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综变色龙鞋用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90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绞综变色龙鞋用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地经为透明TPU单丝,绞经为透明锦纶单丝;第一纬纱为透明锦纶单丝,第二纬纱为荧光绿涤纶倍捻丝,第三纬纱为黑色涤纶倍捻丝,第四纬纱为紫色或石竹红涤纶倍捻丝;纬纱的排列顺序为两根第一纬纱、一根第二纬纱、三根第三纬纱、一根第四纬纱;地经与第一纬纱按照平纹组织交织、与第二纬纱按照五枚纬面缎纹组织交织、与第三纬纱按照十枚纬面缎纹组织交织、与第四纬纱按照五枚缎纹组织交织。经纱采用透明的TPU单丝和锦纶单丝,在视觉上对纬纱的颜色的连续性没有影响。再通过纬纱颜色的选择和搭配,形成具有多种颜色并且从不同角度看具有变色效果的鞋用面料。不同角度看具有变色效果的鞋用面料。不同角度看具有变色效果的鞋用面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绞综变色龙鞋用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鞋用面料
,尤其是一种绞综变色龙鞋用面料。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市面上鞋用面料大多采用经编、纬编或无纺布制织而成,它们都有易变形的缺点。纱罗组织指由地经、绞经两个系统的经纱与一个系统纬纱构成经纱相互扭绞的织物组织。纱罗织物上经纱相互扭绞形成的眼孔称绞纱孔。绞纱孔的存在,使得纱罗织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并且使用梭织面料,使得该面料具有良好的挺阔性,在穿着过程中,鞋材表面不易变形,保形性好。
[0003]现有的梭织鞋用面料,尤其是具有条纹状图案的面料,通常是颜色变化比较单一。如何制备一种具有颜色变化的鞋用面料,用于满足人们对于鞋用面料不同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绞综变色龙鞋用面料,通过透明经纱和不同颜色纬纱的搭配,形成具有多种颜色并且从不同角度看具有变色效果的鞋用面料。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绞综变色龙鞋用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包括地经和绞经,所述纬纱包括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和第四纬纱;
[0007]所述地经为透明TPU单丝,所述绞经为透明锦纶单丝;
[0008]所述第一纬纱为透明锦纶单丝,所述第二纬纱为荧光绿涤纶倍捻丝,所述第三纬纱为黑色涤纶倍捻丝,所述第四纬纱为紫色或石竹红涤纶倍捻丝;
[0009]所述纬纱的排列顺序为两根第一纬纱、一根第二纬纱、三根第三纬纱、一根第四纬纱;r/>[0010]所述地经与第一纬纱按照平纹组织交织、与第二纬纱按照五枚纬面缎纹组织交织、与第三纬纱按照十枚纬面缎纹组织交织、与第四纬纱按照五枚缎纹组织交织;
[0011]所述地经和绞经按照1:1

3:1的根数排列。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地经的规格为900D/1F,所述绞经的规格为0.1mm/1F。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纬纱的规格为0.12mm/1F。
[00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的规格为300D。
[00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纬纱的规格为600D。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绞综变色龙鞋用面料,经纱采用透明的TPU单丝和锦纶单丝,在视觉上对纬纱的颜色的连续性没有影响。再通过纬纱颜色的选择和搭配,形成具有多种颜色并且从不同角度看具有变色效果的鞋用面料。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所涉及的绞综变色龙鞋用面料地经、绞经与纬纱的交织规律。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1

