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态测定路面静态总弯沉和回弹弯沉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167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静态测定路面静态总弯沉和回弹弯沉的装置,沥青路面;包括传力件,传力件设置有两个传力柱,传力柱底部设置有弹性块,弹性块与沥青路面接触,两传力柱之间形成放置贝克曼梁测头的测量空间;加载平台,加载平台上放置配重块;支撑件,支撑件与加载平台底面相连且远离传力件,支撑件底部置于沥青路面上;顶出件,顶出件安装在传力件顶部,顶出件顶部与加载平台连接,顶出件承载或卸载加载平台和配重块的重量。其实现对测试点进行静态加载或卸载的过程,结构简单,操纵简便,无需将测试装置移出测量区域,解决“加载车”不标准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态测定路面静态总弯沉和回弹弯沉的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道路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静态测定路面静态总弯沉和回弹弯沉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路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荷载响应小于等于结构抗力。弯沉是路基路面各结构层竣工验收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表征公路路基路面结构抗力的重要参数;回弹模量表征的是路基路面的抗变形能力,是计算路基路面荷载响应的重要参数。故弯沉和回弹模量的精确快速测定对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与养护决策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0003]我国现行《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

2008)中规定了采用贝克曼梁弯沉仪测定路基路面的弯沉和回弹模量,但是该方法的制定时代较为久远,当时的年代,弯沉和回弹模量测试采用的轴载车为后轴10t的“加载车”,随着运载车辆技术的发展,我国该型车辆的产量越来越低,“加载车”无法标准化,导致了不同的“加载车”对同一种路面结构所测试的结果千差万别,直接影响了路基路面弯沉和回弹模量测试的精确性与科学性,难以对路基路面的结构抗力和荷载响应进行科学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中通过在加载平台上放置配重块,顶出件与加载平台相连完成承载和卸载过程,通过传力件将加载平台和配重块的载荷传递给沥青路面,以实现对测试点进行加载或卸载的过程,并通过控制顶出件加、卸载的速率来模拟加载车的驶离速度,从而替代加载车驶离测试区域,结构简单,操纵简便,无需将测试装置移出测量区域,能够准确测试静态总弯沉、回弹弯沉,解决“加载车”不标准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静态测定路面静态总弯沉和回弹弯沉的装置,沥青路面;包括传力件,传力件设置有两个传力柱,传力柱底部设置有弹性块,弹性块与沥青路面接触,两传力柱之间形成放置贝克曼梁测头的测量空间;加载平台,加载平台上放置配重块;支撑件,支撑件与加载平台底面相连且远离传力件,支撑件底部置于沥青路面上;顶出件,顶出件安装在传力件顶部,顶出件顶部与加载平台连接,顶出件承载或卸载加载平台和配重块的重量。
[0006]进一步地,传力柱底部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底部设置有橡胶弹性块。
[0007]进一步地,固定板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相连且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0008]进一步地,下固定板顶面设置有安装凸起,上固定板底面设置有安装滑槽,安装凸起与安装滑槽配合连接。
[0009]进一步地,安装凸起与安装滑槽过盈配合。
[0010]进一步地,顶出件为千斤顶,千斤顶的顶部活塞杆与加载平台相连,千斤顶底部与传力件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球铰支座,球铰支座分别与千斤顶和加载平台相连。
[0012]进一步地,加载平台底面设置有安装孔,球铰支座包括上座板,上座板设置在安装孔内。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安装在顶出件,以测定顶出件加载或卸载速度。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加载平台上放置配重块,顶出件与加载平台相连完成承载和卸载过程,通过传力件将加载平台和配重块的载荷传递给沥青路面,以实现对测试点进行加载或卸载的过程,并通过控制顶出件加、卸载的速率来模拟加载车的驶离速度,从而替代加载车驶离测试区域,结构简单,操纵简便,无需将测试装置移出测量区域,能够准确测试静态总弯沉、回弹弯沉,解决“加载车”不标准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A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固定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0、沥青路面;20、传力件;201、传力柱;202、弹性块;203、测量空间;30、加载平台;301、配重块;302、安装孔;40、支撑件;50、顶出件;60、固定板;601、上固定板;602、下固定板;603、压力传感器;70、球铰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
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25]在本技术中,如图1

3所示,提供一种静态测定路面静态总弯沉和回弹弯沉的装置,沥青路面10;包括:传力件20,传力件20设置有两个传力柱201,传力柱底部设置有弹性块202,弹性块202与沥青路面10接触,两传力柱201之间形成放置贝克曼梁测头的测量空间203;加载平台30,加载平台30上放置配重块301;支撑件40,支撑件40与加载平台30底面相连且远离传力件20,支撑件40底部置于沥青路面10上;顶出件50,顶出件50安装在传力件20顶部,顶出件50顶部与加载平台30连接,顶出件50承载或卸载加载平台30和配重块301的重量。
[0026]在待测量区域设置传力件20,两个传力柱201之间放置贝克曼梁测头,传力件20顶部安装有顶出件50,顶出件50与加载平台30的底面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态测定路面静态总弯沉和回弹弯沉的装置,包括,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传力件,所述传力件设置有两个传力柱,所述传力柱底部设置有弹性块,所述弹性块与所述沥青路面接触,两所述传力柱之间形成放置贝克曼梁测头的测量空间;加载平台,所述加载平台上放置配重块;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加载平台底面相连且远离所述传力件,所述支撑件底部置于所述沥青路面上;顶出件,所述顶出件安装在所述传力件顶部,所述顶出件顶部与所述加载平台连接,所述顶出件承载或卸载所述加载平台和所述配重块的重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测定路面静态总弯沉和回弹弯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柱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设置有橡胶弹性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态测定路面静态总弯沉和回弹弯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与所述下固定板相连且所述上固定板与所述下固定板之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态测定路面静态总弯沉和回弹弯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娜曹吉林郑晓彬张伟马振侯忠元吴帅张克董董娟娟付润芝尹舒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鲁勘工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