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损山体的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82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破损山体的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坡体以及安装在坡体上的混凝土外框,所述坡体的修复区表面铺设有支撑网,所述支撑网的上端面四角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外板,并在固定外板的内侧设有支撑内板,所述固定外板和支撑内板之间隔有铺设通道,并在铺设通道内安装有穿过支撑网插入坡体内的锚杆,两个相邻固定外板之间与两个相邻支撑内板之间均通过连接件固定,该破损山体的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快速形成混凝土外框,并且在混凝土外框形成完成后,可将固定外板、支撑内板和连接件快速拆卸,从而实现了坡面的植被生态的快速修复,并由锚杆、支撑杆使浇筑的混凝土外框在坡面上固定的更稳固。坡面上固定的更稳固。坡面上固定的更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破损山体的边坡生态修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用于边坡生态修复
,尤其是涉及一种破损山体的边坡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边坡生态修复是利用存活植物及其它辅助材料来构筑各类边坡结构,实现稳定边坡,减少水土流失和改善栖息地生态环境等功能的一项工程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道路施工工程及园林工程等领域。
[0003]一般在进行边坡植被生态修复时,传统的修复方式是采用有灰浆或三合土等抹面、喷浆、喷混凝土、浆砌片石护墙、锚喷护坡、锚喷网护坡等,修复完成后实现对边坡岩石碎落、剥落等问题进行方式,这种修复方式,在对边坡部分区域进行修复工作时,混凝土在浇筑成型的速度慢,成型完成后不便于模具的快拆,且与边坡的贴合稳定性差,影响了整体的生态修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破损山体的边坡生态修复结构,以解决混凝土在浇筑成型的速度慢,成型完成后不便于模具的快拆,且与边坡的贴合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破损山体的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坡体以及安装在坡体上的混凝土外框,所述坡体的修复区表面铺设有支撑网,所述支撑网的上端面四角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外板,并在固定外板的内侧设有支撑内板,所述固定外板和支撑内板之间隔有铺设通道,并在铺设通道内安装有穿过支撑网插入坡体内的锚杆,两个相邻固定外板之间与两个相邻支撑内板之间均通过连接件固定,混凝土外框由混凝土浇筑在铺设通道内,混凝土外框的两侧内部安装有排水管,混凝土外框的顶端面两端开有与排水管相连通排水槽,且混凝土外框内的一侧壁滑动插接有排水板。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外板和支撑内板均为L型结构,且固定外板和支撑内板的顶端面相靠近的一端均向上凸出有外缘,所述固定外板和支撑内板顶端面位于外缘一侧的两端部均开有插槽。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外杆以及在两个连接外杆之间连接的伸缩内杆,所述伸缩内杆的两端分别滑动插在两个连接外杆的内部,且两个所述连接外杆相远离的一端底部凸出设有与插槽吻合的凸块。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外板和支撑内板顶端面位于外缘的一侧还攻有多个呈线性阵列设置的螺纹孔,且固定外板和支撑内板通过螺纹孔内插接螺栓固定在支撑网表面上。
[0009]优选的,所述排水槽位于排水管的正上方,且排水槽的底壁设有连通排水管的漏水孔,所述排水板侧壁开有多个流水孔,且多个流水孔也与排水管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外框内的支撑网表面填充有基质层,并在基质层的表面设有植被层,在植被层上铺设有土工布层。
[0011]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支撑网、固定外板、支撑内板和连接件的设置,能够在需要修复的坡面快速的铺设用于方便浇筑的混凝土通道,从而快速形成混凝土外框,并且在混凝土外框形成完成后,可将固定外板、支撑内板和连接件快速拆卸,从而实现了坡面的植被生态的快速修复,并由锚杆、支撑杆使浇筑的混凝土外框在坡面上固定的更稳固;同时混凝土外框表面设有排水槽,内部安装排水管,侧壁安装排水板,从而能够使混凝体外框外侧的水流激光管排水槽和排水管快速向下排出,避免流入坡面造成对坡面的冲刷,有效的防止了坡面的水土流失,并配合排水板对混凝土外框内的水排出,还能够避免雨水持续在混凝土外框内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