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形磁刺激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279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形磁刺激仪,包括刺激线圈、肌肉状态监测模块、控制运算模块;所述刺激线圈为跑道型线圈结构,用于对目标肌肉发送磁脉冲;所述肌肉状态监测模块在磁脉冲刺激下实时采集肌肉状态值;所述控制运算模块用于接收肌肉状态值并将肌肉状态值运算成肌力特征值,通过调节磁刺激强度,根据肌力特征值的变化与目标肌肉收缩状态的理论关系自适应调节磁刺激强度,刺激线圈根据控制运算模块更新后的磁脉冲刺激参数作用于目标肌肉。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临床经验总结出的自适应调节磁刺激强度的计算方法,成本大幅降低,更加简洁、更为直观、可更好的提高塑形效果。的提高塑形效果。的提高塑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形磁刺激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塑形磁
,尤其涉及一种实时监测刺激肌肉状态并自适应调节刺激强度的塑形磁刺激仪。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主流的塑形技术包括药物治疗、电刺激、磁刺激。其中药物治疗因为较强的副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警惕,而近年来兴起的电刺激和磁刺激技术因为其效果明显且见效快而越来越受到推崇。
[0003]相比于目前使用较多的电刺激塑形技术,磁刺激塑形技术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1、刺激没有电流密度十分集中的区域,因此受试者无疼痛感;2、肌肉、骨骼等不良导体对磁脉冲进入人体没有衰减作用,因此磁刺激可以达到深部组织,特别是塑形磁刺激用户目标部位通常有较厚的脂肪层,对电流的衰减作用十分大,而磁刺激可以透过脂肪层直达目标肌肉,达到更好的塑形效果;3、磁刺激的操纵十分简单,只需将刺激线圈放在目标刺激部位旁边,中间可以有各种衣服,线圈位置方便改变。
[0004]但是,目前磁刺激塑形领域还没有实时监测刺激肌肉状态的技术方案,处于“盲刺”的阶段,对于刺激部位的准确性和效果完全靠用户的口头反馈,无可量化的指标用来指示肌肉是否进入最大收缩状态、以及治疗过程中肌肉是否进入疲劳状态。因此治疗过程中耐受强度均是依靠询问用户体验感或者是全部调节强度至最大,无法确保每次都达到肌肉最大收缩状态,也就无法确保每次治疗效果最大化,并且无法针对治疗过程中用户可能出现的肌肉疲劳状态来调节强度,因此治疗过后,用户会普遍出现肌肉酸痛。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时监测刺激肌肉状态并自适应调节刺激强度的塑形磁刺激仪。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形磁刺激仪,相比于现有的自适应调节磁刺激强度,本专利技术提出自适应调节磁刺激强度的算法不需要使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非解析类方法建模,不需要前期花费大量资源训练模型拟合参数,采用临床经验总结出的计算方法,成本大幅降低,更加简洁、更为直观、能很好的提高塑形效果。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形磁刺激仪,包括控制运算模块,与所述控制运算模块输入端相连的肌肉状态监测模块,以及与所述控制运算模块输出端相连的刺激线圈;
[0009]所述刺激线圈为跑道型线圈结构,用于对目标肌肉发送磁脉冲;所述肌肉状态监测模块在磁脉冲刺激下实时采集肌肉状态值;
[0010]所述控制运算模块用于接收肌肉状态值并将肌肉状态值运算成肌力特征值,通过调节磁刺激强度,根据肌力特征值的变化与目标肌肉收缩状态的理论关系自适应调节磁刺激强度,刺激线圈根据控制运算模块更新后的磁脉冲刺激参数作用于目标肌肉。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2]刺激线圈采用弧形跑道绕制,根据不同体型及磁刺激强度的需求选择相对应的刺激面,实现更好的磁刺激效果;
[0013]在刺激线圈基础上新增肌肉状态监测设计,采用包括但不限于压力信号、肌电信号、图像信号等方式,达成磁刺激过程中实时监测肌肉状态的目的;
[0014]根据肌肉收缩过程中的肌力特征值,能够更直观地评估指示磁场强度是否引起肌肉最大收缩,保证每一次治疗效果最大化;
[0015]在治疗过程中,评估并指示用户是否进入肌肉疲劳状态,同时可结合肌肉疲劳度适当调节刺激强度,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减少肌肉酸痛感,提高治疗体验。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其中: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塑形磁刺激仪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塑形磁刺激仪的原理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刺激线圈与现有圆形线圈的结构对比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刺激线圈与现有圆形线圈X轴磁场变化对比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刺激线圈与现有圆形线圈Y轴磁场变化对比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刺激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刺激线圈凹面磁场分布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刺激线圈凸面磁场分布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刺激线圈为弧形结构的磁场聚焦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肌肉状态监测模块与刺激线圈的位置关系图;
[0027]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塑形磁刺激仪的工作流程图;
[0028]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塑形磁刺激仪自适应调节磁刺激强度的流程图;
[0029]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塑形磁刺激过程中肌力波形图;
[0030]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塑形磁刺激过程中肌力特征值图;
[0031]图中,1

