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0893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8
一种液冷系统,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对制冷过程中的冷媒进行补充,保证制冷的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包括服务器,服务器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的发热元器件;水冷板设置于外壳内,水冷板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水冷板与发热元器件相接触;补液装置内部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进水口与水冷板的出水口连通,第二腔室的出水口与水冷板的进水口连通;换热组件,第一腔室的出水口和第二腔室的进水口均与换热组件连通;液泵用于驱动冷媒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制冷。于制冷。于制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大型数据中心在信息全球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重要基础设施。
[0003]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在运行时会产生热量,由于服务器中的元器件的分布密度不同,例如,CPU内的元器件分布集中,温度散去较难,其他元器件分布相对分散,温度散去较易,如果采用统一的风冷模式对服务器进行散热,分布分散的元器件的热量散去后,分布相对集中的元器件的热量还没有散去。
[0004]因此,多采用液冷散热模式对服务器内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但液冷散热所采用的冷媒在管道中进行循环时可能存在漏液问题,冷媒的减少会对热量的传输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系统,能够对冷媒进行补充,保障热量的传输。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液冷系统,包括服务器,服务器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的发热元器件;水冷板设置于外壳内,水冷板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水冷板与发热元器件相接触;补液装置内部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进水口与水冷板的出水口连通,第二腔室的出水口与水冷板的进水口连通;第一腔室的出水口和第二腔室的进水口均与换热组件连通;液泵用于驱动冷媒流动。
[000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在液泵的作用下,冷媒不断在水冷板和换热组件之间进行循环流动,进行换热。由于密封不严等原因,冷媒可能会泄露。通过设置补液装置,当从水冷板的出水口流出的冷媒减少时,在冷媒流经第一腔室时,第一腔室中储存的冷媒能够自动汇入,进行补充,使从第一腔室的出水口流出的冷媒的量恢复正常;当从换热组件流进第二腔室的冷媒减少时,在冷媒经过第二腔室时,第二腔室中储存的冷媒能够自动汇入,进行补充,使从第二腔室的出水口流出的冷媒的量恢复正常,保证换热的正常进行。
[0009]进一步地,补液装置包括补液箱,补液箱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补液箱的内腔分割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0010]进一步地,液冷系统还包括热管,热管设置于水冷板和发热元器件之间,热管的蒸发端与发热元器件接触,热管的冷凝端与水冷板接触。
[0011]进一步地,发热元器件设置有多个,热管设置有多个,多个发热元器件与多个热管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热管的蒸发端分别与对应的发热元器件接触,多个热管的冷凝端均与水冷板接触。
[0012]进一步地,水冷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水冷板与多个热管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热管的
冷凝端分别与对应的水冷板接触;其中,多个水冷板的出水口均与第一腔室的进水口连通,多个水冷板的进水口均与第二腔室的出水口连通。
[0013]进一步地,液冷系统还包括供液管路,供液管路为环形管路,多个水冷板的进水口均通过供液管路与第二腔室的出水口连通;回液管路,回液管路为环形管路,多个水冷板的出水口均通过回液管路与第一腔室的进水口连通。
[0014]进一步地,液冷系统还包括快速接头,快速接头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供液管路与水冷板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快速接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中的一个设置于供液管路上,另一个设置于水冷板的进水口处;回液管路与冷水板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快速接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中的一个设置于回液管路上,另一个设置于水冷板的出水口处。
[0015]进一步地,液冷系统还包括供液支管,供液支管的第一端与供液管路连通,供液支管的第二端与水冷板的进水口连通;回液支管,回液支管的第一端与回液管路连通,回液支管的第二端与水冷板的出水口连通。
[0016]进一步地,服务器设置有多个,每个服务器中均设置有水冷板,水冷板均与对应发热元器件接触,水冷板的出水口均与第一腔室的进水口连通,水冷板的进水口均与第二腔室的出水口连通。
[0017]进一步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第一腔室的出水口与换热器的第一进水口连通,第二腔室的进水口与换热器的第一出水口连通;冷却装置;换热器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与冷却装置连通。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液冷系统的第一种结构图;
[0019]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液冷系统的第二种结构图;
[0020]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液冷系统的第三种结构图;
[0021]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固定板发热元器件之间的结构图;
[0022]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热管与发热元器件固定的结构图;
[0023]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液冷系统的第四种结构图;
[0024]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液冷系统具有多个服务器的第一种结构图;
[0025]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液冷系统具有多个服务器的第二种结构图;
[0026]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液冷系统具有多个发热元器件的结构图;
[0027]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液冷系统具有多个水冷板的结构图;
[0028]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液冷系统的第五种结构图。
[0029]附图标记:100

服务器;110

外壳;120

发热元器件;200

水冷板;210

快速接头;211

第一接头;212

第二接头;300

补液装置;310

补液箱;320

第一腔室;330

第二腔室;340

隔板;400

换热组件;410

换热器;420

冷却装置;500

液泵;600

热管;610

固定板;611

凹槽;700

供液管路;710

供液支管;800

回液管路;810

回液支管;900

电导率传感器;910

温度传感器;920

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发热元器件;水冷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水冷板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水冷板与所述发热元器件相接触;补液装置,所述补液装置内部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进水口与所述水冷板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冷板的进水口连通;换热组件,所述第一腔室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二腔室的进水口均与所述换热组件连通;液泵,用于驱动冷媒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装置包括补液箱,所述补液箱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补液箱的内腔分割为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热管,所述热管设置于所述水冷板和所述发热元器件之间,所述热管的蒸发端与所述发热元器件接触,所述热管的冷凝端与所述水冷板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器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热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发热元器件与多个所述热管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热管的蒸发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发热元器件接触,多个所述热管的冷凝端均与所述水冷板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水冷板与多个所述热管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热管的冷凝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水冷板接触;其中,多个所述水冷板的出水口均与所述第一腔室的进水口连通,多个所述水冷板的进水口均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出水口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供液管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健朱清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