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开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暗场并行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059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暗场并行检测的微流控芯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暗场并行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包括在玻璃基底上固定或键合微流道结构,待测样液和特异性探针经由四路独立检测通路分别流入四个观察腔室,其中导流微阵列结构可将微流均匀分布于观察腔室中。流出观察腔室的样液经废液出口与导管流出微流控芯片,并进行收集或处理。为方便通入样液、探针与收集废液,在微流控结构入口和废液出口处设有垫片,导管从垫片插入与微流控芯片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在同一视场下对溶液环境中多种目标的并行检测,通过并行检测的设计最大程度利用暗场视野,匹配暗场显微镜的观测极限,进而提高检测效率。进而提高检测效率。进而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暗场并行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并行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0002]微流控技术是指使用至少在一个维度上为微米量级的微流道结构对微量流体进行操作的技术。而微流控系统,也称为片上实验室,能在单一器件或芯片上将微电子科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工程等科学进行交叉,从而实现取样、处理、分离、数据分析等操作或功能。微流控系统因具有试剂消耗低、反应时间短、成本低、设计通用性强、可与其他小型化设备并行操作和集成等优点,在近20年受到广泛研究。此外,贵金属纳米粒子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效应,其在特定波长位置可产生强烈能量吸收与散射。在暗场环境下,可利用LSPR效应,通过修饰特有异性功能基团的探针实现对靶粒子的高灵敏度检测。
[0003]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暗场生物传感系统的微流控芯片,实现在同一视场下对溶液环境中多种目标的并行检测,即在同一个暗场视野中进行观察与分析。通过并行检测的设计最大程度利用暗场视野,匹配暗场显微镜的观测极限,进而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暗场并行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底部由玻璃基底构成微流控芯片的衬底;所述玻璃基底上设有特殊微流道;所述微流道结构在入口与出口处连接有出入口垫片,垫片与导管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基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由厚度小于1mm的透明玻璃定制;其大小略大于所述的微流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道结构由玻璃基底与微流道盖片构成,所述微流道盖片与衬底接触一面按照暗场并行检测需求设有凹槽,与玻璃基底紧密贴附形成微流道结构;所述微流道盖片材质可为塑料、玻璃或某些聚合物(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为减小材质对暗场信号的影响,微流道盖片厚度应尽量小(1-2mm);所述微流道结构主要包括入口、流阻平衡段、观察腔室、导流微阵列、废液出口五部分组成;四条独立通路流经流阻平衡段进入四个独立的观察腔室;观察腔室中设有导流微阵列结构可使样液在观察腔室中均匀分布;样液从观察腔室中流出后从废液出口流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口,其特征在于:入口由一个上游入口和四个下游入口构成,分别打孔;可根据实际需要从上游入口和下游入口通入待测样液或特异性探针;从上游入口通入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微流先后通过两个二叉口,形成四路独立的检测通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华宁书朋张文嘉杜谦张全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