以及混凝土外框内土层的流失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的混凝土外框浇筑前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提出的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提出的的修复完成后边坡剖面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支撑网;2、固定外板;3、支撑内板;4、混凝土外框;5、排水管;6、排水槽;7、漏水孔;8、排水板;9、流水孔;10、连接件;11、锚杆;12、连接外杆;13、伸缩内杆;14、凸块;15、插槽;16、混凝土连接层;17、坡体;18、基质层;19、植被层;20、土工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参照如图1

2和图5所示的一种破损山体的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坡体17以及安装在坡体17上的混凝土外框4,坡体17的修复区表面铺设有支撑网1,支撑网1的上端面四角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外板2,并在固定外板2的内侧设有支撑内板3,固定外板2和支撑内板3之间隔有铺设通道,用于混凝土的浇筑,并在铺设通道内安装有穿过支撑网1插入坡体17内的锚杆11,锚杆11既将支撑网1固定在坡面上,同时也方便后续混凝土浇筑时的连接,两个相邻固定外板2之间与两个相邻支撑内板3之间均通过连接件10固定,从而实现整体的固定,并形成用于混凝土浇筑的方形通道,混凝土外框4由混凝土浇筑在铺设通道内,混凝土外框4的两侧内部安装有排水管5,混凝土外框4的顶端面两端开有与排水管5相连通排水槽6,且混凝土外框4内的一侧壁滑动插接有排水板8,同时预先设置用于排水板8插入的槽,形成适配。
[0021]参照图1

2,排水槽6位于排水管5的正上方,且排水槽6的底壁设有连通排水管5的漏水孔7,实现排水槽6与排水管5的连通,使水流较大时实现分流,排水板8侧壁开有多个流水孔9,且多个流水孔9也与排水管5连通,此处主要是通过在混凝土外框4制备时,使两端与
排水管5连通,从而在排水板8安装时,由排水板8上流水孔9之间相互连通,从而将会输送至排水管5内,并且由边坡整体倾斜,使排水管5内的水首先向下排出,且排水板8后续可拆卸,是用于流水孔9万一被堵塞时,可方便清理。
[0022]参照图1和图3,固定外板2和支撑内板3均为L型结构,且固定外板2和支撑内板3的顶端面相靠近的一端均向上凸出有外缘,使外缘的侧壁与混凝土浇筑时贴合,方便对模具板的夹紧,固定外板2和支撑内板3顶端面位于外缘一侧的两端部均开有插槽15,方便用于连接件10的卡接。
[0023]参照图3,固定外板2和支撑内板3顶端面位于外缘的一侧还攻有多个呈线性阵列设置的螺纹孔,且固定外板2和支撑内板3通过螺纹孔内插接螺栓固定在支撑网1表面上,实现固定外板2和支撑内板3在支撑网1上固定的牢固,同时也便于后续的拆卸。
[0024]参照图4,连接件10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外杆12以及在两个连接外杆12之间连接的伸缩内杆13,伸缩内杆13的两端分别滑动插在两个连接外杆12的内部,从而实现连接件10整体长度的调节,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破损山体的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坡体(17)以及安装在坡体(17)上的混凝土外框(4),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7)的修复区表面铺设有支撑网(1),所述支撑网(1)的上端面四角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外板(2),并在固定外板(2)的内侧设有支撑内板(3),所述固定外板(2)和支撑内板(3)之间隔有铺设通道,并在铺设通道内安装有穿过支撑网(1)插入坡体(17)内的锚杆(11),两个相邻固定外板(2)之间与两个相邻支撑内板(3)之间均通过连接件(10)固定,所述混凝土外框(4)由混凝土浇筑在铺设通道内,混凝土外框(4)的两侧内部安装有排水管(5),混凝土外框(4)的顶端面两端开有与排水管(5)相连通排水槽(6),且混凝土外框(4)内的一侧壁滑动插接有排水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破损山体的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板(2)和支撑内板(3)均为L型结构,且固定外板(2)和支撑内板(3)的顶端面相靠近的一端均向上凸出有外缘,所述固定外板(2)和支撑内板(3)顶端面位于外缘一侧的两端部均开有插槽(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破损山体的边坡生态修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霜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景天园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