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软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142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软管装置(1、1a),其具有外软管(2)、至少一个布置在外软管(2)中的内软管(3、3a)和至少一个联接端部(4、4a),外软管(2)和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连接在所述联接端部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联接端部(4、4a)具有用于外软管(2)的通流开口(5、5b),在所述通流开口中布置有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的容纳部(6、6a、6b),其中,所述容纳部在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的少于一整个环周上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这具有的优点是,避免了在外侧上全面包夹内软管时造成的复杂造型。杂造型。杂造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软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软管装置,其具有外软管、至少一个布置在外软管中的内软管和至少一个联接端部,外软管和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连接在该联接端部上。

技术介绍

[0002]在这种多软管装置中,例如将冷水和温水彼此分开地输送给混合水,或者将不同的水体、例如浓缩水输送到水通道中。已知这种例如由厨房接头拉出软管或其它软管装置构成的多软管装置。
[0003]这种多软管装置的制造经常与高的耗费相联系。此外,联接端部(在联接端部上联接有外软管和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由结构类型决定地使由外软管引导的液体可以通过的通流面变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简化开头所描述的多软管装置的制造。
[0005]该任务的在开头所述类型的软管装置中的解决方案尤其在于,多软管装置具有外软管、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外软管中的内软管和至少一个联接端部,所述外软管和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连接在所述联接端部上,所述至少一个联接端部具有用于外软管的通流开口,在所述通流开口中布置有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的容纳部,其中,该容纳部在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的少于一整个环周上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
[0006]这具有的优点是,避免了在外侧上全面包夹内软管时造成的复杂造型。由此可以更简单地制造联接端部。此外,需要更少的布置在外软管通流横截面中的材料。因此,提供了外软管的增大的通流开口。
[0007]在一种设计方案中规定,容纳部在多于一半的环周上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由此确保了,内软管能够牢固地锁定在容纳部中,这导致内软管相对于外软管和联接端部的稳定布置。
[0008]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通流开口和容纳部由彼此偏心地错开的钻孔形成。在此,容纳部的钻孔可以如此定位,使得其环周与通流开口的钻孔的环周相交。这是制造在少于一个完整环周上包围内软管的容纳部的一种特别简单的方式。
[0009]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承载优选压接的软管接头,该软管接头尤其具有从内部扩张的压接套筒,该软管接头插入到容纳部中,其中,所述软管接头例如由黄铜或不锈钢制成。
[0010]通过将软管接头插入到容纳部中(软管接头优选由比软管本身更硬的材料制成),则能够进一步稳定软管和联接端部的相对布置。
[0011]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软管接头利用压配合保持在容纳部中,这导致软管接头在容纳部中的可靠保持,这可以在没有其它器件的情况下实现并且由此可以简单地实现。
[0012]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在软管接头上构造有优选地环绕的保持凸缘,该保持凸
缘支撑在联接端部上。这具有的优点是,软管接头在联接端部上能以简单的方式在纵向方向上被锁定。
[0013]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在联接端部中构造有沉降部,软管接头或保持凸缘配合到该沉降部中,尤其,软管接头或保持凸缘填充沉降部的深度。这具有的优点是,软管接头在联接端部上同样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在横向方向上垂直于纵向方向锁定。此外,软管接头由此能够平面地插入到容纳部中,由此在容纳部或软管接头上产生平坦的密封面。
[0014]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联接端部具有平坦的端面,软管接头和/或所属的压接套筒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伸出超过该端面。由此,布置在平坦的端面上的构件、例如平放的密封元件能够借助于相应的留空部或开口定向地安装在或者锁定在突出的软管接头和/或所属的压接套筒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上。
[0015]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在自由的联接端部上安放有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沿着整个环周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这样可以建立相对于外软管密封的与内软管的连接。
