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冷却液内循环的离心式屏蔽电机型屏蔽电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093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8
一种具有冷却液内循环回路的离心式屏蔽电机型屏蔽电泵,包括泵盖、泵体、定子、转子组件、叶轮,泵轴,所述泵体包括屏蔽套和泵壳,所述屏蔽套的一端开口,另一端中心形成支撑座支撑泵轴,所述屏蔽套的内部空间形成转子腔容纳转子组件,所述转子腔外壁与泵壳内壁相围形成下端开口的用于放置所述定子的定子腔,泵盖与泵体围合固定形成叶轮腔及压出室、吸入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表面设有水密密封除露出外部接线端子(31)外所有带电部件的塑封层,所述定子腔的下端开口被密封盖水密封闭,在所述定子腔和所述转子腔中限定出一冷却液内循环回路。通过冷却液在该冷却液内循环回路的流动,把定子及转子组件的热量带走,提高散热效率。提高散热效率。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冷却液内循环的离心式屏蔽电机型屏蔽电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式屏蔽电机型屏蔽电泵,尤其涉及其以泵送液体冷却定子的结构,IPC分类属于F04D29/58。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离心式屏蔽电机型屏蔽电泵采用的冷却液循环结构制造成本和使用效果仍欠佳。
[0003]有关术语和公知常识,可参见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年或1997年版的《机械工程手册》和《电机工程手册》以及国家标准GB 7021《离心泵名词术语》、1977年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出版的《石油化工用泵第五分册:屏蔽泵》和2011年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泵理论与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出一种相比传统结构更简单和冷却效果较好的离心式屏蔽电机型屏蔽电泵。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冷却液内循环的离心式屏蔽电机型屏蔽电泵,包括泵盖、泵体、定子、转子组件、叶轮和泵轴,所述泵体包括屏蔽套和泵壳,所述屏蔽套的一端开口,另一端中心形成支撑座支撑泵轴,所述屏蔽套的内部空间形成转子腔容纳转子组件,所述转子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冷却液内循环的离心式屏蔽电机型屏蔽电泵,包括泵盖(1)、泵体(2)、定子(3)、转子组件(4)、叶轮(5)和泵轴(6),所述泵体(2)包括屏蔽套(21)和泵壳(22),所述屏蔽套(21)的一端开口,另一端中心形成支撑座支撑泵轴(6),所述屏蔽套(21)的内部空间形成转子腔(211)容纳转子组件(4),所述转子腔外壁与泵壳内壁相围形成下端开口的用于容纳所述定子(3)的定子腔(221),泵盖(1)与泵体(2)围合成容纳叶轮(5)的叶轮腔(101),叶轮腔(101)包括吸入室(102)、压出室(103)及吐出口(104),所述叶轮(5)的后盖板设有平衡孔(5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3)表面设有水密密封除露出外部接线端子(31)外所有带电部件的塑封层(32),所述定子腔(221)的开口被密封盖(7)水密封闭,在所述定子腔(221)和转子腔(211)间限定出一冷却液内循环回路,所述定子腔(221)设有与压出室(103)连通的进水通道(23),所述转子腔(211)设有与定子腔(221)连通的过水通道(24);上述结构构成的冷却液内循环回路路径为:压出室(103)——进水通道(23)——定子腔冷却液循环通路(222)——过水通道(24)——转子腔冷却液循环通路(212)——平衡孔(51)——吸入室(1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屏蔽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23)的进口(231)设置在压出室(103)邻近吐出口(104)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屏蔽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23)的数量为2个或以上个,并在圆周方向均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屏蔽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封层(32)外周表面设有轴向连通定子(3)上下端面的外周冷却槽(3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屏蔽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冷却槽(33)为2条或2条以上,沿圆周方向均布。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