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单元以及电场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267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50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场单元、电场处理装置,电场单元包括用于形成电场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第一极和第二极之间形成让气体通过以及进行电场处理的气体流道,电场单元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满足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条件,中空管的内切圆直径小于等于30mm;第二条件,第二极的长度小于80mm;第三条件,第一极的外径小于等于2mm;第一特征,电场单元的电场强度小于0.95KV/mm;第二特征,气体通过每平方米气体流道横截面所耗的功率小于等于15W;第三特征,第一极和第二极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气体流道,第一极向第二极的内表面放电,每平方米第二极的内表面的面积的电流小于等于0.6毫安。等于0.6毫安。等于0.6毫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场单元以及电场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场单元以及电场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0003]在冬季或在雾霾等天气时,室外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空气污染物,当房屋的门或窗开启时,室外的较差的空气会进入到室内。由于房屋设计、室内对空气的使用等原因,室内一般处于负压状态,在门窗开启或人员进入时,大量的室外未经处理的空气会涌入室内,带来了空气污染物,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即使不在雾霾天气,空气中也存在各种病毒,如果不对流入的气流加以干预,在用户进出房屋时,会将大量空气污染物带入室内,污染了室内空气,不仅无法满足疫情控制的要求,而且存在传染病菌的隐患。
[0004]另一方面,目前的空气净化系统结构复杂、功能单一,除尘、或对病毒细菌去除、或产生负氧离子的效果差强人意,而且无法满足整个室内环境空间的空气质量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能对气体进行去污染处理以实现良好空气的电场单元、电场装置以及气体处理方法,同时还提供:室内新风系统和室内新风方法;解决环境系统和形成洁净环境方法;空气净化器。
[0006]根据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具体如下: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场单元,用于对气体进行电场处理以对所述气体进行去污染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形成电场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其中,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之间形成让所述气体通过以及进行所述电场处理的气体流道,所述电场单元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满足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0008]第一条件,所述第二极为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内切圆直径小于等于30mm;
[0009]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极的长度小于80mm;
[0010]第三条件,所述第一极的外径小于等于2mm;
[0011]第一特征,所述电场单元的电场强度小于0.95KV/mm;
[0012]第二特征,气体通过每平方米所述气体流道横截面所耗的功率小于等于15W;
[0013]第三特征,所述第二极为中空管,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气体流道,所述第一极向所述第二极的所述内表面放电,每平方米所述第二极的所述内表面的面积的电流小于等于0.6毫安。
[0014]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极为放电极,所述第二极为吸附极。
[0015]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极为中空管。
[0016]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极至少部分设于在所述第二极中。
[0017]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极贯穿整个所述第二极。
[0018]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极在气流方向上的最末端与第二极在气流方向上的的最末端齐平,和/或,第一极在气流方向上的最始端与第二极在气流方向上的的最始端齐平。
[0019]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中空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0020]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中空管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为三角形或六边形。
[0021]在一个示例中,采用直流电源。
[0022]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电场处理为对所述气体进行经污染物去除、病菌去除以及增加负氧离子的去污染处理。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场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场单元,所述电场单元为上述的电场单元。
[0024]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电场单元的第二极为中空管,所述电场单元为n个,每m个所述电场单元分别组成至少一个沿气流方向依次排布的电场模块,n大于等于m,m大于1。
[0025]在一个示例中,组成每个所述电场模块的m个所述电场单元排布成蜂窝状。
[0026]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电场模块为多个,每两个所述电场模块沿气流方向依次排布组成一个电场层。
[0027]在一个示例中,组成所述电场层的两个电场模块中:在气流方向上的第一个电场模块中,电场单元的第一极在气流方向上的最始端与第二极在气流方向上的最始端齐平;在气流方向上的第二个电场模块中,电场单元的第二极在气流方向上的最末端与第二极在气流方向上的最末端齐平。
[0028]在一个示例中,还包括:电极支撑板,所述电极支撑板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极,一个所述电场模块的所述电场单元中的所述第二极,与另一个所述电场模块的所述电场单元中的所述第二极一一对应且同轴设置,所述电极支撑板设置在一个所述电场模块的所述第二极和另一个所述电场模块的所述第二极之间。
[0029]在一个示例中,对应同轴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极分别对应的所述第一极为一体。
[0030]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电场层为多个。
[0031]在一个示例中,多个所述电场层间隔设置。
[0032]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电场层为3

5层。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包括:室内进风装置,用于让外部的空气进行第一去污染处理后进入室内。
[0034]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室内进风装置分别与所述室外和所述室内相连通,用于让所述室外的空气经所述第一去污染处理后再进入所述室内。
[0035]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室内进风装置具有与所述室内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风口,所述室内的空气能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室内进风装置进行第一去污染处理后再进入所述室内。
[0036]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室内进风装置还具有进风单元,所述进风单元用于控制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室内进风装置或/和从所述室外进入所述室内进风装置的空气量的大小。
[0037]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室内进风装置布置在室内的墙壁附近或窗口附近,或直接与墙壁上的开口或窗口连接,或嵌入所述墙壁设置。
[0038]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室内进风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室内进风正压装置,所述室内进
风正压装置与所述室内进风装置相连通,以对进入所述室内进风装置的空气或从所述室内进风装置进入所述室内的空气进行正压输送。
[0039]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室内和室外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缓冲空间,所述缓冲空间用于作为从所述室外进入所述室内的过渡。
[0040]在一个示例中,通过正压将所述室内的空气输入所述缓冲空间用于阻挡所述室外的空气进入所述缓冲空间。
[0041]在一个示例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缓冲空间进风装置,所述缓冲空间进风装置用于通过正压将所述室内的洁净空气引入到所述缓冲空间,和/或还用于将所述室外的空气经第二去污染处理后引入到所述缓冲空。
[0042]在一个示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淋装置,所述风淋装置设置在缓冲空间,用于对进入所述室内之前的人员和/或物品进行风淋处理。
[0043]在一个示例中,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缓冲空间排风装置,所述缓冲空间排风装置用于将所述缓冲空间的空气排出。
[0044]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缓冲空间排风装置用于将缓冲空间的空气经第三去污染物处理后再排出。在一个示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场单元,用于对气体进行电场处理以对所述气体进行去污染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形成电场的第一极和第二极,所述第一极为放电极,所述第二极为吸附极,且所述第二极为中空管,所述第一极穿设于所述第二极的中空管内;其中,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之间形成让所述气体通过以及进行所述电场处理的气体流道,所述电场单元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满足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条件,所述中空管的内切圆直径小于等于30mm;第二条件,所述第二极的长度小于80mm;第三条件,所述第一极的外径小于等于2mm;第一特征,所述电场单元的电场强度小于0.95KV/mm;第二特征,气体通过每平方米所述气体流道横截面所耗的功率小于等于15W;第三特征,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气体流道,所述第一极向所述第二极的所述内表面放电,每平方米所述第二极的所述内表面的面积的电流小于等于0.6毫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单元,其特征在于:采用直流电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场单元的电场强度小于0.5KV/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必修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