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050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4
本申请涉及炊具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内锅以及把手。内锅与锅盖围设成烹饪腔,锅盖能够盖设于内锅上;把手至少部分地连接于内锅的外部,把手形成有第一隔热空区以及位于第一隔热空区背离内锅一侧的握持部。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通过在把手上设置第一隔热空区,能够有效减少内锅对把手的热传递,从而降低握持部的温度。另一方面本申请把手的第一隔热空区的结构紧凑,减小了握持部与内锅之间的距离,降低了把手的握持部的受力力矩,从而提高了把手的整体强度,耐用度更好。用度更好。用度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器具


[0001]本申请涉及炊具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饭煲、电压力锅、空气炸锅等烹饪器具,其内锅的把手a,请参见图1,为防止把手温度较高,使用铁片b将把手位置伸出较长距离,以远离高温结构。此结构中,铁片b伸出较长,占用空间大,结构不够紧凑,且铁片b需要足够强度,以满足负重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把手的隔热效果好。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0006]锅盖;
[0007]内锅,与所述锅盖围设成烹饪腔,所述锅盖能够盖设于所述内锅上;以及
[0008]把手,至少部分地连接于所述内锅的外部,所述把手形成有第一隔热空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背离所述内锅一侧的握持部。
[0009]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锅盖形成有导流部,所述第一隔热空区位于所述导流部的下方,所述第一隔热空区贯穿所述把手的上下两侧,所述导流部用于将所述锅盖与所述内锅之间的间隙排出的气流至少部分地引导至所述第一隔热空区。
[0010]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把手形成有阻挡筋,所述阻挡筋位于所述握持部靠近所述第一隔热空区的一端,所述阻挡筋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的下方。
[0011]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隔热空区包括:
[0012]第一子空区,所述第一子空区朝向所述握持部的一侧的壁面为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的上端沿背离所述内锅的方向倾斜;以及
[0013]第二子空区,与所述第一子空区连通,所述第二子空区位于所述第一子空区的下方,所述第二子空区朝向所述握持部的一侧的壁面为第二壁面,所述第二子空区背离所述握持部的一侧的壁面为第三壁面,所述第二壁面的下端沿背离所述内锅的方向倾斜,以使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第三壁面之间的距离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0014]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隔热空区为盲孔。
[0015]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0016]外锅,形成有上端敞开的加热腔,所述内锅能够容设于所述加热腔内;以及
[0017]外壳,形成有与所述把手密封连接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外壳朝向所述把手的一侧,所述外锅安装在所述外壳内。
[0018]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外壳包括:
[0019]壳本体,所述外锅安装在所述壳本体内;以及
[0020]壳罩,安装在所述壳本体的上端,所述壳罩环绕在所述外锅的周围,所述壳罩的外
周壁上具有环形凸边,所述止挡部形成于所述环形凸边。
[0021]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把手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背离所述握持部一侧的阻闭筋以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的上方并与所述内锅连接,所述阻闭筋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的下方,所述阻闭筋与所述止挡部密封连接,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外锅与所述把手之间的间隙的下方。
[0022]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部包括支撑板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内锅的一端的过渡板,所述支撑板沿所述过渡板的周向设置,所述支撑板至少部分地安装于所述内锅的外侧,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内锅接触以支撑于所述内锅,所述支撑板、所述过渡板以及所述内锅围设成第二隔热空区。
[0023]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握持部的上下表面形成有防滑凹槽;和/或,所述把手形成有位于所述握持部背离所述第一隔热空区的一端的端挡,所述端挡分别凸出于所述握持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和/或,所述把手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
[00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内锅以及把手。把手至少部分地连接于内锅的外部,把手形成有第一隔热空区以及位于第一隔热空区背离内锅一侧的握持部。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通过在把手上设置第一隔热空区,能够有效减少内锅对把手的热传递,从而降低握持部的温度。另一方面本申请把手的第一隔热空区的结构紧凑,减小了握持部与内锅之间的距离,降低了把手的握持部的受力力矩,从而提高了把手的整体强度,耐用度更好。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现有烹饪器具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的把手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的把手的结构剖视图;
[0029]图5为图4中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的把手的结构剖视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把手a;铁片b;锅盖1;内锅2;把手3;外锅4;外壳5;烹饪腔21;第一隔热空区31;握持部32;导流部11;阻挡筋33;加热腔41;壳罩51;环形凸边521;阻闭筋34;安装部35;端挡36;第一子空区311;第二子空区312;支撑板351;过渡板352;第二隔热空区353;防滑凹槽321;第一壁面3111;第二壁面3121;第三壁面3122。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003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2的烹饪器具的正常工作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
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5]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内锅2以及把手3。内锅2与锅盖1围设成烹饪腔21,锅盖1能够盖设于内锅2上;把手3至少部分地连接于内锅2的外部,把手3形成有第一隔热空区31以及位于第一隔热空区31背离内锅2一侧的握持部32。烹饪器具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加热内锅,以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从而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内锅的温度升高,为方便用户取用内锅,请参见图1,内锅外部设置有与内锅连接的把手a,而在加热烹饪后的内锅具有较高温度,现有的把手a通常设置较长的铁片b,以减少把手a温度。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通过在把手3上设置第一隔热空区31,能够有效减少内锅2对把手3的热传递,从而降低握持部32的温度。另一方面本申请把手3的第一隔热空区31的结构紧凑,减小了握持部32与内锅2之间的距离,降低了把手3的握持部32的受力力矩,从而提高了把手3的整体强度,耐用度更好。
[0036]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锅盖1形成有导流部11,第一隔热空区31位于导流部11的下方,第一隔热空区31贯穿把手3的上下两侧,导流部11用于将锅盖1与内锅2之间的间隙排出的气流至少部分地引导至第一隔热空区31。导流部11位于第一隔热空区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盖;内锅,与所述锅盖围设成烹饪腔,所述锅盖能够盖设于所述内锅上;以及把手,至少部分地连接于所述内锅的外部,所述把手形成有第一隔热空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背离所述内锅一侧的握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形成有导流部,所述第一隔热空区位于所述导流部的下方,所述第一隔热空区贯穿所述把手的上下两侧,所述导流部用于将所述锅盖与所述内锅之间的间隙排出的气流至少部分地引导至所述第一隔热空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形成有阻挡筋,所述阻挡筋位于所述握持部靠近所述第一隔热空区的一端,所述阻挡筋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包括:第一子空区,所述第一子空区朝向所述握持部的一侧的壁面为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的上端沿背离所述内锅的方向倾斜;以及第二子空区,与所述第一子空区连通,所述第二子空区位于所述第一子空区的下方,所述第二子空区朝向所述握持部的一侧的壁面为第二壁面,所述第二子空区背离所述握持部的一侧的壁面为第三壁面,所述第二壁面的下端沿背离所述内锅的方向倾斜,以使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第三壁面之间的距离从上至下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空区为盲孔。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外锅,形成有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宁黄钜斌孙瑶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