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结构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109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轴结构,所述转轴结构包括转轴外壳、支撑板以及驱动组件。所述转轴外壳设置有收容固定部,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转轴外壳的收容固定部以及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运动。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本申请能够通过较为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电子装置的展开与折叠。单的结构能够实现电子装置的展开与折叠。单的结构能够实现电子装置的展开与折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轴结构及电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终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轴结构及具有所述折叠额转轴结构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手机等电子装置越来越趋向于大屏超薄的方向发展,但是,随着屏幕的增大,导致整机尺寸过大而不方便携带,而通过折叠方案可以解决此问题,即,既方便携带,又能够实现大屏显示。因此,折叠式电子装置也逐渐兴起。然而,目前的折叠式电子装置采用的转轴结构要么设置成可折叠式框体,而包围显示屏的周边,使得显示屏的黑边较大,影响屏占比,要么采用的转轴结构过于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轴结构及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一方面,提供一种转轴结构,所述转轴结构包括转轴外壳、支撑板以及驱动组件。所述转轴外壳设置有收容固定部,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转轴外壳的收容固定部以及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运动。
[0005]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转轴结构,所述转轴结构包括转轴外壳、支撑板以及驱动组件。所述转轴外壳设置有收容固定部,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转轴外壳的收容固定部以及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运动。
[0006]本申请中的转轴结构以及电子装置,能够通过较为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电子装置的展开与折叠。
附图说明
[000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8]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省略了显示屏部分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展开状态下的省略了显示屏部分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0]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出部分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0011]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转轴结构的一子驱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12]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子驱动组件收容于转轴外壳中的示意图。
[0013]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转轴结构的进一步的分解示意图。
[0014]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转轴结构的凸轮组件的具体示意图。
[0015]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转轴结构的主要示意出一个子驱动组件时的俯视示意图。
[0016]图9为从图8中的剖面线I-I剖开的截面示意图。
[0017]图10为沿图5中的剖面线II-II进行截取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0018]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转轴结构在处于半折叠状态下时示意出防脱支架和支撑板的关系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一并参阅图1-图3,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的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省略了显示屏部分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的展开状态下的省略了显示屏部分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出部分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所述电子装置100包括转轴结构1,所述转轴结构1包括转轴外壳10、支撑板20以及驱动组件30。所述转轴外壳10设置收容固定部11,所述驱动组件30与所述转轴外壳10的收容固定部11以及所述支撑板20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30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20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10运动。
[0021]从而,本申请中,通过较为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电子装置100的展开与折叠。
[0022]其中,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0包括两个,所述驱动组件30也包括两个。所述转轴外壳10设置有对称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两侧的收容固定部11;所述两个驱动组件30,对称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两侧,且分别与所述转轴外壳10对应侧的收容固定部11以及对应的支撑板20活动连接,所述两个驱动组件30用于驱动所述两个支撑板20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10运动,使得所述折叠转轴机构1处于如图1所示的两个支撑板20共面的展开状态,或者处于如图3所示的两个支撑板20呈夹角的折叠状态。其中,所述两个驱动组件30可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两个支撑板20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10运动。
[0023]如图3所示,所述电子装置100还包括柔性显示屏2,其中,本申请的转轴结构1设置在柔性显示屏2的下方,所述柔性显示屏2至少部分承载于所述转轴结构1的两个支撑板20上,所述柔性显示屏2在所述折叠转轴机构1处于两个支撑板20共面的展开状态时也处于展开状态,以及在所述折叠转轴机构处于两个支撑板20呈夹角的折叠状态时,也处于折叠状态。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柔性显示屏2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弯折部分的侧面为水滴状。
[0024]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0以及所述驱动组件30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每一
支撑板可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2的不同部分,当支撑板在驱动组件30的驱动下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运动时,可使得柔性显示屏2也大致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折叠或展开。
[0025]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0以及所述驱动组件30的数量可仅为一个,例如,所述支撑板20可仅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2的一半区域中的至少部分,柔性显示屏2的另一半区域则可与电子装置100的壳体3(如图1-2所示)固定,所述驱动组件30可驱动所述一个支撑板20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运动,而使得所述支撑板20支撑的柔性显示屏2的部分相对于柔性显示屏的另一半区域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也可以实现柔性显示屏2的展开与折叠。例如,在使用时,可将电子装置100对应柔性显示屏2的另一半区域的部分放置于桌面、手面等支撑物上,然后用户可对电子装置100对应有支撑板20支撑的部分施加外力,而驱动所述驱动组件30运动,而带动支撑板20运动,使得被支撑板20支撑的柔性显示屏部分与放置于支撑物上的另一半区域部分发生转动,而实现柔性显示屏2的展开与折叠。
