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损伤体能恢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1372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动损伤体能恢复装置,包括底座、联动辊、滚轮支架、滚轮、转动电机、连接板、螺纹柱、支撑脚、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和定位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底座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滚轮支架,滚轮支架通过其顶端的轴承与底座在水平方向上呈万向转动连接,并在滚轮支架上转动连接有滚轮,通过滚轮的滚动使运动员能够将装置整体快速移动至适当的位置,连接板的中心处竖直贯穿设置有螺孔,螺孔内旋拧连接有螺纹柱,螺纹柱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并在支撑脚的底部胶结有一层防滑橡胶垫片,通过旋拧螺纹柱使支撑脚与固定平面对接,进而将装置整体与固定平面锁定,避免运动员在运动时装置整体晃动或滑移。移。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损伤体能恢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体能恢复装置,具体为一种运动损伤体能恢复装置,属于体能恢复用相关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运动损伤指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其损伤部位与运动项目以及专项技术特点有关,如体操运动员受伤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与体操动作中的支撑、转肩、跳跃、翻腾等技术有关,网球肘多发生于网球运动员与标枪运动员,由于运动员在运动损伤后,其在一定时间内需要进行休养不能运动,在再次运动前,运动员需要借助装置进行体能恢复,因此,则需要一种运动损伤体能恢复装置。
[0003]然而现有的体能恢复装置大多存在各种问题:
[0004]1)现有的体能恢复装置上大多没有设置稳定撑脚,导致运动员在运动时,由于运动造成装置整体晃动或滑移;
[0005]2)现有的体能恢复装置上的把手大多无法进行竖直以及水平方向上的调节,导致运动员无法根据自身需要调节把手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问题而提供一种运动损伤体能恢复装置。
[0007]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运动损伤体能恢复装置,包括:
[0008]固定机构,其由底座、连接板和第一固定板构成,矩形结构的所述底座位于该运动损伤体能恢复装置的底部,所述连接板水平焊接固定在底座的前后两侧侧壁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固定板竖直焊接固定在底座左侧上表面的前后两端;
[0009]调节机构,其由工作台构成,所述调节机构连接在固定机构上,矩形结构的所述工作台水平卡接固定在前后相邻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空隙处。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滚轮支架,滚轮支架通过其顶端的轴承与底座在水平方向上呈万向转动连接,并在滚轮支架上转动连接有滚轮。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板的中心处竖直贯穿设置有螺孔,螺孔内旋拧连接有螺纹柱,螺纹柱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并在支撑脚的底部胶结有一层防滑橡胶垫片。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中心处设置有矩形凹槽,凹槽内呈阵列式转动连接有联动辊,联动辊的外部设置有联动履带,并在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与其中一根联动辊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屏、调节旋钮和开关按钮,并均通过导线与转动电机电连接,且调节旋钮的内部电性连接有可调电阻。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端呈可上下伸缩式连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顶端水平固定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的空腔中呈可伸缩式连接有第二把手,第二把手的尾端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通过其底部的弹簧与第二把手弹性连接,并与第一把手上设置的定位孔定位对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底座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滚轮支架,滚轮支架通过其顶端的轴承与底座在水平方向上呈万向转动连接,并在滚轮支架上转动连接有滚轮,通过滚轮的滚动使运动员能够将装置整体快速移动至适当的位置;
[0017]2)连接板的中心处竖直贯穿设置有螺孔,螺孔内旋拧连接有螺纹柱,螺纹柱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并在支撑脚的底部胶结有一层防滑橡胶垫片,通过旋拧螺纹柱使支撑脚与固定平面对接,进而将装置整体与固定平面锁定,避免运动员在运动时装置整体晃动或滑移;
[0018]3)底座的中心处设置有矩形凹槽,凹槽内呈阵列式转动连接有联动辊,联动辊的外部设置有联动履带,并在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与其中一根联动辊连接,通过转动电机带动联动辊转动,进而通过联动履带带动整体联动辊转动;
[0019]4)工作台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屏、调节旋钮和开关按钮,并均通过导线与转动电机电连接,且调节旋钮的内部电性连接有可调电阻,使运动员能够根据液晶显示屏对转动电机转速进行直观的观察,并通过调节旋钮调节电阻的阻值,进而对转动电机的转速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0020]5)第一固定板的顶端呈可上下伸缩式连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顶端水平固定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的空腔中呈可伸缩式连接有第二把手,第二把手的尾端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通过其底部的弹簧与第二把手弹性连接,并与第一把手上设置的定位孔定位对接,使运动员能够根据需要将第二把手在竖直以及水平方向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底座及其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工作台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把手及其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底座,2、联动辊,3、滚轮支架,4、滚轮,5、转动电机,6、连接板,7、螺纹柱,8、支撑脚,9、第一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11、第一把手,12、第二把手,13、定位柱,14、工作台,15、液晶显示屏,16、调节旋钮,17、开关按钮,18、联动履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一
[0028]请参阅图1~4,一种运动损伤体能恢复装置,包括:
[0029]固定机构,其由底座1、连接板6和第一固定板9构成,矩形结构的所述底座1位于该运动损伤体能恢复装置的底部,所述连接板6水平焊接固定在底座1的前后两侧侧壁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固定板9竖直焊接固定在底座1左侧上表面的前后两端;
[0030]调节机构,其由工作台14构成,所述调节机构连接在固定机构上,矩形结构的所述工作台14水平卡接固定在前后相邻两个第一固定板9之间空隙处。
[003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滚轮支架3,滚轮支架3通过其顶端的轴承与底座1在水平方向上呈万向转动连接,并在滚轮支架3上转动连接有滚轮4,通过滚轮4的滚动使运动员能够将装置整体快速移动至适当的位置。
[003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6的中心处竖直贯穿设置有螺孔,螺孔内旋拧连接有螺纹柱7,螺纹柱7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8,并在支撑脚8的底部胶结有一层防滑橡胶垫片,通过旋拧螺纹柱7使支撑脚8与固定平面对接,进而将装置整体与固定平面锁定,避免运动员在运动时装置整体晃动或滑移。
[0033]实施例二
[0034]请参阅图1~4,一种运动损伤体能恢复装置,包括:
[0035]固定机构,其由底座1、连接板6和第一固定板9构成,矩形结构的所述底座1位于该运动损伤体能恢复装置的底部,所述连接板6水平焊接固定在底座1的前后两侧侧壁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固定板9竖直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损伤体能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构,其由底座(1)、连接板(6)和第一固定板(9)构成,矩形结构的所述底座(1)位于该运动损伤体能恢复装置的底部,所述连接板(6)水平焊接固定在底座(1)的前后两侧侧壁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固定板(9)竖直焊接固定在底座(1)左侧上表面的前后两端;调节机构,其由工作台(14)构成,所述调节机构连接在固定机构上,矩形结构的所述工作台(14)水平卡接固定在前后相邻两个第一固定板(9)之间空隙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损伤体能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滚轮支架(3),滚轮支架(3)通过其顶端的轴承与底座(1)在水平方向上呈万向转动连接,并在滚轮支架(3)上转动连接有滚轮(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损伤体能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6)的中心处竖直贯穿设置有螺孔,螺孔内旋拧连接有螺纹柱(7),螺纹柱(7)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8),并在支撑脚(8)的底部胶结有一层防滑橡胶垫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