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顶棚式垃圾池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2740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伸缩顶棚式垃圾池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池体,固定在池体上部的伸缩篷以及设置在池体与伸缩篷之间的驱动组件,池体设有四面相连的墙体,墙体一侧设有开口,伸缩篷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间隔设置于墙体开口两侧内壁上的立柱,墙体开口两侧内壁上设有滑轨,立柱下端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驱动组件包括平行滑轨设于墙体内壁上的传动带,以及分别设于传动带两端的主动轮和被动轮,位于开口侧端部立柱与传动带固定连接,主动轮通过驱动件带动转动,继而带动传动带转动,传动带带动开口侧立柱左右位移,在使用时可进行收缩,便于倾倒垃圾,在不使用时覆盖池体上方,使垃圾池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避免池内的垃圾散落。落。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伸缩顶棚式垃圾池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一种可伸缩顶棚式垃圾池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建筑工地使用的垃圾池多为露天式垃圾池,其使用四面墙体砌筑,其中一面墙体设置有出入口,由于此类常规的垃圾池顶部缺乏遮挡措施,垃圾池对于施工场地的绿色施工有不利影响,在大风天气下,容易造成垃圾散落、灰尘扬起的现象,以及在大雨天气下易引起垃圾池内积水,不利于环境卫生,为保持环境卫生增加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伸缩顶棚式垃圾池及其工作方法,要解决垃圾池上方因缺乏便捷实用的遮挡措施而影响环境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顶棚式垃圾池,包括池体,固定在池体上部的伸缩篷以及设置在池体与伸缩篷之间的驱动组件,池体设有四面相连的墙体,墙体一侧设有开口,伸缩篷包括防水篷布和用于支撑防水篷布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间隔设置于墙体开口两侧内壁上的立柱和设置在两侧立柱顶端之间的弧形管,所述墙体开口两侧内壁上设有沿伸缩篷伸缩方向通长设置的滑轨,所述立柱下端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滑轨两端设有防止滑块脱轨的限位凸起,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平行滑轨设于墙体内壁上的传动带,以及分别设于传动带两端的主动轮和被动轮,位于开口侧端部所述立柱与传动带固定连接,远离所述开口侧的立柱与所述滑轨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通过驱动件带动转动,继而带动传动带转动,传动带带动开口侧所述立柱左右位移。
[0005]进一步的,与所述传动带固定连接的立柱下端设有传感杆,墙体内壁上设有两个限位传感器,两个所述限位传感器分别固定在伸缩篷处于完全展开及完全收缩状态时,传感杆所在的位置上。
[0006]更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立柱之间设有交叉管,所述交叉管包括中部铰接的第一交叉管和第二交叉管,第一交叉管和第二交叉管上端分别与相邻立柱铰接,第一交叉管和第二交叉管下端均铰接设有滑动套管,滑动套管套在立柱上,第一交叉管和第二交叉管下端通过滑动套管与立柱滑动连接。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带上固定连接的立柱通过紧压组件固定在传动带上,所述紧压组件包括第一紧压片、第二紧压片以及对拉螺栓,第一紧压片、第二紧压片分别设置于立柱与传动带两侧,对拉螺栓穿设第一紧压片和第二紧压片四角部将立柱与传动带固定。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和被动轮均为齿轮,传动带内侧面具有齿槽,传动带与主动轮和被动轮均啮合传动连接。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0010]更进一步的,每根所述立柱下端与至少两道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紧压组件设于
两道滑轨之间。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弧形管向上起拱与两侧立柱顶端固定连接,弧形管铺设防水篷布,所述防水篷布与弧形管双面胶粘接。
