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文安专利>正文

循环式自增压风电光伏综合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0925 阅读:3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领域。在组合式柜体的上部,通过固定铰接口固定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矩阵,为调整光伏发电矩阵的迎光表面的角度,设计有角度支撑件进行调整。为提高风能的利用率,设计有风力增压系统,自然的风力经过组装式进风口,通过风力增压风道,进入循环式风道,利用增压后的风的势能,驱动风力发电机进行工作。风电光伏发电系统中,以共用直流汇流排进行风电和光电的直接综合控制。以整体式的结构,取消了风力塔架的使用,提高了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能,以及维护检修的便捷。并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提高了适用地域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于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领域,尤其涉及循环式自增压风电光伏综合发 电系统。背覇技术目,使用的发电系统,均存在如下的不足;l.排放物数量大;2.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 染严-重;.3.后期投入资金量大4.单一性动力进行电力生产所受到的局限影响大5.有效利 用率及综合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生产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循环、多种自然资源 直接转换的、多功能、安全便携、无污染、无排放、节约用地的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的生 产方式,扩大新能源生产的使用范围,提高其有效利用率、综合利用率以及减少减少投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有六大部分所组成(-).太阳能光伏发电 矩阵部分涉及有国标定型的单晶硅光伏电池、经过串联/并联的扩展组合成为光伏发电矩阵 系统a.风力发电部分涉及有循环式自增压部分、国标定型的风力发电机;曰.电能储存 部分渉及有储能蓄电瓶、智能型自动充电控制/充电保护、共用直流汇流排集电系统;卿. 逆变器熊分涉及有直流/交流的逆变器、谐波控制器、稳压系统;的.电气控制部分涉及 有安全保护控制、过电流/过电压保护、欠压保护、漏电保护、时间继电器、风电/光电的电 能平衡控制保护、电能输出控制保护、远程调度控制、在线监测控制、接地保护、避雷设施; 的.覆盖物部分涉及有风力发电机的覆盖物、电气控制部分的覆盖物、整体系统的固定安装 部分、可拆卸的运输轮(参阅说明书附图)。所埤的树覆盖物部分是本技术所述的主要载体;所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矩阵部分、 风力^电部分、曰电能储存部分的智能型自动充电控制/充电保护、^)电气控制部分中的风 电/光电的电能平衡控制保护是本技术所述的主体件,其制造材料、制造工艺与现有技术 的同类d件基本相同。本技术所述的循环式自增压风电光伏综合发电系统,在电气运行系统中,共分为三 大部分 一、发电部分涉及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循环式自增压系统、风力发电机、 共用直滴汇流排集电系统、智能型自动充电控制/充电保护系统、储能蓄电瓶系统、光伏发电 矩阵固定i部分、风力发电部分的覆盖物部分所组成;二、供电部分涉及有稳压系统、直流/ 交流的逆变器、谐波控制器、电能输出、电功率计量系统以及升压/并网系统所组成;三、控 制/保护部分涉及有直流/交流配电系统、安全保护系统(过电流/过电压保护、欠压保护、 漏电保护.、时间继电器、接地保护、避雷设施)、风电/光电的电能平衡控制保护、远程调度 控制、在线监测控制所共同组成。叙述如下一、发电部分将国标定型的太阳能单晶硅光伏组件,经过串联/并联的扩展组合成为光 伏发电 (技术参数直流24V、单机标定功率3Kw)、将太阳的光能转换为电能;自然的 风力经id循环式自增压系统、将自然的风力增压后并且循环使用,利用风的势能驱动风力发电机工作(技术参数直流24V、单机标定功率5Kw)提供电能;经共用直流汇流排集电系统、 智能型自动充电控制/充电保护、快速充电/涓流充电的均衡控制部分、风电/光电的电能平衡 控制保护、储能蓄电瓶的在线监测控制部分,将风光综合能量所发出的电能,储存于蓄电瓶 组阵内。二、 供电部分经过稳压系统、将储存于蓄电瓶内的电能,通过直流/交流的逆变器而转 变为交琉电能(技术参数电压220/380V、频率为50Hz)、由谐波控制器来保证电能质量(13 次内的正弦波形、谐波误差为±7%)、电能输出系统(电能输出端口、发电系统单机的扩容联 结端口、电功率计量系统)、升压/等级并网系统(经过扩容联结后,组建为大型或超大型的 风光能综合动力发电站,规模为1千 100万千瓦;使用升压变压器升压后)供电运行。