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218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禁装置,属于门禁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设置有安全防护装置,所述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固定杆、清洁结构和防护壳体,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矩形槽的内壁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滑动块。该门禁装置,通过设置安全防护装置,装置本体的显示区和按键区可以被防护壳体防护住,在清洁筒的作用下,当防护壳体被滑动块带动着沿着固定杆方向上下滑动时,清洁筒会对装置本体的外表面进行清洁,进而避免灰尘和油污对装置本体产生影响,在卡杆和圆孔的作用下,使得防护壳体可以将装置本体覆盖并固定,进而起到防护效果。进而起到防护效果。进而起到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门禁装置
,具体为一种门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门禁指“门”的禁止权限,是对“门"的戒备防范,这里的“门”,广义来说,包括能够通行的各种通道,包括人通行的门,车辆通行的门等,门禁装置在自动化工厂、智能化车间中应用较为广泛。
[0003]常见的门禁装置通过都设置有按键区和显示区,显示区和按键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硬物撞击进而产生损坏,且按键区和显示区往往裸露在外,十分容易积攒灰尘,或者粘附使用者手上的油污,进而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门禁装置,解决了常见的门禁装置通过都设置有按键区和显示区,显示区和按键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硬物撞击进而产生损坏,且按键区和显示区往往裸露在外,十分容易积攒灰尘,或者粘附使用者手上的油污,进而影响使用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门禁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设置有安全防护装置,所述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固定杆、清洁结构和防护壳体。
[0008]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矩形槽的内壁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燕尾滑杆。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燕尾滑杆的外表面一端与防护壳体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燕尾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块和防护壳体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护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矩形槽和第三矩形槽,所述第二矩形槽和第三矩形槽相连通,所述防护壳体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圆孔。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燕尾滑杆,所述第二燕尾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圆孔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燕尾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卡杆和圆形槽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清洁结构包括矩形杆,所述矩形杆的两端滑动连接有第三燕尾滑杆,所述第三燕尾滑杆远离矩形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卡块,所述第三燕尾滑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形块,所述第三燕尾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三弹簧,
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杆和矩形卡块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卡块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第二矩形槽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矩形卡块远离第三燕尾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操作块,所述矩形杆的内壁一侧设置有第四燕尾滑杆,所述第四燕尾滑杆远离矩形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洁筒,所述第四燕尾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清洁筒和矩形杆固定连接。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该门禁装置,通过设置安全防护装置,装置本体的显示区和按键区可以被防护壳体防护住,在清洁筒的作用下,当防护壳体被滑动块带动着沿着固定杆方向上下滑动时,清洁筒会对装置本体的外表面进行清洁,进而避免灰尘和油污对装置本体产生影响,在卡杆和圆孔的作用下,使得防护壳体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装置本体覆盖并固定,进而起到防护效果。
[0017]2、该门禁装置,通过设置矩形卡块、第二矩形槽、第三矩形槽、第三燕尾滑杆和圆形块,使得清洁筒在长时间使用后,需要维护时可以被便捷拆卸下来,进而方便维护和更换。
[0018]3、该门禁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燕尾滑杆、第一弹簧、第四燕尾滑杆和第四弹簧,在第一燕尾滑杆和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使得防护壳体被撞击时,可以带动第一燕尾滑杆在连接块内壁滑动,起到缓冲效果,在第四燕尾滑杆和第四弹簧的作用下,使得清洁筒与装置本体的外表面贴合更紧密。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装置本体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防护壳体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矩形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装置本体;2、第一矩形槽;3、安全防护装置;31、固定杆;32、滑动块;33、连接块;34、第一燕尾滑杆;35、防护壳体;36、第一弹簧;37、第二矩形槽;38、第三矩形槽;39、清洁结构;391、矩形杆;392、第三燕尾滑杆;393、矩形卡块;394、圆形块;395、第三弹簧;396、操作块;397、第四燕尾滑杆;398、清洁筒;399、第四弹簧;310、圆孔;311、第二燕尾滑杆;312、卡杆;313、第二弹簧;4、圆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5]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门禁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矩形槽2,装置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安全防护装置3,通过设置安全防护装置3,使得装置本体1的按键区和显示区可以被防护壳体35防护住,且第一弹簧36可以缓冲防护壳体35受到的外力,清洁结构39可以对按键区和显示区外表面的灰尘进行清洁,安全防护装置3包括固定杆31、清洁结构39和防护壳体35。
[0026]固定杆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矩形槽2的内壁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杆31的外表面套设有滑动块32,滑动块32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3,连接块33的外表面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燕尾滑杆34,通过设置滑动块32和固定杆31,使得滑动块32在第一矩形槽2的内壁滑动时更加稳固。
[0027]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燕尾滑杆34的外表面一端与防护壳体35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第一燕尾滑杆34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36,第一弹簧36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块33和防护壳体35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弹簧36,可以对防护壳体35受到的撞击力进行缓冲,防护壳体35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矩形槽37和第三矩形槽38,第二矩形槽37和第三矩形槽38相连通,防护壳体35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圆孔310,装置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槽4,圆形槽4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燕尾滑杆311,第二燕尾滑杆3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杆312,卡杆312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圆孔310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通过设置卡杆312和圆孔310,使得防护壳体35在使用时可以被固定在装置本体1上,第二燕尾滑杆311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313,第二弹簧313的两端分别与卡杆312和圆形槽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弹簧313,使得卡杆312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可以被复位。
[0028]具体的,如图4所示,清洁结构39包括矩形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禁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矩形槽(2),所述装置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安全防护装置(3),所述安全防护装置(3)包括固定杆(31)、清洁结构(39)和防护壳体(35);所述固定杆(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矩形槽(2)的内壁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31)的外表面套设有滑动块(32),所述滑动块(32)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3),所述连接块(33)的外表面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燕尾滑杆(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燕尾滑杆(34)的外表面一端与防护壳体(35)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燕尾滑杆(34)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36),所述第一弹簧(36)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块(33)和防护壳体(3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体(35)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矩形槽(37)和第三矩形槽(38),所述第二矩形槽(37)和第三矩形槽(38)相连通,所述防护壳体(35)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圆孔(3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门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槽(4),所述圆形槽(4)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燕尾滑杆(311),所述第二燕尾滑杆(3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杆(3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畅严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汇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