地经;12

绞经;21

第一纬纱;22

第二纬纱;23

第三纬纱;24

第四纬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结合图1,对本技术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绞综变色龙鞋用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包括地经11和绞经12,所述纬纱包括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第三纬纱23和第四纬纱24。
[0020]所述地经11为透明TPU单丝,所述绞经12为透明锦纶单丝。进一步的,所述地经11的规格为900D/1F,所述绞经12的规格为0.1mm/1F,具体是指直径为0.1mm的透明锦纶单丝。亦可以根据鞋用面料的强力等性能的要求,选用不同细度的地经11和绞经12。之所以选择TPU透明单丝和透明锦纶单丝,是因为在视觉上地经和绞经不会对纬纱颜色的连续性造成影响。
[0021]所述第一纬纱21为透明锦纶单丝,所述第二纬纱22为荧光绿涤纶倍捻丝,所述第三纬纱23为黑色涤纶倍捻丝,所述第四纬纱24为紫色或石竹红涤纶倍捻丝。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纬纱21的规格为0.12mm/1F即直径为0.12mm的单丝。所述第二纬纱22和第四纬纱24的规格为300D。所述第三纬纱23的规格为600D。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第三纬纱23及第四纬纱24的细度大小可以根据要求进行调整。具体的所使用的涤纶倍捻丝的F数为96

144F,可以是300D/96F,600D/144F。
[0023]所述纬纱的排列顺序为两根第一纬纱21、一根第二纬纱22、三根第三纬纱23、一根第四纬纱24。即一根透明锦纶单丝、一根荧光绿涤纶倍捻丝、三根黑色涤纶倍捻丝和一根紫色或石竹红涤纶倍捻丝,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纬纱24选择为紫色涤纶倍捻丝。
[0024]第三纬纱23连续引纬三次,由于绞经12与地经11所形成的孔眼的挤压作用,实际上相当于纬纱3使用的是1800D涤纶倍捻丝,而且与第三纬纱23相邻的第二纬纱22和第四纬纱24所使用的是300D涤纶倍捻丝。根据下机后的面料进行测算,第三纬纱23的直径相当于第二纬纱22和第四纬纱24的2.5倍左右。
[0025]在纬纱的排列顺序中,第三纬纱23所使用的是黑色,在视觉上对第二纬纱22和第四纬纱24具有分开,并且防止第二纬纱22和第四纬纱24色相混合产生闪色的作用。由于第二纬纱22和第四纬纱24分别是荧光绿和紫色,在色相上差别很大,并且由于第三经纱23是第二纬纱22和、第四纬纱24直径的2.5倍左右,相差较大,因此在视觉上讲,沿着面料的平面旋转180
°
后,会逐渐产生荧光绿色,荧光绿色与黑色、紫色的过渡色,再到紫色的视觉效果。从而就形成了变色龙的效果。
[0026]并且由于第一纬纱21所使用是透明锦纶单丝,在视觉上有加大了绞经孔眼的作用。
[0027]所述地经11与第一纬纱21按照平纹组织交织、与第二纬纱22按照五枚纬面缎纹组织交织、与第三纬纱23按照十枚纬面缎纹组织交织、与第四纬纱24按照五枚缎纹组织交织。
[0028]所述地经11和绞经12按照1:1

3:1的根数排列。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地经和绞经
按照1:1的比例排列,即1根地经、1根绞经的顺序排列。并且地经与绞经是采用1绞1的组织。
[0029]在织入两根第一纬纱21、一根第二纬纱22、三根第三纬纱23、一根第四纬纱24后,绞经12扭转一次,按照此种方式进行纱罗组织的编织。
[0030]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综变色龙鞋用面料,其特征在于,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包括地经(11)和绞经(12),所述纬纱包括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第三纬纱(23)和第四纬纱(24);所述地经(11)为透明TPU单丝,所述绞经(12)为透明锦纶单丝;所述第一纬纱(21)为透明锦纶单丝,所述第二纬纱(22)为荧光绿涤纶倍捻丝,所述第三纬纱(23)为黑色涤纶倍捻丝,所述第四纬纱(24)为紫色或石竹红涤纶倍捻丝;所述纬纱的排列顺序为两根第一纬纱(21)、一根第二纬纱(22)、三根第三纬纱(23)、一根第四纬纱(24);所述地经(11)与第一纬纱(21)按照平纹组织交织、与第二纬纱(22)按照五枚纬面缎纹组织交织、与第三纬纱(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玉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元洲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