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35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打磨工具,包括机身,包括机壳;电源,为打磨工具提供动力源;底板组件,包括底板以及固定于底板上的打磨件;驱动机构,设置于机壳内,包括传动连接的电机和输出轴,电机具有围绕第一轴线转动的电机轴,输出轴围绕第二轴线转动,输出轴向底板组件传递驱动其运动的动力;控制机构,与电机电连接,用以控制打磨工具工作;其中,电池包的插拔方向平行于底板所在的平面;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互成夹角设置,且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不处于同一平面中;电机的半径与打磨工具的整机高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0.6。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整机更加紧凑,便于用户灵活操作的打磨工具。磨工具。磨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打磨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打磨工具。

技术介绍

[0002]打磨工具是一种常用的电动工具,通过底板的摆动实现在木料、塑料、石材、金属等材料表面进行抛光打磨。手持式打磨工具在满足打磨功能的基础上,通常还应具备较小的体积和自重,以满足用户操作便捷的期望和使用体验。而随着打磨工具功率的增加,其配置的驱动马达通常会具有较大的体积,从而导致打磨工具整机的体积变大。因此,如何使得砂光机在兼顾各项功能的基础上,还能满足结构紧凑性、整机小型化的需求成为本领域所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机更加紧凑,便于用户灵活操作的打磨工具。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打磨工具,包括:机身,包括机壳;电池包,为所述打磨工具提供动力源;底板组件,包括底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打磨件;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包括传动连接的电机和输出轴,所述电机具有围绕第一轴线转动的电机轴,所述输出轴围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输出轴向所述底板组件传递驱动其运动的动力;控制机构,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用以控制所述打磨工具工作;其中,所述电池包的插拔方向平行于所述底板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互成夹角设置,且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不处于同一平面中;所述电机的直径与所述打磨工具的整机高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0.6。
[0006]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在所述打磨工具的整机高度上的投影与所述打磨工具的整机高度的比值小于等于0.7。
[000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以及安装在所述电机轴上与所述第一齿轮齿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电机的中心到所述输出轴的第二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底板长度的1/2。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轴的第一轴线穿过所述电池包。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池包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交叠。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在所述底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底板交叠。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风扇组件,包括冷却风叶,用于形成冷却风路;所述冷却风路包括第一冷却风路和第二冷却风路,所述第一冷却风路经过所述电机,所述第二冷却风路经过所述控制机构,所述第一冷却风路与所述第二冷却风路在所述冷却风叶处交汇。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壳上的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冷却风叶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机壳上;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电机对应地设置,或,
沿第一冷却风路设于所述电机的上游;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控制机构对应地设置,或,沿第二冷却风路设于所述控制机构的上游。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前侧,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后侧。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包括结合面,所述结合面上设有电池包端子,所述结合面大致垂直于所述底板结合于所述机身的结合部。
[0015]一种打磨工具,包括机身,包括机壳;电池包,为所述打磨工具提供动力源;底板组件,包括底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打磨件;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包括传动连接的电机和输出轴,所述电机具有围绕第一轴线转动的电机轴,所述输出轴围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输出轴向所述底板组件传递驱动其运动的动力;控制机构,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用以控制所述打磨工具工作;其中,所述电池包的插拔方向平行于所述底板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互成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不处于同一平面中;所述打磨工具的整机高度与底板长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1。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限缩电机直径与整机高度的比值,避免了电机尺寸过大影响整机的紧凑性,同时通过将电池包横插设置,减少了工具的整机长度,降低了整机长度与底板长度的比值,进一步增加了整机的紧凑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的结构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的打磨工具的组装示意图;
[0019]图3a、图4a和图5a均是图1所示的打磨工具除去机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b、图4b和图5b分别是对应于图3a、图4a和图5a所示的打磨工具除去机壳后的俯视图;
[0021]图6是图1所示的打磨工具除去机壳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的结构图;
[0023]图8是图1所示的打磨工具的组装示意图;
[0024]图9是图1所示的打磨工具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是图1所示的打磨工具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是电机处于两个极限安装位置之间的夹角示意图;
[0027]图12是控制机构与机身结合部所在平面的夹角示意图;
[0028]图13是电池包的结合面与底板所在平面的夹角示意图;
[0029]图14是打磨工具中冷却风路的示意图;
[0030]图15是打磨工具中电池包和电机处于输出轴两侧时的夹角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打磨工具100;
[0033]机身200;机壳201;左机壳201L;右机壳201R;结合部202;握持部203;握持单元2031;机壳出尘口204;支撑架205;第一进风口206;第二进风口207;出风口208;中心面209;
[0034]底板组件300;底板301;
[0035]控制结构(电路板)400;
[0036]风扇组件500;叶片安装盘501;冷却风叶502;集尘风叶503;风扇通孔504;导风罩505;导风罩出尘口5051;容纳部5052;
[0037]电池包600;结合面601;
[0038]驱动机构700;电机701;定子叠片7011;输出轴702;轴承702A;轴承702B;轴承702C;第一齿轮703;第二齿轮704;第一轴线705;第二轴线706;基准轴线707;第一径向线708;第二径向线709;
[0039]薄膜开关800;
[0040]配重组件900;配重块901;配重盘面902;偏心轴903;偏心轴线904。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42]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示的打磨工具10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打磨工具100具体为砂光机,更具体为一种可供用户单手或者双手握持以操作的平板砂光机。可以理解的是,打磨工具100可以是圆砂、三角砂、方砂、异形砂等,只需要满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适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磨工具,包括:机身,包括机壳;电池包,为所述打磨工具提供动力源;底板组件,包括底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打磨件;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包括传动连接的电机和输出轴,所述电机具有围绕第一轴线转动的电机轴,所述输出轴围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输出轴向所述底板组件传递驱动其运动的动力;控制机构,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用以控制所述打磨工具工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的插拔方向平行于所述底板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互成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不处于同一平面中;所述电机的直径与所述打磨工具的整机高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在所述打磨工具的整机高度上的投影与所述打磨工具的整机高度的比值小于等于0.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以及安装在所述电机轴上与所述第一齿轮齿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电机的中心到所述输出轴的第二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底板长度的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的第一轴线穿过所述电池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池包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交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在所述底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底板交叠。7.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松邢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