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线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258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47
提供能提高止水性的护线套。护线套具备:对置部(32),与车身面板(11)中的组装孔(12)的周围部分对置;和第2止水部(34),从对置部(32)伸出并与车身面板(11)接触。第2止水部(34)形成将组装孔(12)的周围包围的环状。另外,第2止水部(34)具有:基部(40),从对置部(32)向车身面板(11)侧延伸;第1唇部(41),从基部(40)的顶端延伸并与车身面板(11)接触;以及第2唇部(42),从基部(40)的顶端延伸并与车身面板(11)接触。并且,第1唇部(41)朝向车身面板(11)侧向外周侧倾斜并且延伸,第2唇部(42)朝向车身面板(11)侧向内周侧倾斜并且延伸。板(11)侧向内周侧倾斜并且延伸。板(11)侧向内周侧倾斜并且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护线套


[0001]本公开涉及护线套。

技术介绍

[0002]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护线套组装到形成于车身面板的组装孔,并构成为使穿过该组装孔的线束与组装孔之间止水。详细地,护线套具有与车身面板中的组装孔的周围部分密合的环状的密封部,通过该密封部抑制水等向组装孔浸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335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本专利技术人对如上述的护线套中能提高止水性的密封部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因此,以提供能提高止水性的护线套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5]本公开的护线套,组装于线束穿过的车身面板的组装孔,所述护线套具备:对置部,与所述车身面板中的所述组装孔的周围部分对置;和止水部,从所述对置部伸出并与所述车身面板接触;所述止水部形成将所述组装孔的周围包围的环状,所述止水部具有:基部,从所述对置部向所述车身面板侧延伸;第1唇部,从所述基部的顶端延伸并与所述车身面板接触;以及第2唇部,从所述基部的顶端延伸并与所述车身面板接触,所述第1唇部朝向所述车身面板侧向外周侧倾斜并且延伸,所述第2唇部朝向所述车身面板侧向内周侧倾斜并且延伸。专利技术效果
[0006]根据本公开,能提供能提高止水性的护线套。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侧视图。图2是该方式的护线套的剖视图。图3是将该方式的护线套的主要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图4是将向车身面板组装的组装状态下的护线套的主要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的护线套,
[1]组装于线束穿过的车身面板的组装孔,所述护线套具备:对置部,与所述车身面板中的所述组装孔的周围部分对置;和止水部,从所述对置部伸出并与所述车身面板接触;所述止水部形成将所述组装孔的周围包围的环状,所述止水部具有:基部,从所述对置部向所述车身面板侧延伸;第1唇部,从所述基部的顶端延伸并与所述车身面板接触;以及第2唇部,从所述基部的顶端延伸并与所述车身面板接触,所述第1唇部朝向所述车身面板侧向外周侧倾斜并且延伸,所述第2唇部朝向所述车身面板侧向内周侧倾斜并且延伸。
[0009]根据该结构,止水部形成基部的顶端的唇部分成两叉的结构。因此,能够使止水部和车身面板的接触面积适当地增加。其结果是,止水部的止水性提高。另外,在使第1唇部及第2唇部与车身面板密合时,能够使由第1唇部、第2唇部以及车身面板围成的空间为负压,从而使止水部吸附于车身面板。当止水部吸附于车身面板时,在车身面板与止水部之间不易产生间隙,其结果是,止水部的止水性提高。
[0010]另外,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第1唇部及第2唇部与车身面板密合,并且能够通过基部的变形使将护线套向组装孔插入时的插入力减小。
[0011][2]所述基部朝向所述车身面板侧向外周侧或者内周侧倾斜并且延伸。根据该结构,在将止水部向车身面板按压时,能够使止水部的基部向外周侧或者内周侧适当地弯曲。由此,能够使将护线套向组装孔插入时的插入力更适当地减小。其结果是,能够更进一步有助于护线套的组装性的提高。
[0012][3]所述基部朝向所述车身面板侧向外周侧倾斜并且延伸,所述基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1唇部的延伸方向是同一方向。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1唇部与车身面板适当地密合。
[0013][4]所述第2唇部具有从所述基部延伸的第1伸出部和从所述第1伸出部的顶端延伸的第2伸出部,所述第2伸出部的倾斜呈与所述第1伸出部的倾斜相比相对于所述车身面板接近垂直的倾斜。
