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紧急逃生装置的移动供气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035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供气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紧急逃生装置的移动供气源。其技术方案包括:箱体、支撑杆与固定架,碳纤维气瓶一端的固定架顶部活动安装有应急气瓶,保护壳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涂层,支撑杆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且导气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流量计,护罩内部的箱体顶部活动安装有面罩,固定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警报器,箱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肩挎包,肩挎包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应急呼吸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各种结构的组合使得本装置能够便于使用人员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脱离装置紧急逃生,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可在余气不足时提醒使用人员,以便使用人员及时得知碳纤维气瓶内部的气体剩余量不足,并对气体进行补充。并对气体进行补充。并对气体进行补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紧急逃生装置的移动供气源


[0001]本技术涉及供气源
,尤其涉及带紧急逃生装置的移动供气源。

技术介绍

[0002]消防主要包括火灾现场的人员救援,重要设施设备、文物的抢救,重要财产的安全保卫与抢救,扑灭火灾等,在消防救援和多种公共等场合内部需要配备有供气源,通过供气源可为消防人员提供氧气,使其与有毒气体隔绝,以便消防人员进行救援等工作。
[0003]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01676420U公开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移动供气源,它包括移动车架、拉杆、高压气瓶和管盘,所述拉杆与移动车架相活动连接。
[0004]现有的移动供气源存在的缺陷是:
[0005]1、现有的移动供气源,不带有紧急逃生装置,使用人员只能利用装置来进行救援等操作,装置较大且重量高,在需要进行紧急逃生时携带整个装置时较为耗费体力;
[0006]2、现有的移动供气源,装置不具有多个保护结构,导致装置的耐高温、阻燃、绝缘、防腐、防水等效果不理想,因此装置的使用寿命较短,需要频繁更换装置结构部件,增加了装置的使用成本;
[0007]3、现有的移动供气源,不具有余气不足报警功能,装置内部储存的气体不足时无法提醒使用人员,使用人员无法及时补充气体,易导致下次使用时气体不足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带紧急逃生装置的移动供气源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带紧急逃生装置的移动供气源。
[000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带紧急逃生装置的移动供气源,包括箱体、支撑杆与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两端的表面活动安装有车轮,所述固定架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碳纤维气瓶,所述碳纤维气瓶一端的固定架顶部活动安装有应急气瓶,所述应急气瓶与碳纤维气瓶的外围皆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涂层,所述碳纤维气瓶一侧的固定架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另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导气管,且导气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流量计,所述支撑杆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内部的箱体顶部活动安装有面罩,所述箱体另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警报器,所述警报器一端的固定盒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模块,所述箱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肩挎包,所述肩挎包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应急呼吸器,所述支撑板底部的支撑杆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卷收器,且卷收器的外围活动安装有供气管。
[0010]使用人员可对控制模块进行相关编程设定警报出气量数值,通过流量计可对流动至面罩的气体量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气体流出量到达设定的警报数值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声音提醒使用人员,通过车轮减小了固定架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
擦力,使用人员通过推动装置即可对装置进行移动,使用人员可在紧急情况需要逃生时,将箱体内部的肩挎包取出,并将应急气瓶安装到肩挎包的内部,使用人员将应急呼吸器戴上后,应急气瓶将气体导入应急呼吸器内部,使得使用人员可吸入气体。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外围固定安装有握把,且握把的表面设置有网纹。使用人员通过手握握把推动装置进行移动,通过握把增加了使用人员手掌与支撑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便于使用人员推动装置进行移动。
[0012]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防护盖,且防护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使用人员通过握住把手提起取下防护盖,即可取出面罩进行使用,通过把手增加了使用人员手掌与防护盖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便于使用人员取下防护盖。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盒另一侧的表面活动安装有维护盖,且维护盖与固定盒之间活动安装有螺栓。使用人员通过将螺栓拧下,并取下维护盖即可对控制模块进行相关编程设设定,通过螺栓将维护盖与固定盒进行固定。
[0014]优选的,所述警报器与固定盒之间活动安装有固定栓,且固定栓采用环保塑料材质制成。通过固定栓将警报器与固定盒进行固定。
[0015]优选的,所述碳纤维气瓶外围的支撑杆另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杆,且限位杆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通过限位杆可对碳纤维气瓶和应急气瓶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使用人员在移动装置时碳纤维气瓶和应急气瓶出现掉落的情况。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在碳纤维气瓶一端的固定架顶部活动安装有应急气瓶,装置配有两套应急气瓶与应急呼吸器,使用人员可在紧急情况需要逃生时,将箱体内部的肩挎包取出,并将应急气瓶安装到肩挎包的内部,使用人员将应急呼吸器戴上后,应急气瓶将气体导入应急呼吸器内部,使得使用人员可吸入气体,从而便于使用人员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脱离装置紧急逃生。
[0018]本技术通过在应急气瓶与碳纤维气瓶的外围皆设置有保护壳,保护壳采用橡塑材质制成,具有耐高温、阻燃等方面的特性,提升了碳纤维气瓶与应急气瓶的耐高温的效果,避免其受到高温影响出现损坏或异常的情况,防护涂层为聚氨酯漆,具有绝缘、防腐、防水等方面的特性,可避免碳纤维气瓶与应急气瓶出现导电、被腐蚀、受潮损坏的情况,从而有效的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9]本技术通过在固定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警报器,通过流量计可对流动至面罩的气体量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气体流出量到达设定的警报数值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声音提醒使用人员,以便使用人员及时得知碳纤维气瓶内部的气体剩余量不足,并对气体进行补充,并且装置上的碳纤维气瓶可进行随时交替更换,实现无间断供气,通过车轮减小了固定架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使用人员通过推动装置即可对装置进行移动,装置结构紧凑占用面积较小,从而便于使用人员对装置进行携带和储存,并且装置可接入两根供气管,同时为两位使用人员进行供气。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警报器与控制模块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防护罩;101、防护盖;102、把手;2、箱体;3、支撑板;4、支撑杆;5、供气管;6、卷收器;7、握把;8、碳纤维气瓶;9、固定架;10、车轮;11、应急气瓶;12、导气管;13、流量计;14、固定盒;1401、维护盖;15、面罩;16、应急呼吸器;17、肩挎包;18、控制模块;19、警报器;1901、固定栓;20、固定板;21、限位杆;22、保护壳;23、防护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1、3和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带紧急逃生装置的移动供气源,包括箱体2、支撑杆4与固定架9,固定架9两端的表面活动安装有车轮10,固定架9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碳纤维气瓶8,碳纤维气瓶8一端的固定架9顶部活动安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紧急逃生装置的移动供气源,包括箱体(2)、支撑杆(4)与固定架(9),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9)两端的表面活动安装有车轮(10),所述固定架(9)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碳纤维气瓶(8),所述碳纤维气瓶(8)一端的固定架(9)顶部活动安装有应急气瓶(11),所述应急气瓶(11)与碳纤维气瓶(8)的外围皆设置有保护壳(22),所述保护壳(22)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涂层(23),所述碳纤维气瓶(8)一侧的固定架(9)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0),所述固定板(20)另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导气管(12),且导气管(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流量计(13),所述支撑杆(4)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罩(1),所述防护罩(1)内部的箱体(2)顶部活动安装有面罩(15),所述箱体(2)另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盒(14),所述固定盒(1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警报器(19),所述警报器(19)一端的固定盒(14)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模块(18),所述箱体(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肩挎包(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琰唐孔科刘万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职安健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