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向移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全向移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脑卒中患者在术后大都会患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老年人群中超过40%有不同程度的步行障碍,不仅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需要家属或医护人员进行日常照顾,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表明,超过80%的脑损伤患者在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运动训练后,运动功能都有显著的提升,大部分老年人经过步行训练也可保持运动功能。
[0003]国内外研发了多款康复训练器械,但是多数康复训练器械存在体积较为庞大、价格昂贵和操作困难、且不能方便灵活的实现全向运动等问题,不适合家庭和社区环境使用,难以将其作为日常生活的辅助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向移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能够通过全向移动底盘组件的设置,并配合立柱支撑组件和骨盆辅助运动机构方便灵活的帮助具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独立完成室内移动训练,帮助其进行下肢康复训练。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向移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全向移动底盘组件(1)、架设于所述全向移动底盘组件(1)的立柱支撑组件(2)、以及与所述立柱支撑组件(2)相配合的骨盆辅助运动机构(3);所述全向移动底盘组件(1)包括弧形底盘(11)、呈三角形布设于所述弧形底盘(11)下底面的多个全向轮(12)、布设于相邻两所述全向轮(12)之间的万向脚轮(13)、设置于所述弧形底盘(11)两端的配重块(14)、用于驱动多个全向轮(12)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15)、布设于所述弧形底盘(11)的壳体外围用于对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进行检测的超声波传感器(16)、以及架设于所述弧形底盘(11)的电控装置(17),所述超声波传感器(16)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5)分别与所述电控装置(17)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向移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盆辅助运动机构(3)包括沿所述立柱支撑组件(2)竖直方向设置的升降机构(31)、与所述升降机构(31)的转接板(312)相连接的扭矩传感器组件(32)、与所述扭矩传感器组件(32)相连接的横移基座组件(33)、设置于所述横移基座组件(33)两端的两横移模块组件(34)、以及分别与两所述横移模块组件(34)滑动连接的意图识别组件(3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向移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意图识别组件(35)与所述横移模块组件(34)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两所述意图识别组件(35)之间间距的锁紧件(344);两所述意图识别组件(35)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快挂机构(36),所述快挂机构(36)与所述意图识别组件(35)通过阻尼球铰链(356)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向移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支撑组件(2)竖直架设于所述弧形底盘(11),所述立柱支撑组件(2)包括立柱(21)、设置于所述立柱(21)两侧的扶手架(22)、以及水平架设于所述立柱(21)上方的操控平台;所述升降机构(31)与所述立柱(21)紧固,所述扶手架(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21)及所述弧形底盘(11)紧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向移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1)包括沿所述立柱(21)内侧壁长度方向设置的丝杠模组(311)、与所述丝杠模组(311)的滑块紧固的所述转接板(312)、以及设置于所述丝杠模组(311)下端用于驱动所述转接板(312)上下往返运动的第二驱动电机(313),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13)与所述电控装置(17)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向移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涛,陈伟,王文斌,宋振东,嵇建成,宁崴,张亮,王志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