[0026]其中,本申请中,主要以所述支撑板20以及所述驱动组件30的数量均为两个进行说明。
[0027]其中,如前所述的,本申请中,通过将转轴结构1设置在柔性显示屏2的下方,从而无需占用柔性显示屏2的边框区域,可有效提升屏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外壳,所述转轴外壳设置有收容固定部;支撑板;驱动组件,与所述转轴外壳的收容固定部以及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外壳设置有对称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两侧的两个收容固定部;所述支撑板包括两个;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两个驱动组件对称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两侧,且分别与所述转轴外壳对应侧的收容固定部以及对应的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两个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两个支撑板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运动,使得所述折叠转轴机构处于两个支撑板共面的展开状态,或者处于两个支撑板呈夹角的折叠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两个支撑板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转动,同时还驱动所述两个支撑板的靠近所述转轴外壳的第一端沿着转轴外壳的表面方向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转轴机构从展开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时,所述两个支撑板的远离所述转轴外壳的第二端相向运动,且所述两个支撑板的转动角度均大于90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驱动组件包括两个子驱动组件,所述转轴外壳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两侧的收容固定部包括两个子收容固定部,所述两个子收容固定部位于所述转轴外壳沿着转轴外壳中心轴线方向的相对两端,每一驱动组件的两个子驱动组件分别活动连接于对应的收容固定部的两个子收容固定部中,且每一驱动组件的两个子驱动组件还与对应的支撑板均连接,所述两个驱动组件中的设置在转轴外壳的同一端的子驱动组件沿着转轴外壳中心轴线对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子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臂、轨道支架以及防脱支架,所述转动臂和所述防脱支架可转动地固定于对应的子收容固定部,所述轨道支架可滑动地固定于所述转动臂上,与所述子驱动组件活动连接的支撑板的靠近所述转轴外壳的第一端与所述防脱支架可活动地连接,所述支撑板的远离所述转轴外壳的第二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轨道支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子收容固定部包括转轴外壳中心轴线方向排布的转动臂收容部以及防脱支架固定部,所述转动臂包括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收容于所述转动臂收容部中,并与所述转动臂收容部形成转动连接,所述防脱支架包括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防脱支架固定部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收容部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侧板形成的转动臂收容空间,所述转动臂的第一连接臂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与两个第一侧板转动连接,所述防脱支架固定部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二侧板,所述防脱支架盖设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上,且所述固定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的顶端设置弧形缺口,且所述防脱支架的朝向所述两个第二侧板的底面为圆柱面,所述防脱支架的底面与所
述弧形缺口配合而盖设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上,所述防脱支架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以及转轴外壳的内底壁构成一弧形的支撑板收容空间,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延伸有一弧形支板,所述弧形支板收容于所述弧形的支撑板收容空间中,并可在所述支撑板收容空间中运动,而使得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防脱支架可活动地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支架的固定端包括从所述防脱支架的本体延伸出的两个平行支臂,以及从两个平行支臂相向延伸出的两个凸柱,所述两个第二侧板相背的两个表面设置有收容槽,所述两个平行支臂夹持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且所述两个凸柱分别收容于对应的收容槽中,而可相对所述收容槽转动。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还包括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连接臂位于所述转动臂的两端,并通过转动臂连接部连接,所述轨道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从支架本体延伸出的支架支臂,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支架支臂可滑动地连接,而使得所述轨道支架可滑动地固定于所述转动臂上。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臂包括从转动臂连接部延伸出来的两个连接支臂,所述两个连接支臂相对设置且间隔一定距离;所述轨道支架包括从支架本体延伸出的两个支架支臂,所述两个支架支臂夹持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连接支臂,且所述两个支架支臂沿着支架支臂的延伸方向设置有长条形通槽,所述第二连接臂的被所述两个支架支臂夹持的连接支臂也设置有长条形通槽,通过一连接轴穿过所述两个支架支臂的长条形通槽以及所述连接支臂的长条形通槽,而将所述两个支架支臂与所述连接支臂可滑动的连接在一起,而使得所述轨道支架可滑动地固定于所述转动臂上。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支架的支架本体的朝向支撑板的表面开设有底面为弧面的凹槽,所述支撑板的远离所述转轴外壳的第二端延伸有一凸块,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凹槽中,并与所述凹槽形成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的连接,而使得所述支撑板的远离所述转轴外壳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轨道支架。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转轴结构还包括两个转动件,所述转轴外壳还包括两个转动件收容部,每一转动件收容部设置于转轴外壳同一端的位于转轴外壳中心轴线两侧的两个子收容固定部之间,用于收容对应的转动件,每一转动件与活动连接所述两个子收容固定部中的两个子驱动组件转动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子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臂,每一子收容固定部包括转轴外壳中心轴线方向排布的转动臂收容部,所述转动臂可转动地固定于对应的子收容固定部的转动臂收容部中,所述转动臂包括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收容于所述转动臂收容部中,并与所述转动臂收容部形成转动连接,其中,每一子驱动组件中的转动臂的第一连接臂为圆柱状结构,所述转动件为转动轮,第一连接臂的圆柱轴心线及转动轮的转动中轴线与所述转轴外壳中心轴线平行;对称设置于转轴外壳中心轴线两侧的每一子驱动组件中的转动臂的第一连接臂收容于对应的转动臂收容空间后,每一第一连接臂的为圆柱面的端面还与所述转动件抵触,而通过所述转动件相对转动。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转轴结构还包括两个弹性固定件,所述转轴外壳还包括两个弹性固定件收容部,所述两个弹性固定件收容部分别位于所述转轴外壳的沿转轴外壳中心线方向上的两个端部,每一驱动组件均位于所述两个弹性固定件之间,并抵持固定于所述两个弹性固定件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长春郑泽宽张前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