字撑与型钢组合对撑之间的三角件,所述冠梁内侧固定有混凝土三角墩,所述八字撑与混凝土三角墩连接,所述型钢组合对撑以及八字撑内均包括H型型钢支撑、等距固定在H型型钢支撑上的钢盖板以及倾斜固定在H型型钢支撑上的槽钢,所述型钢组合对撑水平设置,所述八字撑为八字形结构,所述型钢组合对撑一端设置有加压区,所述型钢组合对撑一端通过加压区与三角件连接,另一端直接与三角件连接;所述第二层支撑系统包括对称设置的型钢围檩、设置在型钢围檩内侧的八字撑、设置在八字撑之间的型钢组合对撑以及连接在八字撑与型钢组合对撑之间的三角件,所述型钢围檩内侧设有锯齿件,所述八字撑通过锯齿件与型钢围檩连接,所述型钢组合对撑以及八字撑内均包括H型型钢支撑、等距固定在H型型钢支撑上的钢盖板以及倾斜固定在H型型钢支撑上的槽钢,所述型钢组合对撑水平设置,所述八字撑为八字形结构,所述型钢组合对撑一端设置有加压区,所述型钢组合对撑一端通过加压区与三角件连接,另一端直接与
三角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井字型排列的型钢横梁以及对称固定在型钢横梁底部的型钢立柱,所述型钢立柱一侧设有托座件,所述托座件顶部设有一横向设置的型钢横梁,所述托座件顶部与底部通过高强螺栓分别与井字型排列的型钢横梁以及型钢立柱连接,且所述托座件一侧通过高强螺栓与型钢立柱一侧连接;在第一层支撑系统与第二层支撑系统上均连接有钻孔桩,所述钻孔桩分别通过工字型传力件与第一层支撑系统中的八字撑中的H型型钢支撑以及第二层支撑系统中的型钢围檩连接。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层支撑系统中,所述八字撑与所述混凝土三角墩之间连接有加强型加压件。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层支撑系统中,所述八字撑通过钢盖板与锯齿件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层支撑系统中,所述三角件一端固定有朝向冠梁方向延伸的H型型钢支撑,所述H型型钢支撑靠近冠梁的一端通过钢盖板与冠梁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层支撑系统中,所述三角件一端固定有朝向型钢围檩方向延伸的H型型钢支撑,所述型钢围檩对应位置处设有加强型加压件,所述H型型钢支撑与加强型加压件之间通过钢盖板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加压区包括若干横向排列的加强型加压件,其中两个相邻的加强型加压件之间安装有若干保力盒。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钻孔桩与第一层支撑系统中的八字撑中的H型型钢支撑的连接位置下方连接有倾斜设置的角钢牛腿,所述角钢牛腿的两端分别与钻孔桩以及H型型钢支撑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H型型钢支撑采用Q355,H350x350x12x19型钢,所述混凝土三角墩采用C35混凝土浇筑而成。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型钢围檩采用Q355,H400x400x13x21型钢,所述型钢围檩内焊接有加筋板,且其按 1块/0.5m布置,且所述型钢围檩间采用M24高强摩擦型螺栓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槽钢与钢盖板材料均采用Q235型钢,具体的槽钢采用U32b型,所述槽钢的倾斜角为25度~65度,具体为45度。
[0015]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三肢形型刚组合支撑系统,三肢形型刚组合支撑系统整体依靠高强螺栓连接,安装与拆除便捷,过程中无噪音与粉尘污染,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装配式型钢组合支撑基本可以回收,材料周转,项目造价成本降低。
[0016]2.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三肢形型刚组合支撑系统,三肢形型刚组合支撑系统可连续长距离布置,且地下两层支撑系统针对大型深基坑变形维护效果显著。
[0017]3.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三肢形型刚组合支撑系统,通过施加预应力,结合基坑监测数据,能更好的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基坑安全,大部分构件标准化可在工厂预制完成,能更加精确施工,更好的控制施工质量及工期,同时强度高,加工精度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层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层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加压区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钻孔桩与第一层支撑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钻孔桩与第二层支撑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冠梁;2、钻孔桩;3、混凝土三角墩;4、型钢立柱;5、型钢横梁;6、托座件;7、八字撑;8、三角件;9、型钢组合对撑;10、加强型加压件;11、钢盖板;12、槽钢;13、型钢围檩;14、工字型传力件;15、角钢牛腿;16、锯齿件;17、保力盒;18、高强螺栓;19、H型型钢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肢形型刚组合支撑系统,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肢形型刚组合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包括第一层支撑系统与第二层支撑系统,所述第一层支撑系统与第二层支撑系统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成整体;所述第一层支撑系统包括对称设置的冠梁(1)、设置在冠梁(1)内侧的八字撑(7)、设置在八字撑(7)之间的型钢组合对撑(9)以及连接在八字撑(7)与型钢组合对撑(9)之间的三角件(8),所述冠梁(1)内侧固定有混凝土三角墩(3),所述八字撑(7)与混凝土三角墩(3)连接,所述型钢组合对撑(9)以及八字撑(7)内均包括H型型钢支撑(19)、等距固定在H型型钢支撑(19)上的钢盖板(11)以及倾斜固定在H型型钢支撑(19)上的槽钢(12),所述型钢组合对撑(9)水平设置,所述八字撑(7)为八字形结构,所述型钢组合对撑(9)一端设置有加压区,所述型钢组合对撑(9)一端通过加压区与三角件(8)连接,另一端直接与三角件(8)连接;所述第二层支撑系统包括对称设置的型钢围檩(13)、设置在型钢围檩(13)内侧的八字撑(7)、设置在八字撑(7)之间的型钢组合对撑(9)以及连接在八字撑(7)与型钢组合对撑(9)之间的三角件(8),所述型钢围檩(13)内侧设有锯齿件(16),所述八字撑(7)通过锯齿件(16)与型钢围檩(13)连接,所述型钢组合对撑(9)以及八字撑(7)内均包括H型型钢支撑(19)、等距固定在H型型钢支撑(19)上的钢盖板(11)以及倾斜固定在H型型钢支撑(19)上的槽钢(12),所述型钢组合对撑(9)水平设置,所述八字撑(7)为八字形结构,所述型钢组合对撑(9)一端设置有加压区,所述型钢组合对撑(9)一端通过加压区与三角件(8)连接,另一端直接与三角件(8)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井字型排列的型钢横梁(5)以及对称固定在型钢横梁(5)底部的型钢立柱(4),所述型钢立柱(4)一侧设有托座件(6),所述托座件(6)顶部设有一横向设置的型钢横梁(5),所述托座件(6)顶部与底部通过高强螺栓(18)分别与井字型排列的型钢横梁(5)以及型钢立柱(4)连接,且所述托座件(6)一侧通过高强螺栓(18)与型钢立柱(4)一侧连接;在第一层支撑系统与第二层支撑系统上均连接有钻孔桩(2),所述钻孔桩(2)分别通过工字型传力件(14)与第一层支撑系统中的八字撑(7)中的H型型钢支撑(19)以及第二层支撑系统中的型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大新艾鹏鹏谭成禹丽峰王宁莫永春黄永虎章新生祝俊华程贤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