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用带导电球囊的双腔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0851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用带导电球囊的双腔胃管,包括胃管,所述胃管上设置有导电球囊和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一端和导电球囊连通设置,另一端弯曲设置,所述胃管的一端穿过导电球囊,且该端侧面为开口设置,所述胃管的另一端穿过导气管的弯折处,且该端设置有注食口,所述导气管中设置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穿过导电球囊,且和所述导电球囊的外表面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电极接口,通过导电球囊和导线,可以对病人的食管上括约肌进行电刺激和压力检测,有利于治疗吞咽障碍,并且气囊可以有效的防止食物沿着食管逆流,避免因为食物进入气管而引起的肺炎。物进入气管而引起的肺炎。物进入气管而引起的肺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用带导电球囊的双腔胃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用带导电球囊的双腔胃管。

技术介绍

[0002]胃管从病人的鼻孔插入,经过咽部和食管后进入胃部,一般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洗胃、向病人胃中注入食物和营养等,对于进食困难的病人来说,需要使用胃管来获取糖分和营养;由于人的食管是一直处于打开的状态,在使用胃管时容易因为食物逆流进气管导致肺炎,且进食困难的病人吞咽功能障碍,不能完成吞咽动作,而食管上括约肌就与吞咽反应有关,现有治疗手段不能利用胃管来刺激食管上括约肌,导致胃管需要频繁的取出,容易引起感染,对病人来说十分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用带导电球囊的双腔胃管。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用带膨胀球囊的双腔管体,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设置有膨胀球囊和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一端和膨胀球囊连通设置,另一端弯曲设置,所述管体的一端穿过膨胀球囊,且该端侧面为开口设置,所述管体的另一端穿过导气管的弯折处,且该端设置有注食口,所述导气管中设置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穿过膨胀球囊,且和所述膨胀球囊的外表面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电极接口。
[0005]优选的是,所述导气管和电极接口对应的一端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设置有单向阀。通过注水口更加方便导气管和注射器连接,通过单向阀可以避免空气或水流回流。
[0006]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膨胀球囊外表面设置有导电涂层,所述导电涂层和导线电性连接。通过导电涂层可以使膨胀球囊外表面均匀的布满电荷,使得膨胀球囊对于食道上段括约肌的电刺激更加均匀,不会出现只刺激一个电的情况出现。
[0007]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导线和电极接口连接的一端穿过导气管侧壁。电极接口位于导气管之外,方便连接外界设备。
[0008]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管体内壁中设置有金属丝,所述金属丝的一端穿过注食口侧壁。通过金属丝可以使管体的柔韧性降低,但是更加容易插入人的胃中。
[0009]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膨胀球囊容量为10

20ML。10

20M容量的膨胀球囊有在使用的时候,不会过大,不便于插入病人食道。
[0010]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膨胀球囊与管体末端开口处的距离为38

42CM。膨胀球囊距离管体末端38

42CM保证了在膨胀球囊接触食道上端括约肌的时候,管体末端在病人胃中。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在本技术中,管体可以作为鼻饲管使用,膨胀球囊在充气或充水之后可以卡在食道上端括约肌处,将管体固定,还能对食道上端括约肌进行电刺激和压力测试,且膨胀球囊充水或充气之后,可以预防食物沿着食道反流进入气管,且膨胀球囊在充水和充气之后可直接对病人进行电刺激和压力测定,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出气注食口、电极接口、单向阀和注气口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图中:1、管体;2、膨胀球囊;3、导气管;4、注食口;5、导线;6、电极接口;7、注水口;8、单向阀;9、导电涂层;10、金属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1:
[0019]请参阅图1

3,一种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用带膨胀球囊2的双腔管体1,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上设置有膨胀球囊2和导气管3,所述导气管3的一端和膨胀球囊2连通设置,另一端弯曲设置,所述管体1的一端穿过膨胀球囊2,且该端侧面为开口设置,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穿过导气管3的弯折处,且该端设置有注食口4,所述导气管3中设置导线5,所述导线5的一端穿过膨胀球囊2,且和所述膨胀球囊2的外表面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电极接口6。
[00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3和电极接口6对应的一端设置有注水口7,所述注水口7设置有单向阀8。通过将注射器和注水口7连接,通过注射器向导气管3中注水或空气,单向阀8只允许气流或水单向流动,能够避免气流或水回流。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膨胀球囊2外表面设置有导电涂层9,所述导电涂层9和导线5电性连接。导电涂层9可以导电,进行电刺激的时候,导电涂层9可以使膨胀球囊2的外表面均匀的布满电荷,进而对食道上段括约肌进行刺激。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线5和电极接口6连接的一端穿过导气管3侧壁。导线5穿过导气管3,使电极接口6位于导气管3之外,使导线5不会对注水口7造成影响。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1内壁中设置有金属丝10,所述金属丝10的一端穿过注食口4侧壁。金属丝10可以增加管体1的硬度,使管体1不会过于柔软,再将管体1插入人的身体的时候,管体1可以更加顺利的插入人的身体中。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膨胀球囊2容量为10

20ML。10

20ML容量的膨胀球囊2在充气或充水之后,可以恰好卡在病人食道内,如果过大,不方便进入病人体内,而且不方便进行压力测试,注水或注气的时候,阻力会比较大。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膨胀球囊2与管体1末端开口处的距离为35

45CM。膨胀球囊2在管体1上距离末端35

45CM处的时候,再将膨胀球囊2和食道上端括约肌接触之后,管体1
末端会处于病人胃中
[0026]实施例2:
[0027]请参阅图1

3,将管体1穿过病人的鼻腔、口腔,并且伸入食道中,直到管体1的末端进入病人的胃中,管体1中的金属丝10可以增加管体1的硬度,使管体1不会过于柔软,再将管体1插入人的身体的时候,管体1可以更加顺利的插入人的身体中,在之后,将吸满空气或水的注射器和注水口7连接,然后将注射器中的水或空气注入导气管3,空气或者水通过导气管3注入膨胀球囊2中,使膨胀球囊2膨胀,注入的空气或水的量优选为一到十五毫升,具体注入多少的水或空气,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以病人不会产生不适为宜,单向阀8使输入的气或者水不会回流,放水或放气的时候,打开单向阀8即可,在之后,回拉管体1,在遇到阻力时,可以确定膨胀球囊2在食管的第一狭窄处,这样就可以对麻痹的食道上段括约肌进行电刺激和压力测定,膨胀球囊2充气或充水后可以与食管上段括约肌充分紧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用带导电球囊的双腔胃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上设置有膨胀球囊(2)和导气管(3),所述导气管(3)的一端和膨胀球囊(2)连通设置,另一端弯曲设置,所述管体(1)的一端穿过膨胀球囊(2),且该端侧面为开口设置,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穿过导气管(3)的弯折处,且该端设置有注食口(4),所述导气管(3)中设置导线(5),所述导线(5)的一端穿过膨胀球囊(2),且和所述膨胀球囊(2)的外表面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电极接口(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用带导电球囊的双腔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3)和电极接口(6)对应的一端设置有注水口(7),所述注水口(7)设置有单向阀(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用带导电球囊的双腔胃管,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乐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