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大志专利>正文

全自动充电逆变时控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48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充电逆变时控电源,其主要特点是在现有采用它激式逆变器的全自动充电逆变电源的基础上,设置了大功率管保护电路,上电反接报警电路和脉宽调制充电电路,从而完善了大功率逆变管的保护,实现了初充电、正常充电和均衡充电三种充电方式的自动化和时控动能,满足了各种条件下的应用,是一种成本低、性能稳定和功能完善的全自动充电逆变时控电源。(*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充电逆变时控电源。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全自动充电逆变电源,在逆变向充电过程转换时,因缺乏完善的保护常会损坏大功率逆变管;在充电向逆变过程转换时,对于自激式逆变器启振慢且频率不稳定,对于它激式逆变器因设计原因也会造成输出瞬间断电的现象;对蓄电池充电有“初充电”、“正常充电”、“均衡充电”等三种充电方式,目前,市售产品需要人工干预来完成,且没有时控功能,无法定时关断逆变电源,也无法适应无人值守的工作场所。本技术的任务是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性能稳定、功能完善的全自动充电逆变时控源。本技术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包括频率时间电路PS、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它激式逆变电路TN、交流侧电路JL的全自动充电逆变时控电源,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大功率管保护电路BH,上电反接报警电路SF和脉宽调制充电电路CK,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的输出QD1、QD2、PHJ、DCV与大功率管保护电路BH的输入相连接,大功率管保护电路BH的输出分别与它激式逆变电路TN中大功率逆变管VD1、VD2的栅极相连,脉宽调制充电电路CK的控制端与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和CDJ相连接,脉宽调制充电电路的一端与交流输入端子AC1相连接,脉宽调制充电电路的一端与它激式逆变电路TN的CDI相连接,上电反接报警电路SF中上电继电器K4的第2脚与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的充电控GDJ、交流侧电路JL中继电器K2的常开接点11、控制端子KR相连接,上电继电器K4的第1脚与直流端子+V相连接,上电反接报警电路SF中二极管VD4的负极与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的DVV相连接,二极管ND4的正极与直流端子-V相连接;交流侧电路由二副接点(并联)增加为四副接点,增加的一副(9、11)为启动接点,另一副(12、13、14)为信号接点;大功率管保护电路BH由电阻R35、R36,晶体二极管VD15、VD16,可控硅VT5、VT6和继电器K1构成;上电反接报警电路SF由电阻R11、晶体二极管VD4、VD5,继电器K4和蜂鸣器SP2构成;脉宽调充电电路CK为可控的固态旁路开关,可控的固态旁路开关可以是双向可控硅或双向晶体管电子开关或继电器等器件。本技术通过采用脉宽调制充电法、优化的交流侧电路设计,完善了大功率逆变管保护,增加了程控的时间逻辑电路和上电反接报警电路,克服了现有它激式逆变电路的全自动充电逆变电源存在的不足,实现了初充电、正常充电和均衡充电三种充电方式的自动化和时控功能,成为一种成本低、性能稳定、功能完善的全自动充电逆变时控电源。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原理框图。附图2为本技术大功率管保护电路BH电原理图。附图3为本技术交流侧电路JL电原理图。附图4为本技术上电反接报警电路SF电原理图。附图5为本技术脉宽调制充电电路CK电原理图。附图中PS为频率时间电路,SL为时间逻辑控制电路,TN为它激式逆变电路,JL为交流侧电路,BH为大功率管保护电路,SF为上电反接报警电路,CK为脉宽调制充电电路,T1为变压器,K1、K2、K4为继电器,R11、R31、R35、R36为电阻器,VD1、VD2、VD4、VD5、VD15、VD16为晶体二极管,VT1、VT2为大功率逆变管,VT5、VT6为可控硅,C19为电容器,SP2为蜂鸣器,ACI为交流电源输入,ACO为交流电源/逆变电源输出,ACN为交流零线,+V为直流正电压输入,-V为直流负电压输入,KR为控制输入,FIN为频率输入,FWD为频率复位,TMjin=1……4为时间输入,GDT为供电时间,CDJ为充电控,QDQ/QD2驱动端,PHJ为保护控,SDZ为市电输入,NCA为零点输入,PHI为保护输入,DCV为直流电压输入,GDJ为供电控,CDI为充电输入,NBO为逆变输出。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本例当有交流电源输入(或KR控制输入-地电位)时,K2交流继电器动作,有-地电位加到上电反接报警电路SF中K4的2上,K4上电继电器动作,使蓄电池的+V经过其常开接点3/5送至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的DCV,频率时间电路PS、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大功率管保护电路BH等电路得电开始工作。