刺激线圈;101

跑道型线圈,102

中空跑道型线圈,103

圆形线圈;2

肌肉状态监测模块;3

控制运算模块;4

可视化终端;5

目标肌肉。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塑形磁刺激仪,包括肌肉状态监测模块2、控制运算模块3、通信模块、可视化终端4和刺激线圈1;其中刺激线圈1为跑道型绕制,肌肉状态监测模块2用于实时采集磁刺激状态下的肌肉状态值;控制运算模块3的输入端与肌肉状态监测模块2相连,用于接收肌肉状态监测模块2采集的肌肉状态值并转成肌力特征值,通过调节磁刺激强度,根据肌力特征值的变化与目标肌肉收缩状态的理论关系自适应调节磁刺激强度;控制运算模块3的输出端与刺激线圈1相连,刺激线圈1根据控制运算模块3发送的电磁波刺激参数作用于目标肌肉。
[0034]图3至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现有圆形线圈103,跑道型线圈101与中空跑道型线圈102 的结构示意图及磁场分布情况,具体的中空跑道型线圈102与跑道型线圈101的结构区别在于线圈只沿跑道两侧绕制。以高度2cmX轴方向和Y轴方向

140mm至+140mm磁场变化显示,圆形线圈103的磁场分布尖而窄,跑道型线圈101的磁场分布扁而宽,中空跑道型线圈 102的磁场分布相比较跑道型线圈略窄,但比现有的圆形线圈103的磁场分布宽。因此,跑道型线圈101与中空跑道型线圈102的结构设计均能实现更宽的磁场分布。
[0035]如图6至图8所示,针对不同体型采用同样的磁场对于体型偏瘦者的刺激面太大,对于体型偏胖者刺激面太小。为适应不同体型的用户,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将跑道绕制的刺激线圈1设计成弧形结构,正反两个刺激面的磁刺激强度及磁场分布均不同。弧形结构的跑道型线圈或中空跑道型线圈凹面刺激面广,磁场分布宽而广,如图7两侧颜色较深的区域所示,主要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形磁刺激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运算模块,与所述控制运算模块输入端相连的肌肉状态监测模块,以及与所述控制运算模块输出端相连的刺激线圈;所述刺激线圈为跑道型线圈结构,用于对目标肌肉发送磁脉冲;所述肌肉状态监测模块在磁脉冲刺激下实时采集肌肉状态值;所述控制运算模块用于接收肌肉状态值并转化成肌力特征值,通过调节磁刺激强度,根据肌力特征值的变化与目标肌肉收缩状态的理论关系自适应调节磁刺激强度,刺激线圈根据控制运算模块更新后的磁脉冲刺激参数作用于目标肌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形磁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肌肉状态值为目标肌肉形变引起的压力信号、皮肤表面肌电信号或基于机械波或电磁波采集的皮肤图像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形磁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肌肉状态监测模块包括流体结构和安装在流体结构内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流体结构安装在刺激线圈的正反两个刺激面上,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目标肌肉在被刺激时形变引起流体变化的压力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形磁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肌肉状态监测模块包括用于采集目标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塑形磁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运算模块包括信号处理单元和单片机,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肌肉状态值进行处理,将肌肉状态值转换成肌力特征值;调节磁刺激强度,单片机根据肌力特征值的变化情况判定肌肉收缩状态,计算实时最优刺激强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形磁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线圈为跑道两侧绕制有线圈的中空跑道型线圈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塑形磁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线圈内径尺寸为30*50~80*100mm,外径尺寸为80*100~200*220mm。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塑形磁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凯孙陈林郭少千冯天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