[0014]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2唇部的顶端、即第2伸出部的顶端相对于车身面板以更接近垂直的角度接触。由此,能够使第2唇部与车身面板适当地密合。
[0015][5]所述第1唇部的顶端位置位于比所述第2唇部的顶端位置远离所述对置部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在将护线套向组装孔插入时,在止水部中,首先第1唇部与车身面板接触,接着第2唇部与车身面板接触。由此,在相对于车身面板的组装状态下,能够使第1唇部及第2唇部更适当地压缩变形。
[0016][6]在相对于所述车身面板的组装状态下,所述第1唇部及所述第2唇部各自构成为相对于所述对置部分离。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吸附于车身面板的第1唇部及第2唇部被对置部压扁。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保持第1唇部及第2唇部吸附于车身面板的状态。
[0017][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护线套的具体例。在各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放大或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在各附图中不同。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平行”、“正交”、“垂直”不仅包括严格为平行、正交、垂直的情况,也包括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及效果的范围内大致平行、正交、垂直的情况。
[0018]另外,本说明书的说明中使用的“筒状”不仅包括遍及周向全周连续地形成有周壁的筒状,也包括将多个部件组合而形成筒状的形状、如C字状那样在周向的一部分具有缺口等的形状。另外,“筒状”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以及具有尖角或者圆角的多边形。另外,本说明书的说明中使用的“环状”的用语有时指代形成环的任意结构、或者没有端部的连续形状及如C字形的具有间隙的一般为环形状的结构。另外,“环状”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以及具有尖角或者圆角的多边形,但是不限于这些。
[0019]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护线套10安装于组装孔12,组装孔12形成于汽车的车身面板11。在组装孔12插通线束W。线束W构成为包括至少一条电线。护线套10确保组装孔12与线束W之间的止水性。另外,护线套10也起到防止线束W与组装孔12的周缘干扰的作用。
[0020]车身面板11例如是将汽车中的车室内与车室外隔开的面板。该车室外例如是发动机室。将车身面板11的两面中、面向车室内的面作为第1面13,将面向车室外的面作为第2面14。车身面板11具有从组装孔12的周缘向第2面14侧弯曲而构成的弯曲部15。弯曲部15例如通过翻边加工而形成。弯曲部15遍及组装孔12的全周而形成。护线套10例如从第1面13侧组装到组装孔12。
[0021](护线套10的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护线套10具备内构件20和护线套主体30。
[0022]护线套主体30由可挠性高的材料构成。即,护线套主体30在整体上构成为容易变形。作为护线套主体30的构成材料,例如能使用EPDM(详细为乙烯

丙烯

二烯烃橡胶)等弹性体。内构件20由刚性比护线套主体30的刚性高的材料构成。即,内构件20在整体上构成为不易变形。作为内构件20的构成材料,例如能够使用PP(详细为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材料。
[0023](内构件20的结构)内构件20具有插通于组装孔12的筒部21。筒部21形成沿着组装孔12的周缘的环状。另外,筒部21形成比组装孔12的周缘稍小的环状。在筒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线套,组装于线束穿过的车身面板的组装孔,所述护线套具备:对置部,与所述车身面板中的所述组装孔的周围部分对置;和止水部,从所述对置部伸出并与所述车身面板接触;所述止水部形成将所述组装孔的周围包围的环状,所述止水部具有:基部,从所述对置部向所述车身面板侧延伸;第1唇部,从所述基部的顶端延伸并与所述车身面板接触;以及第2唇部,从所述基部的顶端延伸并与所述车身面板接触,所述第1唇部朝向所述车身面板侧向外周侧倾斜并且延伸,所述第2唇部朝向所述车身面板侧向内周侧倾斜并且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套,其中,所述基部朝向所述车身面板侧向外周侧或者内周侧倾斜并且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线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东雄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