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体外治疗体液的组合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对患有免疫应答失调尤其是患有脓毒症的患者的体液进行体外治疗的离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患者的体液样品中去除至少一种有害物质。
技术介绍
[0002]脓毒症,一种严重的感染相关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已成为21世纪住院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脓毒症是多步骤过程,涉及宿主细胞的不受控制的炎性应答,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和死亡。与其他主要流行疾病不同,脓毒症的治疗迄今为止是非特异性的,并且主要限于支持器官功能以及施用静脉内液、抗生素和氧气。没有专门针对脓毒症的批准的药物。由于脓毒症患者长期留在重症监护室,因此产生了巨额费用。2017年,WHO通过采用改善脓毒症的预防、诊断和处理的决议宣布脓毒症为全球卫生重点。因此,非常需要针对这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0003]免疫消退的关键因素是促炎力量与抗炎力量之间的平衡。尽管促炎过程和抗炎过程在脓毒症引起之后立即开始,但在开始时通常以初始过度炎性阶段为主,其规模由病原体毒力、细菌负荷、宿主遗传因素、年龄和宿主合并症的许多因素决定;然后是抗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用于在体外流动管线中对患有免疫应答失调的患者的体液进行体外治疗的方法,其包括从所述患者的所述体液中去除至少一种有害物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至少第一注射步骤,其中通过第一注射装置,将第一混合物以降低患者体液样品中至少第一类型靶分子的浓度所需的治疗有效剂量添加至包含所述体液样品的体外流动管线,所述第一混合物包含与至少针对所述体液中所包含第一类型靶分子的至少第一结合剂结合的功能化磁性颗粒,所述体液样品从患有免疫应答失调例如脓毒症的患者提取并且含有至少所述第一类型靶分子,
‑
随后,混合包含所述功能化磁性颗粒的体液,以确保至少所述第一类型靶分子与所述功能化磁性颗粒充分结合;
‑
从所述体液样品中分离与至少所述第一类型靶分子结合的功能化磁性颗粒,使得降低所述体液样品中至少所述第一类型靶分子的浓度;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
‑
基于从所述患者的体液样品获得的提供关于所述患者的免疫状态的信息的数据来控制所述第一注射步骤,其中所述第一注射步骤在以下至少一个方面受到控制:注射速率、注射时间、注射剂量、浓度、注射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体液为血液。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注射步骤的上游的诊断步骤,在所述诊断步骤中获得提供关于所述患者的免疫状态的信息的数据,其中优选地,对所述患者的体液中的至少一种标志物分子的表达或至少一种标志物分子的浓度在测定中或通过传感器进行测量,优选地通过内毒素活性测定(EAA)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进行测量。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所述诊断步骤中从所述患者的体液获得的提供关于所述患者的免疫状态的信息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布置为与体外回路电连通或无线连通,以及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注射步骤,其中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用户界面。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至少第二注射步骤,其中通过第二注射装置,将不同于所述第一混合物并且含有功能化磁性颗粒的第二混合物添加至包含从所述患者提取的体液的体外流动管线,其中所述第二注射步骤在所述第一注射步骤的上游、下游进行或与所述第一注射步骤同时进行,其中基于提供关于所述患者的免疫状态的信息的数据,彼此分开地各自独立地控制所述第一注射步骤和所述第二注射步骤。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注射步骤中,包含在所述第二混合物中的功能化磁性颗粒与至少第二结合剂结合,所述至少第二结合剂不同于所述至少第一结合剂,并且至少针对包含在所述体液中且不同于所述第一类型靶分子的第二类型靶分子。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注射步骤中,所述第二混合物以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不同的浓度包含所述至少第一结合剂。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注射的功能化磁性颗粒为纳米尺寸磁性吸附剂。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化磁性颗粒各自包
括磁性芯和至少一个功能层,其中优选地,所述功能层包括至少第一子层和第二子层,所述第一子层包含防污物质以阻止非特异性吸附,以及所述第二子层包括用于结合相应的至少所述第一类型靶分子和/或所述第二类型靶分子的亲和结合结构。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步骤通过磁性过滤器进行,其中所述磁性过滤器优选为永磁过滤器。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剂至少针对选自以下的第一类型靶分子:病原体相关模式免疫激活剂、促炎介质、抗炎介质、补体因子、或其切割产物,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结合剂至少针对选自以下的第一类型靶分子:细胞因子、一氧化氮、血栓素、白三烯、磷脂、前列腺素、激肽、补体因子、凝血因子、超抗原、单核因子、趋化因子、干扰素、自由基、蛋白酶、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前列环素、β内啡肽、心肌抑制因子、花生四烯酸乙醇胺、2
‑
花生四烯酰甘油、四氢生物蝶呤、细胞碎片以及化学物质包括组胺、缓激肽和血清素,其中更优选地,所述至少第一结合剂至少针对选自以下的第一类型靶分子:LPS、脂磷壁酸、TNFα、TGFβ、IL
‑
1、IL
‑
6、IL
‑
8、IL
‑
10、IL
‑
15、IL
‑
18、IL
‑
33、GM
‑
CSF、IFNγ、HMGB1、C5a、C3a、肾上腺髓质素。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合剂至少针对选自以下的第二类型靶分子:病原体相关模式免疫激活剂、促炎介质、抗炎介质、补体因子或其切割产物,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二结合剂至少针对选自以下的第二类型靶分子:细胞因子、一氧化氮、血栓素、白三烯、磷脂、前列腺素、激肽、补体因子、凝血因子、超抗原、单核因子、趋化因子、干扰素、自由基、蛋白酶、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前列环素、β内啡肽、心肌抑制因子、花生四烯酸乙醇胺、2
‑
花生四烯酰甘油、四氢生物蝶呤、细胞碎片以及化学物质包括组胺、缓激肽和血清素,其中更优选地,所述第二结合剂至少针对选自以下的第二类型靶分子:LPS、脂磷壁酸、TNFα、TGFβ、IL
‑
1、IL
‑
6、IL
‑
8、IL
‑
10、IL
‑
15、IL
‑
18、IL
‑
33、GM
‑
CSF、IFNγ、HMGB1、C5a、C3a、肾上腺髓质素。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注射步骤中和/或在所述第二注射步骤中,所述第一结合剂和/或所述第二结合剂选自:抗体、肽、凝集素、化学螯合剂、聚合物,其中优选地,所述至少第一结合剂和/或所述至少第二结合...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