三、 控制/保护部分设计有直流/交流配电系统、安全保护系统(过电流/过电压保护、欠压保护、漏电保护、时间继电器、接地保护、避雷设施)、风电/光电的电能平衡控制保护、 远程调度控制、在线监测控制、中央自动/手动控制联动保护系统所共同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完全利用自然的太阳光能+风能作为原动能直接转换为电 能,彻底解决了因使用化石燃料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有害物质的严重污染、以及巨量的排放物。 特别是使用了风力自增压和循环增压系统,充分提高了对风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综合利用 率,并B此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将风电光伏综合发电系统的适用地域扩大到常年平均风速》3.2m/a;的广大内陆地区。以整体式的结构,取消了风力塔架的使用,提高了产品在实际使 用中的安全性能,以及维护检修的便捷。附豳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向视图。 图4是风力增压系统的示意图。图l中l.固定铰接口, 2.太阳能光伏发电矩阵,3.角度支撑件,4.组装式进风口, 5. 风力增压风道,6.风力发电机,7.循环式风道,8.风力机固定座,9.共用直流汇流排,10. 风力机叶轮,ll.组合式柜体,12.电能输出控制总成,13.拆卸式移动轮,14.逆变器,i5. 储能蓄电瓶,16.电气控制总成,17.谐波控制器。图2中l.固定铰接口, 2.太阳能光伏发电矩阵,3.角度支撑件,4.组装式进风口, 5. 风力增压风道,6.风力发电机,7.循环式风道,8.风力机固定座,9.共用直流汇流排,10. 风力机叶轮,ll.组合式柜体,12.电能输出控制总成,13.拆卸式移动轮,14.逆变器,15. 储能蓄电瓶,16.电气控制总成,17.谐波控制器,18.电气控制柜门。图3中4.组装式进风口, 6.风力发电机,7.循环式风道,8.风力机固定座,10.风力 机叶轮。图4中5.风力增压风道,6.风力发电机,7.循环式风道,8.风力机固定座,IO.风力机 叶轮,ll.组合式柜体。具体实施方式现参照附图,结合实施示例说明如下在图l、图2、图3、图4中,本技术所述的循环式自增压风电光伏综合发电系统, 主要涉及有固定铰接口 (1)、太阳能光伏发电矩阵(2)、角度支撑件(3)、组装式进风口 (4)、 风力增压风道(5)、风力发电机(6)、循环式风道(7)、风力机固定座(8)、共用直流汇流 排(9)、风力机叶轮(10)、组合式柜体(11)、电能输出控制总成(12)、拆卸式移动轮(13)、 逆变器(14)、储能蓄电瓶(15)、电气控制总成(16)、谐波控制器(17)、电气控制柜门(18) 所共同组滩。其中所说的的覆盖物部分是本技术所述的主要载体,涉及有固定铰接口、角度支撑 件、组牆式进风口、风力增压风道、循环式风道、风力机固定座、组合式柜体、拆卸式移动 轮、电气控制柜门所组成。其中所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矩阵部分、〇风力发电部分、〇电 能储存邻分的智能型自动充电控制/充电保护、(i)电气控制部分中的风电/光电的电能平衡控 制保护是本技术所述的主体件,涉及有太阳能光伏发电矩阵、风力发电机、共用直流汇 流排、电能输出控制总成、逆变器、储能蓄电瓶、电气控制总成、谐波控制器所组成。其制 造材料、制造工艺与现有技术的同类部件基本相同。其中所说的风力循环增压和循环增压部 分、共用直流汇流排、风电/光电的电能平衡控制保护的整体设计,是本技术所说的核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循环式自增压风电光伏综合发电系统,涉及有固定铰接口(1)、太阳能光伏发电矩阵(2)、角度支撑件(3)、组装式进风口(4)、风力增压风道(5)、风力发电机(6)、循环式风道(7)、风力机固定座(8)、共用直流汇流排(9)、风力机叶轮(10)、组合式柜体(11)、电能输出控制总成(12)、拆卸式移动轮(13)、逆变器(14)、储能蓄电瓶(15)、电气控制总成(16)、谐波控制器(17)、电气控制柜门(18)、所共同组成;其特征是:在组合控制柜的上部,通过固定铰接口连接固定太阳能光伏发电矩阵、可调整光伏矩阵的迎光角度的角度支撑件;在组合式柜体的中部,有风力增压和循环增压风道,自然风力经过组装式进风口、风力增压风道、将风力自然增压后驱动风力发电机进行发电工作;风能+光能的互补型发电,通过公用直流汇流排进行综合汇流控制、电气控制总成、进入储能蓄电瓶进行储存;所储存的电能经电气控制总成、电能输出总成对外输出电能的完整的组合设计。

【技术特征摘要】
1. 循环式自增压风电光伏综合发电系统,涉及有固定铰接口(1)、太阳能光伏发电矩阵(2)、角度支撑件(3)、组装式进风口(4)、风力增压风道(5)、风力发电机(6)、循环式风道(7)、风力机固定座(8)、共用直流汇流排(9)、风力机叶轮(10)、组合式柜体(11)、电能输出控制总成(12)、拆卸式移动轮(13)、逆变器(14)、储能蓄电瓶(15)、电气控制总成(16)、谐波控制器(17)、电气控制柜门(18)、所共同组成;其特征是在组合控制柜的上部,通过固定铰接口连接固定太阳能光伏发电矩阵、可调整光伏矩阵的迎光角度的角度支撑件;在组合式柜体的中部,有风力增压和循环增压风道,自然风力经过组装式进风口、风力增压风道、将风力自然增压后驱动风力发电机进行发电工作;风能+光能的互补型发电,通过公用直流汇流排进行综合汇流控制、电气控制总成、进入储能蓄电瓶进行储存;所储存的电能经电气控制总成、电能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文安
申请(专利权)人:崔文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