[0012]一种可伸缩顶棚式垃圾池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控制开关,使所述驱动件带动传动带转动,传动带转动的同时带动开口侧立柱左右位移,进一步通过立柱间的交叉管带动所有立柱在滑轨上往返运动;步骤2:所述传感杆触碰到限位传感器产生电信号,限位传感器将电信号传至控制器,控制器收到电信号后控制驱动件停止运转,实现伸缩篷收缩或展开。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伸缩顶棚式垃圾池及其工作方法,通过在垃圾池顶部设置伸缩顶棚,顶棚经驱动组件驱动,在使用时可进行收缩,便于倾倒垃圾,在不使用时则可展开覆盖池体上方,使垃圾池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避免池内的垃圾散落,以及避免池内积水,有益于厂区绿化环境,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立柱与交叉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立柱与传动带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立柱与传动带连接部位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墙体;2、伸缩篷;21、支撑架;211、立柱;212、弧形管;22、防水篷布;3、滑轨;4、滑块;5、限位凸起;6、驱动组件;61、传动带;62、驱动件;621、主动轮;63、被动轮;7、交叉管;71、第一交叉管;72、第二交叉管;8、滑动套管;9、紧压组件;91、第一紧压片;92、第二紧压片;93、对拉螺栓;11、传感杆;12、限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18]一种可伸缩顶棚式垃圾池,如图1所示,包括池体,固定在池体上端的伸缩篷2以及设置在池体与伸缩篷2之间的伸缩篷2驱动组件6,池体设有四面相连的墙体1,墙体1一侧设有出入口,伸缩篷2包括防水篷布22和支撑防水篷布22的支撑架21。
[0019]如图2所示,支撑架21包括设置在墙体1开口两侧内壁上的立柱211、设置在墙体1同侧相邻立柱211腹部的交叉管7,以及设置在墙体1两侧相对立柱211顶端的弧形管212,伸
缩篷2伸缩方向墙体1两侧内壁上设有两道沿伸缩篷2伸缩方向的互相平行的滑轨3,滑轨3上滑动连接有滑块4,滑轨3两端设有限位凸起5,立柱211垂直滑轨3、下端通过滑块4与滑轨3滑动连接,使立柱211可沿滑轨3移动,交叉管7包括相互交叉连接的第一交叉管71和第二交叉管72,第一交叉管71和第二交叉管72中部通过螺栓交叉活动连接,第一交叉管71和第二交叉管72上端分别与墙体1同侧相邻立柱211通过螺栓铰接,第一交叉管71和第二交叉管72下端均铰接有滑动套管8,滑动套管8套在立柱211上,第一交叉管71和第二交叉管72下端分别与墙体1同侧相邻立柱211通过滑动套管8滑动连接,当支撑架21进行伸缩时,立柱211之间的间距必然增加或减小,通过滑动套管8在立柱211上滑动,使交叉管7变形的同时,可保持其辅助立柱211稳定的作用;弧形管212拱顶朝上、两端与墙体1两侧相对立柱211顶端固定连接,防水篷布22铺设在弧形管212上,防水篷布22与弧形管212通过双面胶粘接固定,顶部呈拱形的支撑架21更利于排水。
[0020]如图3

5所示,驱动组件6为设置在伸缩篷2伸缩方向墙体1两侧内壁上的两组驱动组件6,包括平行设于两个滑轨3之间的传动带61,分别设于传动带61两端的驱动件62和被动轮63,以及将开口侧端部立柱211与传动带61固定连接的紧压组件9,远离开口侧的一根立柱211与滑轨3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伸缩顶棚式垃圾池,包括池体,固定在池体上部的伸缩篷(2)以及设置在池体与伸缩篷(2)之间的驱动组件(6),池体设有四面相连的墙体(1),墙体(1)一侧设有开口,伸缩篷(2)包括防水篷布(22)和用于支撑防水篷布(22)的支撑架(2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1)包括间隔设置于墙体(1)开口两侧内壁上的立柱(211)和设置在两侧立柱(211)顶端之间的弧形管(212),所述墙体(1)开口两侧内壁上设有沿伸缩篷(2)伸缩方向通长设置的滑轨(3),所述立柱(211)下端通过滑块(4)与滑轨(3)滑动连接,滑轨(3)两端设有防止滑块(4)脱轨的限位凸起(5),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平行滑轨(3)设于墙体(1)内壁上的传动带(61),以及分别设于传动带(61)两端的主动轮(621)和被动轮(63),位于开口侧端部所述立柱(211)与传动带(61)固定连接,远离所述开口侧的立柱(211)与所述滑轨(3)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621)通过驱动件(62)带动转动,继而带动传动带(61)转动,传动带(61)带动开口侧所述立柱(211)左右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伸缩顶棚式垃圾池,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传动带(61)固定连接的立柱(211)下端设有传感杆(11),墙体(1)内壁上设有两个限位传感器(12),两个所述限位传感器(12)分别固定在伸缩篷(2)处于完全展开及完全收缩状态时传感杆(11)所在的位置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伸缩顶棚式垃圾池,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立柱(211)之间设有交叉管(7),所述交叉管(7)包括中部铰接的第一交叉管(71)和第二交叉管(72),第一交叉管(71)和第二交叉管(72)上端分别与相邻立柱(211)铰接,第一交叉管(71)和第二交叉管(72)下端均铰接设有滑动套管(8),滑动套管(8)套在立柱(211)上,第一交叉管(71)和第二交叉管(72)下端通过滑动套管(8)与立柱(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涛刘川李习硕周福新张羽飞王东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