[0016]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尤其所属的软管接头的外直径小于通流开口的内直径、尤其最大是该内直径的一半那么大。由此确保了,通流开口即使在安装内软管之后也具有与外软管连通的开口,该开口此外提供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另外的内软管的位置。
[0017]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在外软管中布置有至少两个内软管,所述内软管的相应的优选地同类构造的容纳部彼此间隔开地、尤其彼此相对地布置在通流开口上,和/或相应的软管接头彼此分开地或互相连接地、尤其一体式地构造。由此,能够将布置在外软管中的多个内软管在联接端部上分别单个地安装和去除。此外,多个内软管在没有附加的减小通流开口的器件的情况下与联接端部连接并且因此相对于彼此固定地布置。
[0018]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容纳部中的至少一个容纳部(互相连接的、尤其一体构造的软管接头插入到该至少一个容纳部中)包围小于相应的内软管的半个环周。
[0019]例如,可以为两个内软管分别设置一个容纳部。这两个容纳部能够彼此相对地布置在通流开口中。在此,互相连接的软管接头彼此支撑,使得在小于半个环周、例如小于四分之一环周上包围容纳部足以将内软管稳定地保持在容纳部中。因此,需要较少的用于容纳部的钻孔面。因而,通流开口可以被选择得较大。
[0020]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所述至少两个内软管在联接端部上的中心距离至少与通流开口的内直径一样大。这具有的优点是,在安装两个内软管之后,内软管覆盖通流开口的较少的面。
[0021]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外软管具有优选地波纹状的内层和/或优选地编织的外层。这样,提供了一种多软管装置,该多软管装置的外软管不仅可柔性弯曲而且稳健。
[0022]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将外软管与联接端部压接,由此确保将外软管简单且牢固地连接到联接端部上。
[0023]下面借助多个优选的实施例还要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
附图说明
[0024]示出:
[0025]图1a和图1b分别以三维视图和俯视图示出第一多软管装置,
[0026]图2a和图2b分别以三维视图和俯视图示出带有密封元件的第一多软管装置,
[0027]图3a和图3b分别以分解图和局部透视图示出带有密封元件的多软管装置,
[0028]图4a和图4b分别以三维视图和分解图示出第二多软管装置,
[0029]图5a至图5e分别示出在第一多软管装置的制造过程期间的第一多软管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图1a和图1b分别以三维视图和俯视图示出多软管装置1,其具有外软管2、两个布置在外软管中的内软管3和3a以及联接端部4。外软管2和内软管3、3a连接在联接端部4上。外软管2例如从外部或借助于拉铆技术与联接端部4压接。此外,联接端部4具有用于外软管2的通流开口5。两个容纳部6、6a布置在通流开口5内。容纳部6、6a同类地设计。容纳部6在少于一整个环周上包围内软管3。同样,容纳部6a在少于一整个环周上包围内软管3a。
[0031]通流开口5通过在联接端部4中的孔部沿着联接端部4的中轴线形成。两个容纳部6和6a通过孔部形成,所述孔部分别与通流开口5的孔部偏心地错开。在此,通流开口5的孔部的垂直于中轴线的横截面分别与容纳部6和6a的孔部的垂直于中轴线的横截面相交。这样,容纳部6和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软管装置(1、1a),具有外软管(2)、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外软管(2)中的内软管(3、3a)和至少一个联接端部(4、4a),所述外软管(2)和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连接在所述联接端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联接端部(4、4a)具有用于所述外软管(2)的通流开口(5、5b),在所述通流开口中布置有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的容纳部(6、6a、6b),其中,所述容纳部在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的少于一整个环周上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6、6a、6b)在多于一半的环周上包围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流开口(5)和所述容纳部(6、6a)通过彼此偏心错开的钻孔形成。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软管(3、3a)承载优选压接的软管接头(7、7a、7b),尤其是所述软管接头具有从内部扩张的压接套筒(8、8a),所述软管接头插入到容纳部(6、6a)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7、7a、7b)由黄铜或不锈钢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4至5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接头(7、7a、7b)利用压配合而保持在所述容纳部(6、6a、6b)中。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管接头(7、7a)上构造有优选环绕的保持凸缘(15),所述保持凸缘支撑在所述联接端部(4)上。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多软管装置(1、1a),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联接端部(4、4a)中构造有沉降部,所述软管接头(7、7a、7b)或所述保持凸缘配合到所述沉降部中,尤其是,所述软管接头(7、7a、7b)或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
申请(专利权)人:纽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