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转子电机的转子结构及外转子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0132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转子电机的转子结构及外转子电机,包括转子外壳和若干永磁体,转子外壳包括端板和从端板边缘延伸出来的套筒外壳,端板和套筒外壳围成一空腔,若干永磁体周向间隔地安装在套筒外壳的内壁面上,其特征在于:套筒外壳外表面上安装有活动外壳,活动外壳可活动地安装在套筒外壳的外壁面上,活动外壳布局在永磁体径向外侧,当转子转动超过一定转速时,活动外壳径向或者轴向移动以实现弱磁提高运行转速的目的,在高转速时,不用增加D轴弱磁电流,减少线圈绕组损耗,提升电机效率,还能减少永磁体退磁风险。还能减少永磁体退磁风险。还能减少永磁体退磁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转子电机的转子结构及外转子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转子电机的转子结构及外转子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外转子电机包括转轴、定子组件、外转子和套筒座,套筒座包括底板和从底板中间往上凸起的套筒,在套筒两端开设有轴承室,轴承室里面安装有轴承,转轴位于套筒里面并且两端分别支承在所述的轴承上,外转子包括机壳套筒和安装在机壳套筒内壁面上的若干永磁体,转轴一端从套筒伸出与机壳套筒安装连接在一起,定子组件嵌套安装在套筒的外面,外转子套设于定子组件外面。
[0003]外转子中的机壳套筒和永磁体是固定不能变化的,随电机转速增高,反电势等比例上升,受限于额定输入电压U,当反电势增长到一定值,与输出电压U达到电压平衡,导致电机为了获得更高的转速,必须采取一定的弱磁措施来降低反电势值,当前的的主流电机多采用增加D轴退磁电流的弱磁策略来达到弱磁目的。
[0004]采用增加D轴退磁电流方案,该电流仅参与弱磁,不参与做功,但线圈绕组电流增加,额外增加线圈绕组损耗,电机效率降低;另外,增加D轴电流,增加退磁的磁场强度,故增加了永磁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转子电机的转子结构,包括转子外壳(1)和若干永磁体(2),转子外壳(1)包括端板(11)和从端板(11)边缘延伸出来的套筒外壳(12),端板(11)和套筒外壳(12)围成一空腔(13),若干永磁体(2)周向间隔地安装在套筒外壳(12)的内壁面上,其特征在于:套筒外壳(12)外表面上安装有活动外壳(14),活动外壳(14)可活动地安装在套筒外壳(12)的外壁面上,活动外壳(14)布局在永磁体(2)径向外侧,当转子转动超过一定转速时,活动外壳(14)径向或者轴向移动以实现弱磁提高运行转速的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转子电机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活动外壳(14)由若干周向间隔分布在套筒外壳(12)外壁面上的活动单体(141)组成,每个活动单体(141)可活动地安装在套筒外壳(12)的外壁面上,活动外壳(14)径向移动以实现弱磁提高运行转速的目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转子电机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活动外壳(14)有2个,2个活动外壳(14)沿轴向间隔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外转子电机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活动单体(141)与套筒外壳(12)之间设有可形变连接件(3),活动单体(141)的内壁面与套筒外壳(12)的外壁面分别与可形变连接件(3)的两端固定连接,当转子转动超过一定转速时,可形变连接件(3)发生形变,可形变连接件的形变距离为L1,使活动单体(141)径向移动以实现弱磁提高运行转速的目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转子电机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可形变连接件(3)连接在活动单体(141)的中间,活动单体(141)的两端悬空。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转子电机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可形变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