若是交流电源启动的K4,-K2的常闭接点12/13断开,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中SDI上的地电位被撤消,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中零点输入NCA的地电位经R31和C19延时后被撤消,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内部的程序关闭其逆变输出QD1/QD2;二K2的常开接点3,6/5,8闭合,将ACO从逆变输出NBO切换到交流输入ACI;三K2的常开接点11/9闭合,输出-地电位与SL的GDJ相并联,去启动SF的K4上电继电器;四K2的常开接点14,12吸合,送一地电位给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的PHI,经程序控制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的PHJ输出一高电位,令BH中的VT5/VT6快速导通,以加速TN中VT1/VT2栅极电容的放电,K1的释放又为TN中VT1/VT2的栅极提供了一条低阻接地通道,来保护VT1/VT2大功率逆变管。这时,SL根据蓄电瓶直流电压+V的高低,控制CDJ输出一串脉宽调制脉冲给CK(双向可控硅或双向晶体管电子开关或继电器等器件)的可控固态旁路开关,把交流电源ACI断续送给TN的CDI,经T1变压器耦合和VD1/VD2整流后,由端子+V/-V输出给蓄电瓶充电。若是KR启动的K4,SL中SDI/NCA的地电位被保持,SL内部的程序不关闭其逆变输出QD1/QD2,其驱动TN中的VT1/VT2进行逆变,经T1变压器耦合至TN的NBO,再通过JL中K2的常闭接点3,5/4,7到ACO端子输出。当交流电源消失K2交流继电器释放时,-K2的常闭接点12/13吸合,SI中SDI上的地电位恢复,SL中NCA上的地电位经R31和C19延时后恢复,SL内部的程序开放其逆变输出QD1/QD2;二K2的常闭接点3,6/4,7吸合,将NBO逆变输出切换到交流输出ACO上;三K2的常开接点11/9断开,与SL的GDJ断开,这时,因SL的GDJ有一地电位保持,则SF中的K4不会释放,而后预定的时控时间一到,SL的GDJ上地电位被撤消,随后SF中的K4释放,切断送至SL的DCV、PS、SL、BH等电路断电停止工作;四K2的常开接点14/12断开,SL的PHI失去地电位,经程序控制SL的PHJ输出一地电位,令BH中的VT5/VT6释放,K1吸合使TN中VT1/VT2的栅极不再接地,开放QD1/QD2到TN中VT1/VT2栅极的通道。这时,SL内部的程序开放其逆变输出QD1/QD2,其驱动TN中的VT1/VT2进行逆变,经T1变压器耦合至TN的NBO,再通过JL中K2的常闭接点3,5/4,7到ACO端子输出。K4上电继电器没有动作时,蓄电池的正电压经过端子+V,K4的常闭接点3/4、VD5、R11、SP2、VD4到端子-V回到蓄电池的负电压。若蓄电池的正/负极与端子的+V/-V联接正确,因VD5/VD4反向不导通相当于开路;否则,蓄电池的正极经过端子-V、VD4、SP2、R11、VD5、K4的常闭接点3/4到端子+V回到蓄电池的负极,使得SP2鸣叫,以示告警提醒用户电源接反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频率时间电路PS、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它激式逆变电路TN、交流侧电路JL的全自动充电逆变时控电源,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大功率管保护电路BH,上电反接报警电路SF和脉宽调制充电电路CK,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的输出QD1、QD2、PHJ、DCV与大功率管保护电路BH的输入相连接,大功率管保护电路BH的输出分别与它激式逆变电路TN中大功率逆变管VD1、VD2的栅极相连,脉宽调制充电电路CK的控制端与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和CDJ相连接,脉宽调制充电电路的一端与交流输入端子AC1相连接,脉宽调制充电电路的一端与它激式逆变电路TN的CDI相连接,上电反接报警电路SF中上电继电器K4的第2脚与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的充电控GDJ、交流侧电路JL中继电器K2的常开接点11、控制端子KR相连接,上电继电器K4的第1脚与直流端子+V相连接,上电反接报警电路SF中二极管VD4的负极与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的DVV相连接,二极管ND4的正极与直流端子一V相连接;交流侧电路由二副接点(并联)增加为四副接点,增加的一副(9、11)为启动接点,另一副(12、13、14)为信号接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括频率时间电路PS、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它激式逆变电路TN、交流侧电路JL的全自动充电逆变时控电源,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大功率管保护电路BH,上电反接报警电路SF和脉宽调制充电电路CK,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的输出QD1、QD2、PHJ、DCV与大功率管保护电路BH的输入相连接,大功率管保护电路BH的输出分别与它激式逆变电路TN中大功率逆变管VD1、VD2的栅极相连,脉宽调制充电电路CK的控制端与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和CDJ相连接,脉宽调制充电电路的一端与交流输入端子AC1相连接,脉宽调制充电电路的一端与它激式逆变电路TN的CDI相连接,上电反接报警电路SF中上电继电器K4的第2脚与时间逻辑控制电路SL的充电控GDJ、交流侧电路JL中继电器K2的常开接点11、控制端子KR相连接,上电继电器K4的第1脚与直流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大志卞跃
申请(专利权)人:梁大志卞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